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說武當秘技系列:武當密傳短棍
-
>
國際象棋入門 修訂本
-
>
社區(qū)晨練叢書:四十二式太極劍(附VCD)
-
>
西北八門拳技蹤述
-
>
高校網球教程
-
>
健身氣功圖解:八段錦 五禽戲 易筋經 六字訣
-
>
武當流通門技擊闡秘
圍棋與晉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100780
- 條形碼:9787557100780 ; 978-7-5571-0078-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圍棋與晉城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克服疫情影響,多次帶領編撰組成員深入陵川、高平等地考察調研,不遺余力地搜集那些潛藏在悠悠歷史古跡中的棋源印記, 終完成了《圍棋與晉城\/圍棋與名城叢書》。 本書講述的是:在晉城這片旖旎壯麗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勝跡交織而成的天地間的那些流傳至今的遠古傳說,那些文人墨客筆下的弈趣人生,那些刻畫于廟宇之上、散落在民居之中的歷史遺存,這些都像一顆顆晶瑩的水珠,匯聚成晉城千百年來棋源文化傳承與變遷的歷史長河,彰顯著圍棋歷久彌新的文化魅力。
圍棋與晉城 內容簡介
晉城,位于山西晉東南,歷史悠久、文化積淀厚重。堯帝教子丹朱嶺、箕子謀棋箕子山,這些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神話傳說在晉城都有跡可尋。這些傳說豐富了中華圍棋起源說,奠定了晉城在全國棋源名城中的重要地位。為了弘揚山西晉城的圍棋文化,更好的開展圍棋教育教學活動,更作為“圍棋與名城”系列的一部,晉城圍棋界的老師,編寫了本書。在書中,廣大讀者可以了解箕(棋)子山的傳說,爛柯故事、晉城詩人與圍棋詩、晉城圍棋名家名局,等等。
圍棋與晉城 目錄
目 錄
緒 論 走進中國圍棋名城——晉城 1
上篇 太行棋脈
**章 晉城圍棋溯源及變遷
**節(jié) 丹朱嶺與丹朱善弈
第二節(jié) 棋子山與箕子謀棋
第三節(jié) 太行棋脈的歷史追蹤
第二章 圍棋傳說與民俗
**節(jié) 圣人之教 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
第二節(jié)先賢之道 避世修身的天道哲理
第三節(jié)觀棋爛柯 時光易逝的人生感悟
第四節(jié)棋風棋俗 娛樂祈神的生活風俗
第三章圍棋詩詞與文人
**節(jié)文人弈趣的精神流脈
第二節(jié)文人弈詩的解讀賞析
下篇 棋源守護
第四章 品牌打造 高位謀劃“大棋局”
**節(jié) 全力入局 久藏深山人初識
第二節(jié) 強力布局 一招妙棋謀共贏
第三節(jié) 協(xié)力立局 棋源根植在太行
第五章 社會守護 多方聯(lián)手聚合力
**節(jié)圍棋協(xié)會主力軍
第二節(jié)專家學者大智庫
第三節(jié)新聞媒體守望者
第四節(jié) 圍棋藝苑新景觀
第五節(jié) 棋人弈事敘棋緣
第六章 薪火相傳 守護少年圍棋夢
**節(jié) 進校園 圍棋少年的筑夢之門
第二節(jié) 開培訓 圍棋少年的追夢之路
第三節(jié) 辦賽事 圍棋少年的圓夢之地
第四節(jié) 話棋夢 圍棋少年的尋夢之旅
附 錄
一、晉城圍棋大事記
二、晉城圍棋文化歷史遺存
三、晉城民間“占方”類游戲詳解
四、晉城圍棋賽事棋局選錄
五、主要參考書目
后 記
圍棋與晉城 節(jié)選
