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感染與炎癥放射學(腹盆卷)(精)

感染與炎癥放射學(腹盆卷)(精)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6-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26
本類榜單:醫(yī)學銷量榜
中 圖 價:¥115.3(7.3折) 定價  ¥15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感染與炎癥放射學(腹盆卷)(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24151
  • 條形碼:9787030724151 ; 978-7-03-07241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感染與炎癥放射學(腹盆卷)(精)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三篇十三章,聚焦于腹腔和盆腔感染與炎癥疾病的影像學診斷和鑒別。對每種疾病按照概述、病理學表現(xiàn)、影像學表現(xiàn)、診斷要點、鑒別診斷及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進行介紹,可使讀者更加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疾病,以培養(yǎng)正確的診斷思路與提高鑒別診斷的能力。 本書著眼于讀者對臨床工作和拓展學習的需求,是一本內容豐富、圖文并茂、高效實用的感染與炎癥疾病影像學參考書,可作為影像科醫(yī)師的參考書,也可供感染與炎癥疾病相關科室臨床醫(yī)師使用。

感染與炎癥放射學(腹盆卷)(精) 目錄

目錄
**篇 總論
**章 常規(guī)成像技術 3
**節(jié) X線成像技術 3
第二節(jié) CT掃描技術 4
第三節(jié) MR掃描技術 6
第四節(jié) 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成像技術 8
第二章 功能與分子影像學技術 9
**節(jié) 磁共振功能影像學 9
第二節(jié) 分子影像學 12
第二篇 腹腔
第三章 腹部感染與炎癥疾病概況 17
**節(jié) 腹部感染性疾病分類 17
第二節(jié) 感染性疾病遺傳與免疫學基礎 17
第三節(jié) 腹部傳染病流行病學 19
第四章 肝臟 22
**節(jié) 細菌感染 22
第二節(jié) 病毒感染 33
第三節(jié) 寄生蟲及原蟲感染 38
第四節(jié) 真菌感染 53
第五章 膽道 57
**節(jié) 細菌感染 57
第二節(jié) 寄生蟲病 68
第三節(jié) 免疫相關膽管炎 73
第四節(jié) 嗜酸性膽囊炎 78
第六章 胰腺 80
**節(jié) 急性胰腺炎 80
第二節(jié) 慢性胰腺炎 82
第三節(jié)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85
第四節(jié) 慢性腫塊型胰腺炎 87
第五節(jié) 外傷性胰腺炎 89
第六節(jié) 胰腺炎性假瘤 90
第七節(jié) 十二指腸旁胰腺炎 91
第八節(jié) 重癥壞死性胰腺炎及胰腺膿腫 93
第九節(jié) 胰腺結節(jié)病 94
第十節(jié) 胰腺及胰周結核 95
第十一節(jié) 胰腺包蟲病 97
第十二節(jié) 胰腺血吸蟲病 98
第七章 脾 100
**節(jié) 細菌感染 100
第二節(jié) 寄生蟲病 105
第八章 食管 108
