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慶后:有一種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蘇軾全傳(特裝版)
-
>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
>
水滸人物之最
-
>
愛因斯坦(藏文)
-
>
張之洞督鄂紀年
-
>
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
解讀清華園日記(季羨林日記與20世紀30年代大學教育研究)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5108094
- 條形碼:9787515108094 ; 978-7-5151-0809-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解讀清華園日記(季羨林日記與20世紀30年代大學教育研究) 本書特色
他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被聘為北京大學終身教授;他精通吐火羅文,于梵學、佛學、中西文學成就巨大,是海內(nèi)外公認的東方文化泰斗。清華園里留下他青年時期求學、追夢的身影,《清華園日記》真實地記錄了還是大學生的他的貧嘴、牢騷、苦悶和彷徨。我們既仰慕這位學高德厚的大師,也對日記里那個毛毛躁躁的青年人忍俊不禁。季羨林,因為學識而名揚中外,因為真實而深入人心。 本書是季羨林先生的“小友”葉新,在校注《清華園日記》的基礎(chǔ)上又一力作,為2018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季羨林《清華園日記》和20世紀30年代大學教育研究”項目結(jié)題成果。作者通過對《清華園日記》細致分析,較為完整地呈現(xiàn)了清華求學期間,季羨林的學業(yè)功課、創(chuàng)作研究、家庭生活和與師友往來,展現(xiàn)了以季羨林為代表的的清華學子在吸收中國古典文化與學習外來文化過程中的探索與平衡,用文化大家的青春記憶喚起當下年輕人的堅韌不拔、求知若渴的奮進精神。 推薦: ★ 本書由季羨林先生的孫女——季清女士作序 ★ 用多張珍貴的人物照片、文字手稿等,呈現(xiàn)季羨林的青春面貌 ★ 多位文化學者、“季學”研究者從多角度撰文研究季羨林的青年時代
解讀清華園日記(季羨林日記與20世紀30年代大學教育研究)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為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季羨林《清華園日記》和20世紀30年代大學教育研究”項目成果!肚迦A園日記》是季羨林在清華大學求學時所記,率真活潑,真實記錄了他大三、大四生活的點滴。本書對日記進行了分類梳理和細致研究,分別從季羨林的學習與考試活動、創(chuàng)作與學術(shù)啟蒙、師友和家庭關(guān)系三個方面來展現(xiàn)季羨林在逆境中上下求索的青年時代,為我們揭示了這位為中國文化發(fā)展做出杰出貢獻的文化大家的有趣靈魂。
解讀清華園日記(季羨林日記與20世紀30年代大學教育研究) 目錄
學習與考試活動
003 青年季羨林清華園購書記/葉新
014 青年季羨林清華園讀書記——《清華園日記》中季羨林閱讀內(nèi)容分析/毛銀秀 王京山
020 大師季羨林的大學考試往事/葉新
027 季羨林畢業(yè)"搶飯碗"/葉新
037 從《清華園日記》看大學時代季羨林面臨的多重逆境及其奮斗之路/王京山
051 季羨林留學德國的因由/任夢婕 王琦 王京山
創(chuàng)作和學術(shù)啟蒙
061 季羨林大學時代的編譯寫作/葉新
066 季羨林與荷爾德林的早期譯介研究——兼對其本科畢業(yè)論文的考證/葉新
090 季羨林大學時代的作家夢/葉新
099 《清華園日記》中季羨林的散文創(chuàng)作/毛銀秀 王京山
106 季羨林與臧克家的《烙印》筆墨官司/葉新
112 季羨林的早期詩歌觀/后宗瑤
師友和家庭關(guān)系
123 惟有清華可通融/葉新
129 記胡適的一次畢業(yè)演講/葉新
136 季羨林的同班同學/葉新
142 從《清華園日記》看"清華四劍客"/王佩芬
153 “眾紅”何解/葉新
156 “亞北已成天鵝肉,人都笑我癩蛤螞!/葉新
162 從《清華園日記》看大學時代季羨林的家庭生活/王京山
附錄
172 青年季羨林記日記的特點/ 劉李莉
180 一座清華園,兩本《清華園日記》/付江
188 后記/葉新
解讀清華園日記(季羨林日記與20世紀30年代大學教育研究) 作者簡介
葉新: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教授。現(xiàn)任中國文字著作權(quán)協(xié)會理事。著編有《近代學人軼事》《往事一抹風流——世說民國學人》《中外出版教育研究》《環(huán)游談薈》《美國名編輯研究》《美國書業(yè)觀潮》《版權(quán)叢論》等,主編《出版教育探索與實踐》《版權(quán)貿(mào)易教程》《季羨林研究論文提要》《晚清出版史料匯編》《民國版權(quán)史料匯編》等,主譯《黃金時代:美國書業(yè)風云錄》等,策劃季羨林《清華園日記》、夏鼐《燕園清華園日記》等。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