緒論 走進中國圍棋名城——晉城 晉城,因春秋戰(zhàn)國時期韓、趙、魏三家分晉,遷晉君于此、晉公奉祀于此而得名,古稱“澤州”。它位于山西省東南部,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交界處的太行山南端,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 晉城,歷史悠久、文化積淀厚重。境內太行山、太岳山、中條山三山環(huán)抱,沁河、丹河二水縱流。三山兩河鑲嵌中的晉城,山川秀美人文薈萃,遠古傳說俯拾皆是,被譽為“遠古神話核心發(fā)生區(qū)”。神話傳說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時期。無論是女媧浮山煉石補天、神農嘗百草羊頭山、商湯禱雨析城山、發(fā)鳩山精衛(wèi)銜木石填海、愚公移山太行與王屋,還是堯帝教子丹朱嶺、箕子謀棋箕子山,這些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神話傳說在晉城都有跡可尋,那些留存至今豐富的文化遺存無不折射著晉城久遠的歷史和在中華文明發(fā)展史上重要的位置。而“堯造圍棋,教子丹朱”、箕子謀棋箕子山等傳說,豐富了中華圍棋起源說,奠定了晉城在全國棋源名城中的重要地位。 事實上,從古至今,圍棋文化早已根深蒂固,融入古晉城地區(qū)的血脈,它生根開花,綿延傳承而又生生不息,成為了晉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 晉城,是在三山交匯、二水縱流中形成的山水名城、歷史名城、文化名城、文物名城和棋源名城。這方山河作用下的厚重與靈秀,為世人揭開了中華文明發(fā)展的歷史長卷。 1、靈山秀水織就的山水名城 晉城,雄峙太行、俯瞰中原。境內地勢高聳,壁立千仞,太行八陘之太行陘、白陘和中俄萬里茶路縱貫其境。東部的王莽嶺、棋子山千巖聳峙、萬嶂起伏,南部的王屋山和云蒙山橫亙中原,形成了山西與河南的天然界山。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夫妻嶺,是千年愛情的凄婉絕唱,幾千年炎帝女兒精衛(wèi)悲壯的呼喊聲仍然激蕩于發(fā)鳩山的上空,震撼著無數人的心靈。巨大的褶皺和斷層造就了太行山高聳入云的險峰、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姿百態(tài)的奇石、深邃莫測的峽谷、陡峭幽深的地層,像億萬卷圖書,在千溝萬壑中層疊堆放,匯聚了太行山*精華的部分,留下了大美太行*壯麗的一片風景。 太行、太岳、中條三山如襟帶環(huán)抱晉城,還有黃河的支流——南北縱貫的沁河、丹河,攜眾支流瀠洄奔流。沁河孕育了千年絲綢之路的重要貨源地,丹河則記錄著長平之戰(zhàn)悲壯而慘烈的歷史!叭絻珊印惫餐蠢铡⒔M合出晉城絕美的身姿。晉城燦爛的文明,就在這一座座山峰,一脈脈溪流中,折射輝映,噴薄而出。 2、農耕文明孕育的歷史名城 山水勾勒出的晉城,歷史久遠,開發(fā)較早,是華夏農耕文明重要的發(fā)祥地。東邊太行山宛如天然屏障,南北縱貫于河北、山西、河南三省,護衛(wèi)著這一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西邊太岳山脈在晉城境內的宇峻山,與太行支脈丹朱嶺群峰環(huán)扣,南部中條山自西向東又緊接太行,三條山脈交會形成了一個封閉型的盆地,將晉城抱入懷中。適宜的氣候,封閉的環(huán)境,使之成為了華夏農耕文明*理想的“孵化基地”。 在眾多傳說中,炎帝是對開啟農耕文明有過巨大貢獻之人。相傳他在羊頭山上,嘗百草、辨五谷、制耒耜、創(chuàng)農耕,肇啟了中華農耕文明之源。此后,舜耕歷山編制七十二候,商湯在析城山桑林中為民禱雨。晉城境內的羊頭山、歷山和析城山也成為中華文明肇始的重要見證。 晉城還是人類古文明*早的發(fā)祥地之一。早在遠古時期,原始人群已踏足古澤州境內,漁獵農耕,繁衍生息。目前散落于晉城境內二十余處舊石器和新石器歷史文化遺存,開啟了晉城古文明文化的先河,形成了太行山巔罕見的原始文化群。從人猿揖別的舊石器晚期塔水河遺址,再到開啟華北地區(qū)細石器之門的下川遺址,無不映射著晉城在華夏古文明發(fā)展中的重要位置。 3、耕讀仕商鍛造的文化名城 農耕文明發(fā)祥地孕育了耕讀仕商文化的濃厚氛圍。晉城地處中國歷史上多種文化元素不斷碰撞、融合的前沿,是北方草原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長期較量的邊緣地帶,但漢民族文化根深蒂固,傳統(tǒng)儒家思想和耕讀文化長期占領著主流。在晉城許多古村落的門樓上都懸有“耕讀傳家”的匾額,這是晉城先民們的人生宣言和為之奮斗的理想追求,歷史上的晉城曾出現了“河東人物氣勁豪,澤州學者如牛毛”的盛況。 