**節(jié) 食管結核 108
第二節(jié) 食管真菌病 108
第三節(jié) 病毒性食管炎 110
第四節(jié) 食管炎性疾病 112
第五節(jié) 嗜酸細胞性食管炎 115
第六節(jié) 放射性食管炎 116
第九章 胃腸道 118
**節(jié) 消化性潰瘍 118
第二節(jié) 胃炎 121
第三節(jié) 腸結核 122
第四節(jié) 寄生蟲病 124
第五節(jié) 腸傷寒 128
第六節(jié) 克羅恩病 128
第七節(jié) 潰瘍性結腸炎 130
第八節(jié) 放射性腸炎 133
第九節(jié) 慢性小腸炎癥 134
第十節(jié) 假膜性結腸炎 135
第十一節(jié) 壞死性腸炎 136
第十二節(jié) 嗜酸細胞性胃腸炎 137
第十三節(jié) 闌尾炎 138
第十章 腹壁、腹膜和腹膜后間隙 141
**節(jié) 細菌感染 141
第二節(jié) 寄生蟲及原蟲感染 149
第三篇 盆腔
第十一章 泌尿系統(tǒng) 157
**節(jié) 泌尿系統(tǒng)結核 157
第二節(jié) 腎盂腎炎 161
第三節(jié) 腎膿腫與腎周膿腫 170
第四節(jié) 腎真菌病 173
第五節(jié) 腎肉芽腫性血管炎 175
第六節(jié) 膀胱炎 176
第十二章 男性生殖系統(tǒng) 188
**節(jié) 前列腺炎 188
第二節(jié) 前列腺結核 192
第三節(jié) 睪丸-附睪炎 194
第四節(jié) 精囊炎 200
第五節(jié) 陰囊結核 203
第六節(jié) 陰莖海綿體硬結癥 207
第十三章 女性生殖系統(tǒng) 212
**節(jié) 女性盆腔炎癥 212
第二節(jié) 盆腔結核 218
第三節(jié) 盆腔放線菌病 221
第四節(jié) 盆腔包蟲病 223
展開全部

感染與炎癥放射學(腹盆卷)(精) 節(jié)選

**篇 總論 **章 常規(guī)成像技術 **節(jié) X線成像技術 近年來,X線成像技術在數(shù)字化方面有了很大的進展,如數(shù)字X線攝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技術。它取代了傳統(tǒng)的X線攝影技術和計算機X線攝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技術。X線成像技術可分為常規(guī)檢查、特殊檢查和造影檢查三大類。 一、常規(guī)檢查 常規(guī)檢查包括透視和X線攝影。透視一般觀察病變的動態(tài)變化。X線攝影大多數(shù)采用DR技術,DR圖像具有較高分辨率,圖像對比度好,細節(jié)顯示清晰,圖像層次豐富;時間分辨率高,成像速度更快;曝光寬容度大,可修正以及進行后處理調節(jié);后處理功能強大;圖像可在計算機中存儲、傳輸、調閱,也可直接與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tǒng)(PACS)聯(lián)網,實現(xiàn)遠程會診。 二、特殊檢查 很少應用。對于特殊的器官如乳腺,利用軟射線進行鉬靶攝影。 三、造影檢查 造影檢查是指利用引入對比劑的方法產生和(或)增加人體組織器官之間的密度對比而顯影的技術。根據(jù)對比劑引入途徑的不同可分為兩類:直接引入法和間接引入法。直接引入法包括以下幾種方式。①口服法:如食管及胃腸鋇劑檢查。②灌注法:如鋇劑灌腸,逆行膽管造影,逆行泌尿道造影,瘺管、膿腔造影等。③穿刺注入法:可直接或經導管注入器官或組織內。間接引入法是指對比劑先被引入某一特定組織或器官內,后經吸收并聚集于需要造影的某一器官內,從而使之顯影,包括吸收性造影與排泄性造影兩類。吸收性造影如淋巴管造影;排泄性造影如靜脈膽道造影、靜脈腎盂造影和口服膽囊造影等。常用的造影方法介紹如下。 (一)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 詳見第四節(jié)“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成像技術”。 (二)胃腸鋇劑造影檢查 鋇劑造影是消化道疾病的首選影像學診斷方法。 1. 上消化道鋇劑檢查 吞服鋇劑時及吞服后在X線透視下從多種角度觀察食管、胃、小腸黏膜的形態(tài)變化及蠕動、張力、通暢性等功能變化,以對病變進行診斷,并可攝片記錄所見。 2. 下消化道鋇劑造影 經肛門將鋇劑及氣體灌入結腸,行氣鋇雙重對比檢查,以發(fā)現(xiàn)結腸黏膜炎性、潰瘍、息肉和腫瘤等病變。 (三)尿路造影 1. 排泄性尿路造影(excretory urography) 又稱為靜脈腎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是泌尿系統(tǒng)*常用的造影方法。由靜脈注入有機碘溶液,通過腎排泄使泌尿系統(tǒng)顯影。此法不僅可顯示腎實質及腎盞、腎盂、輸尿管和膀胱的管腔形態(tài),還可了解雙腎排泄功能。碘過敏及嚴重肝、腎或心臟功能不全和急性腎炎等應列為禁忌證。 2. 逆行腎盂造影(retrograde pyelography) 先做膀胱鏡檢查,然后向輸尿管開口插入輸尿管導管,使導管頂端置于腎盂輸尿管交接部,每側緩慢注入12.5%碘化鈉或30%泛影葡胺7~10ml后立即攝片。此法顯示腎盂腎盞形態(tài)較好,但不能了解腎的排泄功能。排泄性尿路造影顯影不良或不宜造影者,有急性尿路感染和尿道狹窄者禁用。 第二節(jié) CT掃描技術 CT檢查應用日益普遍,主要用于肝、膽、胰、脾、腹膜腔及腹膜后間隙、腎上腺及泌尿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尤其是炎癥性、腫瘤性和外傷性病變。另外,對于胃腸病變向腔外生長、侵犯及有無鄰近和遠處轉移等,CT檢查也具有一定的價值[1]。檢查胃腸管腔內病變情況仍主要依賴于鋇劑造影、內鏡檢查及病理活組織檢查(活檢),后者是金標準。 一、肝臟、膽道系統(tǒng)、脾臟的CT掃描技術 (一)適應證 對于肝臟占位性病變、炎性病變、彌漫性病變等,CT對確定病變的范圍、性質和有無轉移,以及門靜脈系統(tǒng)和腔靜脈系統(tǒng)內有無癌栓都有很好的效果。而多層CT對肝臟的動脈系統(tǒng)、門靜脈系統(tǒng)和腔靜脈系統(tǒng)具有良好的血管成像效果,對臨床腫瘤術前評估和肝移植手術方案的制訂有較好的幫助。CT也可廣泛應用于膽道系統(tǒng)、脾臟病變,主要包括膽囊炎性病變、膽囊或膽管占位性病變、膽系結石、脾外傷及其占位性病變等。 (二)準備工作 被檢者近期無鋇劑檢查,一般肝臟CT掃描應在鋇劑檢查1周以后進行,以避免鋇劑高密度偽影的影響。檢查前6h禁食,CT掃描前口服1%~2%的含碘對比劑500~800ml,先后分2次口服,**次于掃描前30min左右口服300~500ml,第二次于掃描前口服200~300ml。懷疑膽系結石的被檢者應口服等量的清水作為對比劑。 (三)CT掃描技術與參數(shù) 被檢者仰臥于檢查床上,雙手上舉置于頭頂上方,身體正中矢狀面與床的中線一致。首先進行正位定位圖像掃描,掃描范圍一般從膈面至肝右葉下緣。掃描層厚一般選用5~10mm,圖像重建采用標準算法,采用螺旋掃描方式,于被檢者呼氣后屏氣時進行曝光掃描。 (四)增強掃描技術 1. 注意事項 對碘對比劑過敏及肝腎功能受損嚴重的被檢者應禁做增強CT,對可以行肝臟增強掃描的被檢者,應盡量使用非離子型對比劑,以減少被檢者的過敏發(fā)生概率。 2. 適應證 肝臟增強掃描是肝臟CT檢查的一種重要手段,它能更好地顯示肝臟炎癥性及腫瘤性病變的情況和性質,對平掃不能發(fā)現(xiàn)的等密度病變檢出率更高。