-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舒國治精選集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32172283
- 條形碼:9787532172283 ; 978-7-5321-7228-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舒國治精選集 本書特色
他,是“城市的晃游者”;他,是眾人口中的“臺北城里的奇人”;他,亦是梁文道眼中“*會玩又*會講故事的人”。一個一輩子幾乎沒上過班的人,一個終日在走路、流浪、晃蕩的人,卻用他的文字,影響了一代文藝青年。
不論生活哲學或?qū)懽魑捏w,舒國治皆極具標識性,自成一格。本書為作者自行編選的作品集,將不同時期的散文分為十個題類涵括,既包括了已出版的《理想的下午》《門外漢的京都》《流浪記》等著作中的多篇名作,亦編入了若干從未結(jié)集出版的文章《BobDylan獲諾貝爾文學獎有感》《也談小津》《瞇眼遙看庫布里克》《香港有個梁文道》等,更額外收錄早年嗜讀金庸小說的精選評論集《讀金庸偶得》,“舒氏風格”一覽無余。
舒國治精選集 內(nèi)容簡介
散文集。本書精選舒國治的各個時期散文,以此約略見出作者所關(guān)注的生命面向。其中于"地方"之敘寫,固其很受稱道之處,所謂"旅行作家"之因由。再則"吃",亦是他另一塊招牌,不在話下。然而作者于"人"的描繪、于"美"之論析、于觀影聆樂閱書打拳之卓見審思,更予人眼界一開之感。除精選《理想的下午》《門外漢的京都》《流浪記》等著作中的多篇名作,亦收錄了從未結(jié)集出版的文章《Bob Dylan獲諾貝爾文學獎有感》《談?wù)緲丁贰短珮O拳詠懷》《淺談養(yǎng)生》《也談小津》《瞇眼遙看庫布里克》《月下獨酌》《香港有個梁文道》等,更額外收錄《讀金庸偶得》全書,并隨書附贈別冊《舒式游玩秘笈》。如果只讀一本舒國治,毫無疑問便是此書。
舒國治精選集 目錄
賴床
淋雨
早上五點
又說睡覺
閑情與漂泊
走路
流浪的藝術(shù)
京都的旅館
散漫的旅行
吃飯更吃面
詠米飯
贊炒飯
燒餅
臺灣的牛肉面之時代與來歷
窮家之菜,實*風雅——說白菜,也及煨面與春卷
零碎
四家歇業(yè)小吃店
養(yǎng)生與打拳
談?wù)緲?
太極拳詠懷
淺談養(yǎng)生
遠方與近地
在臺北應(yīng)住哪里
永和——無中生有之鎮(zhèn)
*美的家園——美濃
東部
冷冷幽景,寂寂魂靈——瑞典聞見記
推理讀者的牛津一瞥
花蓮一瞥
京都的水
一條觀看臺北的*佳公車路線——235路
講武又講俠
小論金庸之文學
武俠小說的寫法
金庸的武藝社會的規(guī)矩與習例
二三女子情形
武俠小說及其世代
武藝小說這種類型的文學觀
玩物與品美
玩古*癡,玩古何幸
奇境只在咫尺,惟賞玩可得之
京都的長墻
下雨天的京都
美國與公路
美國旅行與舊車天堂
路漫漫兮心不歸——在美國公路上的荒游浪途
電影與人物
高陽——奇人奇書
香港有個梁文道
也談小津
瞇眼遙看庫布里克
Bob Dylan獲諾貝爾文學獎有感
書評與畫評
月下獨酌——鄭在東的畫題及其來歷
桌布與盤子
文明人的心靈后院——《白色南國》書評
茍活于拘謹社會,優(yōu)游于恩愛山林——側(cè)談《浮生六記》
漫說式的行文小趣
(附錄)
舒國治解年輕人的疑惑"
舒國治精選集 相關(guān)資料
舒國治的散文更不是一般意義的“美文”,盡管它的確與“審美”有關(guān)。這種審美是某種感官能力的開啟,常如靈光一閃,以清簡的文字短暫地照亮俗常世界之一隅,就像《哈利·波特》里面那“國王十字車站”里多出來的一個站臺,一般人是看不見的,唯待魔法師隨手一揮,它才赫然敞現(xiàn)??墒悄亲九_卻示現(xiàn)得穩(wěn)穩(wěn)當當、平平無奇,仿佛早已在此,良久良久;而你之前明明看不到它,等到見著了,竟也不太訝異,覺得一切盡皆合理、凡事本當如是,只是自己一時大意,過去才會對它視而不見。
——梁文道 香港作家、傳媒人
*好的作品總讓評論者無言以對。
——詹宏志 臺灣作家、出版人、電影人
一個下午,我們一長桌十人坐在一塊兒品茶。十人當中,有人身價百億,有人負債千萬,也有人每月靠幾千元稿費過日子。
一桌子人里,*快樂的就屬這個人,他無家、無產(chǎn)、無債、無子、無物欲,只是如今難得的有了一個女友。
衣服只有幾套,人生卻晃游閱歷無數(shù)。他的財富以千元臺幣計算,每次戶頭見底,才提起筆,給自己增加一些零頭小錢。
——陳文茜 臺灣電視主持人、作家
舒國治的魅力,其實不在題材,而在簡靜的文字和悠閑的意趣。
——張瑞芬 臺灣作家、評論家
舒國治精選集 作者簡介
舒國治:1952年生于臺北。在西洋電影與搖滾樂熏陶下成長的半城半鄉(xiāng)少年。先習電影,后注心思于文學。1980年以短篇小說《村人遇難記》獲臺灣第二屆時報文學獎,深受文壇矚目。1983年至1990年浪跡美國。文體自成一格,文白相間,人稱“舒式風格”。作品以散文為主,擅寫庶民風土、讀書游藝、吃飯睡覺、道途攬勝,更及電影與武俠。出版著作有《理想的下午》《門外漢的京都》《流浪集》《窮中談吃》《臺北小吃札記》等。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