金元時期,晉城地區(qū)科甲連綿,人才濟濟,涌現了125個進士,僅陵川縣就誕生了七名狀元,五十多名進士,出現了武家“三狀元和一進士”科舉奇觀,陵川郝氏家族、李氏家族等文化望族競相崛起,涌現了一批在當時有影響的文壇名家和教育家,如北宋著名天文歷法家劉羲叟,中國戲曲鼻祖孔三傳、文學家李俊民和忽必烈重臣郝經等等。 明清時期,晉城地區(qū)的潤城鎮(zhèn)、鳳城鎮(zhèn)、嘉峰鎮(zhèn)和大陽鎮(zhèn)等經濟重鎮(zhèn)先后發(fā)展為科舉名鎮(zhèn),出現了一大批有影響的官紳巨族,如皇城相府陳氏家族、上莊王國光家族、中莊李氏家族、郭峪王氏和張氏家族、竇莊竇氏和張氏家族、西文興柳氏家族、湘峪村孫氏家族、良戶村田氏家族等,創(chuàng)造了“德積一門三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兄弟、父子同朝為官的文化奇觀。 都說南方才子多,其實晉城也毫不遜色。據《山西歷代進士題名錄》載,古晉城進士人數共454名,在明末達到鼎盛。明萬歷至清乾隆兩百年間,晉城出了近200名進士。這群士大夫們深受傳統(tǒng)儒學影響,不僅是治世的能臣賢臣,而且是以天下為己任擁有郡縣風范、家國情懷的君子。他們勤政廉明、功勛卓著,用太行山不屈的脊梁,繪就了文化名城——晉城堅強執(zhí)著的性格與風骨。 4、豐富遺存積淀的文物名城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地上文物看晉城。歷史上,晉城雖有中原鎖鑰之稱,但由于地勢高聳大山阻隔,再加之金元以來,晉城境內沒有發(fā)生過大規(guī)模戰(zhàn)爭,所以從北宋、金元至明清時期的古堡古村落沒有受到毀滅性破壞,遺存了大量金元至明清時期的古建筑,還有少量唐宋時期的建筑杰作,讓人在千年之后依然能驚艷到唐風宋韻的大氣與極致。 晉城是全國古建筑古堡分布*為密集的地市,全市文物總量6600多處,居全省前茅。每平方公里文物密度約0.7處,居全省**。其中古建筑類文物5447處,占文物總量的82.52%,宋、金木結構古建筑占全國三分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2處,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7處,晉城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01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共計600處,居全省**位。豐富的遺存展現著晉城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域文明又讓晉城一枝獨秀,贏得了“行走的古建博物館”之美譽。 這些散落于太行鄉(xiāng)野的古堡古村落以及民間豐富的遺存,以古樸經典的形制,或繁華或落寞,向世人訴說著山水晉城之歷史名城、文化名城與文物名城的滄桑巨變。 二 厚重的文化土壤,也蘊育了圍棋的誕生和繁榮。晉城以“全國圍棋之鄉(xiāng)”、“圍棋發(fā)源地”躋身中國圍棋名城之林,其久遠傳說可遠溯至上古時代的堯舜時期。 在中華古文化體系中,堯造圍棋始終居于圍棋起源說的主流地位。據戰(zhàn)國趙國史官所作《世本·作篇》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 關于丹朱,《竹書紀年》有這樣的記載:“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丹水,今稱丹河,它發(fā)源于高平西北部的丹朱嶺。丹朱嶺與丹水的不謀而合,也與高平流傳久遠的“堯造圍棋,教子丹朱”“堯出生于丹地”“高平什善村是丹朱故居”的傳說相吻合,這樣丹河與丹朱,丹朱與圍棋、圍棋與晉城就有了密切關聯(lián)。堯文化大概距今4300余年,比棋子山箕子文化提前了1200余年。 棋子山又稱謀棋山,是晉城圍棋文化遺存分布*為集中的地區(qū),相傳此山古名“箕子山”,為商朝末年貴族,商紂王叔父箕子避難太行山推演天文、占卦卜筮、謀棋隱居之地。據《陵川縣志》載:“謀棋山邑東四十里峰崇嶺峻,大石宮小石黑白分明如圍子,相傳為神仙謀棋處,因此得名!