同時,肝臟血管成像能為肝臟的各種外科手術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3. 掃描方法 采用靜脈團注法,一次注射80~100ml的含碘對比劑,一般采用速率2.5~3ml/s,注入對比劑后25~30s開始曝光掃描肝動脈期,注入對比劑后55~65s開始曝光掃描肝門脈期,注入對比劑后300s開始曝光掃描肝延遲期。這一方法被稱為肝臟的三期掃描法,是目前肝臟強化掃描較為通用的方法,對肝膿腫、肝血管瘤、肝癌、肝轉移瘤等具有較好的鑒別診斷價值。 4. 螺旋CT肝血管成像方法 對比劑注射總量為90~100ml,注射速率為3.5ml/s,20s左右為肝動脈的掃描時間,50s左右為肝門靜脈系統(tǒng)的掃描時間,也可以利用對比劑密度自動跟蹤技術:在腹主動脈或門靜脈設定一個掃描層面,選擇一個感興趣區(qū)觸發(fā)掃描密度值,在密度值達到后觸發(fā)啟動曝光掃描,直至掃描結束。層厚一般選用3mm以下,重建間隔選用1mm。血管重建后處理方式多采用*大密度投影和容積重建技術。 二、胰腺CT掃描技術 (一)適應證 主要用于急性或慢性胰腺炎、占位性病變、外傷及穿刺活檢的定位等。 (二)準備工作 被檢者在掃描前30min口服1%~2%碘水對比劑500ml,在掃描前再次口服碘水對比劑300ml,將胃及小腸充盈。對于外傷急癥的被檢者,可以服用或不服用等量的清水。 (三)CT掃描技術與參數(shù) 1. 掃描體位與范圍 被檢者仰臥于掃描床上,雙手上舉置于頭頂上方,先行正位定位圖像掃描,范圍包括肝門上方至腎盂水平面,囑被檢者先呼氣后屏氣。層厚為3~5mm,圖像采用標準算法重建,采用螺旋掃描方式。另外,可囑被檢者取右側位或右側臥位行CT掃描,以使十二指腸充盈,胰頭周圍顯示清楚,腸管部分與胰腺的體尾部分開。 2. 增強掃描 可更好地顯示胰腺病變及病變與血管的關系,能發(fā)現(xiàn)平掃不明顯或不能顯示的等密度病變。常用雙期薄層掃描,對比劑的總量為90~100ml,注射速率為3.5ml/s,層厚為3mm。 3. 圖像顯示技術和攝片 一般以軟組織窗為主,常用的窗寬為250~350HU,窗位為30~50HU。 三、腎上腺、腎、輸尿管的CT掃描技術 (一)適應證 腎與輸尿管的結石和感染性病變、外傷和血管疾病及占位性病變的檢查等。 (二)準備工作 被檢者在掃描前30min口服1%~2%碘水對比劑500ml,掃描前再次口服300ml,充盈胃和十二指腸,使其與腎上腺、腎、輸尿管的病變區(qū)別開來。泌尿系結石的被檢者口服等量的清水。外傷急癥的被檢者無須服用對比劑,可直接進行掃描檢查。 (三)CT掃描技術與參數(shù) 1. 掃描范圍及參數(shù) 被檢者仰臥于檢查床上,雙手上舉置于頭頂上方,身體正中矢狀面和床的中線一致。首先進行正位定位圖像掃描,根據(jù)臨床要求確定范圍,腎上腺和腎的掃描一般從第11胸椎下緣開始至髂嵴上緣,對腎移植及懷疑異位腎的被檢者應擴大掃描范圍,各種原因導致梗阻致腎盂積水及輸尿管擴張的被檢者,CT掃描時應掃描擴張的輸尿管和正常輸尿管段,也可以采用薄層掃描,以利于發(fā)現(xiàn)病變。腎和輸尿管的掃描范圍一般從第11胸椎下緣開始至輸尿管的膀胱入口處。 腎上腺的掃描層厚一般采用3~5mm,腎、輸尿管的掃描層厚一般采用5~10mm,均為螺旋掃描方式,掃描時被檢者呼氣后屏氣。 2. 增強掃描 患者腎上腺、腎和輸尿管疑有炎癥性或占位性病變時應進行增強掃描。增強掃描對比劑總量為80~100ml,一般采用靜脈快速團注法,速率為2.5~3.0ml/s,注射對比劑后25~30s進行腎皮質期掃描,注射對比劑后70~120s進行腎髓質期掃描,注射對比劑后5~10min進行腎排泄期掃描。對腎盂腎盞及輸尿管的病變排泄期的顯示效果要優(yōu)于前兩期。 3. 