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德國史稿:1555—1618
德國著名歷史學家利奧波德·馮·蘭克作品,本書為德文直譯,保持作品原汁原味。讀者評:“非常專業(yè)的歷史學著作,嚴謹,內(nèi)容詳盡。”
-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精)德國史稿:1555—1618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492193
- 條形碼:9787553492193 ; 978-7-5534-9219-3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德國史稿:1555—1618 本書特色
★16開精裝,吉林出版集團出版
★利奧波德·馮·蘭克,19世紀德國和西方著名的歷史學家,“蘭克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近代西方“客觀主義”歷史學派之父
★對皇帝魯?shù)婪蚨、馬蒂亞斯的宰相克勒塞爾樞機主教等人的描寫尤為精彩,在政治上新舊教雙方在法理上的爭執(zhí)講述的也尤為激烈
★從德文花體直譯,完美呈現(xiàn)原著風貌,中譯本是第*個用德語之外的其他語言翻譯出來的譯本
★德國史專業(yè)人員或愛好者必看著作
友情提示:本書品相非全新,書角和函套略有擠壓、磕碰及磨損,介意的讀者慎拍
本書是蘭克名著《宗教改革》的續(xù)篇,記述了從1555年奧格斯堡宗教和約到1618年三十年戰(zhàn)爭爆發(fā)前的歷史。**部分講述奧地利的斐迪南一世和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第二部分講述魯?shù)婪蚨兰捌浣y(tǒng)治時代,作者詳細論述了1575—1619年歷次雷根斯堡宗教會議,以及德意志各個教派的聯(lián)盟等一系列問題。全書是研究德國16世紀下半期到17世紀初的重要著作。蘭克在本書中采取的資料是在國內(nèi)學術界從未看到的,特別是對皇帝魯?shù)婪蚨、馬蒂亞斯的宰相克勒塞爾樞機主教等人的描寫尤為精彩,在政治上新舊教雙方在法理上的爭執(zhí)也尤為激烈。德國史專業(yè)人員或愛好者必看著作。
(精)德國史稿:1555—1618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蘭克名著《宗教改革》的續(xù)篇,記述了從1555年奧格斯堡宗教和約到1618年三十年戰(zhàn)爭爆發(fā)前的歷史。**部分講述奧地利的斐迪南一世和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第二部分講述魯?shù)婪蚨兰捌浣y(tǒng)治時代,作者詳細論述了1575—1619年歷次雷根斯堡宗教會議,以及德意志各個教派的聯(lián)盟等一系列問題。全書是研究德國16世紀下半期到17世紀初的重要著作。特別是對皇帝魯?shù)婪蚨馈ⅠR蒂亞斯的宰相克勒塞爾樞機主教等人的描寫尤為精彩,在政治上新舊教雙方在法理上的爭執(zhí)也尤為激烈。
(精)德國史稿:1555—1618 目錄
**章 斐迪南一世和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時代 001
宗教和平的影響 003
和平的條件 005
德國內(nèi)政概況 008
德國貴族的私人關系 013
斐迪南一世 018
民間的情況 023
維持德國局勢穩(wěn)定的要素 036
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希冀 045
神學上的分裂 050
馬克西米利安的對策 062
馬克西米利安立場的轉變 068
德國新教會和天主教會反宗教改革 073
1575年以及1576年的談判 081
結語 088
第二章 帝國史(從魯?shù)婪蚨喇斶x直至斐迪南二世當選) 093
**部分 皇帝魯?shù)婪蚨缊?zhí)政期間召開的帝國會議史 098
回顧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在位時*后的帝國會議 098
1582年奧格斯堡帝國會議 101
1594年的帝國會議 115
1597年的帝國會議 125
1603年的帝國會議 132
1608年的帝國會議 140
新教聯(lián)盟與天主教同盟 156
第二部分 皇權由德國的哈布斯堡家族老系轉向新系 162
皇帝魯?shù)婪蚨?162
馬蒂亞斯當選為皇帝以及1612年的選舉協(xié)議 190
帝國政府傾向于調解功能及帝國宰相克勒塞爾 198
1613年的雷根斯堡帝國會議 207
妥協(xié)與繼承 220
1619年的皇帝選舉 230
人名、地名索引 244
譯后記 251
(精)德國史稿:1555—1618 節(jié)選
(精)德國史稿:1555—1618 作者簡介
利奧波德·馮·蘭克(1795年一1886年),德國史學大師。在西方史學史上,他是一位值得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歷史學家。他一生作品頗豐,包括《拉丁與條頓民族史》《教皇史》《宗教改革時期的德意志史》《英國史》《法國史》等。西方史學家稱贊他為“近代時期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永遠無法超越的史學家”等。蘭克史學基本思想是重視原始資料的利用和考辯;重視政治史;認為歷史可以認識,但不能完全認識;對史料來源的重視及深刻的分析;歷史著述的作用在于恢復歷史的本來面貌;負有盛名的史著未必是可靠的;史著之可信與否關鍵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據(jù);一般的史著內(nèi)容不能作為資料來源,必須深入檔案庫;寫作的目的在于復原歷史,要達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始資料,找到同時代或接近此時代的史料。
- 主題:回歸西方經(jīng)典
蘭克作為歷史學專業(yè)化的標志性人物,其在學術史意義上的重要性自不必說。據(jù)我所知國內(nèi)唯一一篇專門研究蘭克史學的博士論文里卻沒有提到這本書。想必這本書的譯介必有其道理,看過在評實質性的內(nèi)容吧!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山海經(jīng)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
- >
推拿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