被佣瓷罴s10米,高4米左右,洞口巖石頂上有一處酷似圍棋棋盤線條的痕跡和類似圍棋棋子的凹痕;訄髧鵁o門避難隱居陵川的際遇,也讓無數后人扼腕嘆惜。詩人熊鑒在《游棋子山箕子洞》中寫道: 紂王殘暴眾心離,箕子逃來洞里棲。 若待爛柯天下定,何時了卻這盤棋? 何時了卻這盤棋?對于箕子而言,人生如棋,而此棋無期了卻。 “圍棋文化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孕育和發(fā)展,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棋子山的文化積存,與箕子文化相聯(lián)系的晉城陵川棋子山文化受到了國內外圍棋界的廣泛關注。”中國圍棋協(xié)會主席林建超說,箕子文化中富含與圍棋相關的內容,這說明圍棋誕生后有相當一段時間在山西形成、完善和發(fā)展;又笕チ顺r,這與圍棋傳入朝鮮半島也有一定聯(lián)系。 圍棋在古代頗為風行,不管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都常以弈為尚。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圍棋已經作為一種競技游戲而廣為流行。《左傳》載,“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舉棋不定”四字生動地刻畫了對弈者再三斟酌的謹慎和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說明圍棋在當時社會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娛樂,文獻上也屢次出現了圍棋的相關記載!墩撜Z》中載“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此博弈指的就是下圍棋。 魏晉時期,圍棋被稱為手談、坐隱、忘憂。圍棋被賦予了人性之靈魂,上升避世而居,精神修養(yǎng)的層面,成為文人雅士膜拜的一種方式,佯狂避世、喝酒縱歌的“竹林七賢”即是其中的代表。另一方面,朝廷重視圍棋,以棋設官,建立了“棋品”制度。以棋品論人品,棋藝高超之人,有資格入朝為官。根據《南史》記錄,“梁武帝好弈,使惲品定棋譜,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 大唐盛世,萬朝來邦,圍棋空前發(fā)展,風靡全國。唐代“棋待詔”制度的實行,成為中國圍棋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標志。所謂棋待詔,就是專門陪同皇帝下棋的專業(yè)棋手。 時光斗轉,歷史的車輪輾轉到金元時期,晉城歷史上出現了一代文豪,讓忽必烈引以為憾的金代狀元李俊民。 李俊民,金代澤州人,自號鶴鳴老人。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韓王李元嘉后裔,排行第三。幼年能文。少時得名儒傳授程氏之學,凡經傳子史百家之書,他無不研究,未及仕,已成名儒。 李俊民敏而好學,曾在北宋程顥晚年任教的嵩陽學院求學,25歲時得中狀元,后來被朝廷擢升為朝請大夫,文名雄于一時。初任沁水縣令,不久便因厭惡官場應酬,棄官歸田。因金元交替,世道動亂,李俊民既不愿為朝廷效力,又感恩于朝廷的恩典,思慮再三回到家鄉(xiāng)晉城興教辦學。 貞祐二年(1214),金宣宗自中都(今北京城西南隅)南遷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因為戰(zhàn)亂,李俊民于貞祐三年離開家鄉(xiāng)隱居于嵩州鳴皋山,后遷徙至懷州(今河南沁陽),不久又隱于西山。在河南的這段時間,有隱士荊先生,授給他邵雍的《皇極》數學,李俊民對這種用符號、形象和數字推測宇宙變化的學說十分精通,當時深通此道的劉秉忠也對其佩服得五體投地,自嘆不如。元滅金后,李俊民徙居懷州,不久又隱居于嵩山。后來,應澤州長官段直邀請,重返故鄉(xiāng)澤州,興辦書院,教授學生。僅五六年間,李俊民培育的學子,“以通經被選入仕者”,竟達122人。 元初,忽必烈即汗位前,劉秉忠曾向忽必烈推薦李俊民,盛贊他“易理,易數兩造精微”。之后,忽必烈想授以高官,但李俊民拒絕入仕,懇賜還山。