腎動脈血管成像檢查 多層螺旋CT(MSCT)對腎動脈掃描血管成像的效果較好,對比劑的注射總量為90~100ml,速率為3.5ml/s,腎動脈的掃描時間為16~22s,也可用對比劑密度自動跟蹤技術,即選擇一個平腎門的掃描層面,在腹主動脈區(qū)域設定一個感興趣區(qū)觸發(fā)掃描密度值,在達到感興趣區(qū)密度值后觸發(fā)啟動曝光掃描,直至掃描結束。層厚一般采用3mm以下,選用1mm重建間隔。重建方式多采用容積重建技術和*大密度投影,以用于觀察和診斷腎動脈狹窄等疾病。 4. 圖像顯示和攝片 一般以軟組織窗為主,常用窗寬為250~400HU,窗位為30~50HU。對于增強掃描的圖像,窗寬和窗位的數(shù)值可適當增加,觀察腎盂、輸尿管排泄期的圖像,要加大窗寬至1000~1500HU,加大窗位至200~500HU,以避免漏掉細小的病灶。 四、腹部、腹膜后間隙和腸腔內的CT掃描技術 (一)適應證 腹膜后膿腫、血腫、腹部和腹膜后間隙的腫瘤,腹膜轉移性病變,腹部淋巴結病變,以及腸腔的炎癥性、占位性病變等。 (二)準備工作 1. 腹部、腹膜后間隙CT檢查的準備工作 空腹4~6h,被檢者在檢查前90min口服1%~2%碘水對比劑300~500ml,在檢查前5min再口服對比劑200~300ml。 2. 腸腔內鏡CT檢查的準備工作 被檢者在檢查前連續(xù)2天無渣飲食,檢查前1天晚餐后禁食,口服瀉藥如番瀉葉等清潔腸道,以免腸道內殘留糞便造成假象。 (三)CT掃描技術與參數(shù) 1. 腹部、腹膜后間隙CT掃描技術 被檢者取仰臥位,雙手上舉置于頭頂上方,身體正中矢狀面與床的中線一致。先行定位圖像掃描,確定掃描范圍,或根據(jù)臨床要求確定掃描計劃,被檢者呼氣后屏氣。 2. 腸腔內鏡的CT掃描技術 在掃描前5~10min肌內注射654-2注射液20mg,被檢者側臥于掃描床上,經肛門注入約1000ml的空氣,被檢者感到腹部飽脹時停止注氣,囑被檢者仰臥于掃描床上,雙手上舉置于頭頂上方,身體正中矢狀面和床的中線一致。行定位圖像掃描,觀察到腸腔充氣較好時,再確定掃描范圍,一般上緣包括橫結腸,下緣至恥骨聯(lián)合,掃描層厚采用3mm以下,重建間隔0.5~1mm,一次屏氣掃描完整個范圍。待圖像重建完畢后,利用內鏡程序軟件進行圖像重組顯示。 3. 增強掃描技術 增強掃描能夠清楚地顯示病變的范圍及血供情況,能區(qū)分腹膜后血管和淋巴結的情況,對明確病變性質和了解病變范圍有很大的幫助。對比劑的注射總量為80~100ml,速率為2~3ml/s,注射對比劑后65~70s開始曝光掃描。 4. 圖像的顯示和攝片 以軟組織窗為主,常用窗寬250~400HU,

感染與炎癥放射學(腹盆卷)(精) 作者簡介

李宏軍,醫(yī)學博士,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市“十百千”衛(wèi)生人才。現(xiàn)任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yī)院醫(yī)學影像學主任;首都醫(yī)科大學醫(yī)學影像與核醫(yī)學系副主任;Rad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s英文雜志主編。中華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傳染病放射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感染與炎癥放射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艾滋病性病防治協(xié)會感染(傳染。┯跋窆ぷ魑瘑T會主任委員。Chinese Medical Journal (CMJ)等12家專業(yè)雜志編委;獲中華醫(yī)學科技獎等7項省部級獎勵;獲得國家發(fā)明、知識產權登記16項;出版專著20余部。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