忽必烈欽佩其忠貞氣節(jié),便派專人護送其往來。 李俊民身處亂世而甘心平淡靜默,其詩其文沖淡平和,寄懷深遠,充滿著人生哲理和對禪意的感悟。 “云外山將遍,人閑日易斜。不知棋換世,柯爛未還家。”“傍有爛柯人,點破都是錯!薄岸季夬欩]心猶在,一局閑棋不到頭。”他在《棋》一詩寫道“縱橫連井地,明暗列星圖!笨吹贸隼羁∶癫粌H懂圍棋,而且精通易理學說,是位圍棋愛好者甚至高手。 古往今來,圍棋棋盤上黑白棋子分布,流暢自然,千變萬化,宛如一幅幅生動的水墨畫,吸引著無數文人雅士趨之若鶩,棋也因此與琴、書、畫被古人并稱為 “四藝”,列入了儒家教學的范疇,想來以儒學為正宗的李俊民在家鄉(xiāng)興校教學,應該培養(yǎng)出了不少圍棋學生吧。 明清時期的晉城,圍棋對弈已普及民間,成為鄉(xiāng)民們茶余飯后消遣或智力比賽的方式,不少文人登臨箕山,追思情古,抒發(fā)著對箕子的思念之情。 明代陵川人武思明,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進士,敷封文林郎,知江南金壇縣,其人廉明公正,好士愛民,性情淡泊,雅有志操。一日登高遙望箕山,只覺萬壑千峰,聯(lián)袂展開,飄逸清空,猶如仙境: 憑盧望遠坐箕山,萬壑千峰似玦環(huán)。 泉石歲華閑蔓草,町畦村落杳塵寰。 壯懷感昔龍高臥,幽思深慚豹未斑。 聞道古人遺跡在,樵夫遙指白云邊。 如果說武思明追思古人遺跡印證了箕子履跡箕子山的傳說,那么《西游記》作者吳承恩、辭職退隱的原陵川知縣趙孟乾“唐奕”棋子山,又為研究圍棋發(fā)源和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物證。 在高平發(fā)現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碑刻,上書“吳承恩、趙孟乾,黃梅、唐奕稽考,西經陵返王寺村題拜:炎祖脈圣!庇袑W者考證是《西游記》作者吳承恩曾在陵川知縣趙孟乾的陪同下,前往陵川黃圍山、棋子山、“脈圣”王叔和故里——高平王寺村等地采風考察所刻。奕,即對奕之意。有人據“唐奕”兩字蘊含的深奧含義猜測,吳承恩和趙孟乾兩位圍棋高手,是否也在“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圍棋發(fā)源地,模仿李世民和魏征下棋呢? 康熙皇帝雖然出身滿族八旗,但自小接受儒家教育,也特別喜歡下棋,是個圍棋迷。一天,陳廷敬與康熙皇帝下棋?滴鯁枺骸耙郧溆^朕,學問如何?”陳廷敬回答說“不過海中一瓢而已。”康熙大為不悅。又問到:“卿的學問如何?”陳廷敬不假思索地回答說:“不過瓢中一點而已!笨滴醮髳。清康熙帝師陳廷敬智對康熙彰顯著晉城文人的聰慧與謙虛。 陳廷敬,陽城縣皇城村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曾以總修官身份領導編修了《康熙字典》等大型典籍。 陳廷敬生性聰穎,“讀書過目輒不忘”。他20歲走出陽城,任職禮部、吏部、戶部、刑部等重要部門,參與國家政要40余年,為康熙盛世立下了顯赫功勛。 陳廷敬一生居官恪慎清勤,德高望重,能在伴君如伴虎、行世如行舟的政治生涯中做到主信僚服,善始善終,好評如一,在我國古代宰輔大臣中亦屬罕見。康熙在位61年,陳廷敬從政53年間,歷經28次升遷,為康熙朝肱股重臣,輔佐康熙長達半個多世紀。陳廷敬病逝后,康熙特命皇三子誠親王胤祉率滿漢文武大臣前往祭奠,并親題“春歸喬木濃陰茂,秋到黃花晚節(jié)香”之挽聯(lián),以示褒獎。 陳廷敬堪稱清代著名的文學家、編輯家和書法家。他學識淵博,文采優(yōu)長,平生勤于寫作,幾無擱筆,有《午亭文編》50卷收入《四庫全書》,還主持編撰了《世祖章皇帝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佩文韻府》《鑒古輯覽》《大清一統(tǒng)志》等國家大型典籍史志,對后世影響很大。 陳廷敬詩文,品位極高,人稱燕許手筆,“海內無異詞”。書聯(lián)“飲露花中如美酒,談詩泉上似高賢”被方家稱為神品。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陳廷敬通曉音律,能作樂譜,是位音樂家和棋手。 一個秋天的雨夜,陳廷敬在張東山少司寇家中觀弈,想起了故鄉(xiāng)爛柯的傳說,想起了古松流水旁,弈棋對坐的美好時光。古松、流水、對坐、弈棋,組成了一幅清淡幽遠的畫面。他在《張東山少司寇宅觀弈》一詩中寫道: 真見長安似弈棋,故山回首爛柯遲。 古松流水幽尋后,清簟疏簾對坐時。 舊壘滄桑初歷亂,曙天星斗忽參差。 只應萬事推枰外,夜雨秋燈話后期。 抗戰(zhàn)時期,毛主席在洛川會議上首次提出了“圍棋戰(zhàn)略”的重要地域,主要針對山西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包括太行太岳、呂梁山和五臺山,還有晉西、晉西北、晉東南,其中晉城、長治所在的上黨地區(qū)是*為關鍵的眼位,一定要把“眼”做起來。 洛川會議后,中華民族進入了全民抗戰(zhàn)的新階段。朱德、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根據黨中央部署, 率領八路軍轉戰(zhàn)晉東南,英勇抗擊瘋狂的侵略者。由桂濤聲作詞,冼星海作曲的抗戰(zhàn)名曲《在太行山上》就誕生于抗日烽火年代,創(chuàng)作之地就是在南太行之巔的陵川。 上世紀九十年代,晉城圍棋文化迎來了千年不遇的發(fā)展機遇。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楊曉國先生對陵川縣棋子山進行深入考察后,得出了棋子山就是圍棋發(fā)源地的結論,并以《圍棋發(fā)源地在陵川》為題,先后在日本《讀賣新聞》、新加坡《星報》、香港《大公報》、臺灣《中央日報》登載報道,在海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1993年2月,楊曉國先生《論陵川棋子山與圍棋起源》一文發(fā)表后,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對棋子山圍棋文化的關注,晉城邁入了圍棋賽事和文化研究的高峰。 從國家郵電部發(fā)行圍棋特種郵票到棋子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建設,從中國棋院院長陳祖德和棋圣聶衛(wèi)平為“象天枰”揭幕到全國圍棋段位賽落地陵川,從國內外圍棋名家前來棋子山尋根問祖到先秦史學會專家確認棋子山為中國圍棋文化重要發(fā)祥地等等,濃濃圍棋文化氛圍一直引領著晉城城市形象的提升。 晉城對圍棋事業(yè)的推廣與普及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目前晉城市城區(qū)90%的幼兒園已經開展了圍棋啟蒙教育,90%的小學開展了圍棋校園教育活動,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幼教師資隊伍。晉城的圍棋文化就在這一場場賽事、活動和普及中,搖曳生姿,綻放著獨特的精彩與魅力。 晉城,作為圍棋發(fā)源地、圍棋之鄉(xiāng),已經完全融入了中華圍棋文化戰(zhàn)略發(fā)展體系,融入到晉城市文旅高質量轉型發(fā)展和提升城市形象的總構架中。相信不久的將來,晉城圍棋事業(yè)一定會譜寫出新時代燦爛奪目的光輝篇章。
圍棋與晉城 作者簡介
張建軍:1974年生,山西陵川人。知名文化學者,中國區(qū)域文化研究積極倡導者,熱衷于太行山歷史文化的挖掘、研究、整理和宣傳工作。晉城市第五、六、七屆政協(xié)委員,中國考古學會會員,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現任晉城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晉城市博物館館長,曾任晉城市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太行古堡研究院院長等職。主持或主筆編撰的作品有《晉城文物通覽》《神奇太行經典晉城》《太行古堡攬勝》《古堡中的中國》等;研究性的代表作有《天上的太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良戶村志》《洪鐘大呂出陵川——抗戰(zhàn)名曲誕生地考證》《品讀青蓮》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