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亨利.浦塞爾復調音樂研究

亨利.浦塞爾復調音樂研究

作者:謝澤慧著
出版社: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時間:2017-06-01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245
本類榜單:藝術銷量榜
中 圖 價:¥30.6(6.8折) 定價  ¥45.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亨利.浦塞爾復調音樂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020354
  • 條形碼:9787519020354 ; 978-7-5190-2035-4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亨利.浦塞爾復調音樂研究 本書特色

亨利• 浦塞爾(Henry Purcell 1659~1695)是英國17世紀*杰出的作曲家。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復調音樂作品,幾乎涉及了當時所有的復調音樂體裁,為復調音樂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的歷史性貢獻。就此,本文從復調技法、復調曲式結構、復調音樂與表現(xiàn)內容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對浦塞爾不同體裁的這類作品進行具體研究。 全文共分為6章:*章,主要介紹浦塞爾的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歷程,并從總體上加以概括。第二、三、四、五章分別對浦塞爾獨立體裁的復調音樂、由復調音樂構成的聲樂套曲、聲樂套曲中的復調音樂、戲劇音樂中的復調音樂進行了具體的研究分析。第六章對浦塞爾復調音樂特征、浦塞爾復調音樂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以及研究浦塞爾復調音樂對當今的現(xiàn)實意義等進行了概括總結。 筆者試圖通過對浦塞爾復調音樂的具體分析以達到宏觀認識與評價。以期填補和充實國內外在浦塞爾復調音樂研究領域的一個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從而使我們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西方17世紀復調音樂發(fā)展脈絡與軌跡,進一步豐富和充實復調音樂發(fā)展史、復調音樂創(chuàng)作等學科的科研與教學內容。

亨利.浦塞爾復調音樂研究 內容簡介

亨利• 浦塞爾(Henry Purcell, 1659—1695)是英國17世紀*杰出的作曲家,也是優(yōu)秀的管風琴家和歌唱家。他1659年出生于英國倫敦的一個音樂世家, 其父托馬斯•浦塞爾為國王御前樂師。10歲時亨利•浦塞爾進入皇家教堂唱詩班。14歲時他因倒嗓而離開唱詩班,被指定為皇家樂器管理員的助手,后又從事調音、抄譜等工作。自1677年起擔任“國王專用小提琴隊”作曲。1679年擔任西敏士教堂的管風琴師。1682年任皇家小教堂的管風琴師。1683年被任命為皇家管風琴制造和樂器保管員。浦塞爾于1695年11月21日因病去世,年僅36歲,被作為有名的音樂科學院士安葬在西敏士教堂的北走廊。
亨利•浦塞爾是一位兼收并蓄的作曲家。他的復調音樂與古英國音樂藝術傳統(tǒng)保持著緊密的聯(lián)系。“英國音樂從中世紀開始就與法國、意大利音樂有明顯的不同,它較少抽象理論的約束,與民間音樂保持著自然的聯(lián)系” 。浦塞爾恰到好處地繼承了這些英國音樂的傳統(tǒng),作為一名民族音樂家,他認識到英國的音樂必須成為歐洲傳統(tǒng)的一部分,同時在藝術風格上又應包含英國民間音樂的獨特風格。他在“青年時期就抄錄了大量的古英國風格復調大師的作品,并研究當時法國和意大利的優(yōu)秀作品” 。通過抄譜、研究作品等簡單又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習掌握了不同國家、不同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與形式,并將它們發(fā)展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
浦塞爾以1680年創(chuàng)作的《弦樂幻想曲》15首而成名,這是他創(chuàng)作走向成熟的標志,也是他*杰出的器樂作品,顯示出他為自己的藝術服務的決心,而不只是一味地迎合宮廷和社會的趣味。在這些作品中他以獨特的方法來處理傳統(tǒng)曲式。1683年他出版了為皇家教堂創(chuàng)作的《三重奏鳴曲》。
從1680年起他開始創(chuàng)作長系列的《迎賓頌歌》及各種皇家場合演唱的合唱曲,他的頌歌和贊美詩以一種極為雄渾、有力的室外音樂方式而適合在莊嚴儀式上采用。在他上百首宗教和世俗的聲樂作品中,1685年為國王加冕典禮而作的贊美詩《我的心正在吟詩賦曲》(My Heart Is Inditing Z.30)是其創(chuàng)作的里程碑;頌歌《圣塞西里亞節(jié)日頌歌 》(1692年)是一部力作,也是亨德爾英語清唱劇體裁的前身。
戲劇音樂是浦塞爾音樂*重要的組成部分。他為當時倫敦的各個劇院創(chuàng)作戲劇配樂,其中有五部作品,即《亞瑟王》(King Arthur)、《仙后》(Fairy Queen)、《印度女王》(The Indian Queen)、《暴風雨》(The Tempest)、《狄奧克萊西安》(Dioclesian),“被羅格•斯洛稱為半歌劇(semi-operas)” ,實際上是話劇配樂,只不過這五部話劇中的音樂比例非常之大,因而被17世紀的英國人稱作歌劇——換言之是一種運用道白的歌劇。1689年浦塞爾創(chuàng)作了他的*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歌劇《狄朵與埃涅亞斯》(Dido and Aneeas)。他所寫的戲劇音樂,尤其是歌劇與半歌劇,雖然在體裁上、聲樂風格上受法國和意大利歌劇的影響,但在音樂語言的具體處理上又顯示了鮮明的英國民族民間音樂風格,表現(xiàn)了他的個人創(chuàng)作風格。他在戲劇音樂創(chuàng)作方面的成就,為英國民族歌劇的建立與發(fā)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亨利• 浦塞爾(Henry Purcell, 1659—1695)是英國17世紀*杰出的作曲家,也是優(yōu)秀的管風琴家和歌唱家。他1659年出生于英國倫敦的一個音樂世家, 其父托馬斯•浦塞爾為國王御前樂師。10歲時亨利•浦塞爾進入皇家教堂唱詩班。14歲時他因倒嗓而離開唱詩班,被指定為皇家樂器管理員的助手,后又從事調音、抄譜等工作。自1677年起擔任“國王專用小提琴隊”作曲。1679年擔任西敏士教堂的管風琴師。1682年任皇家小教堂的管風琴師。1683年被任命為皇家管風琴制造和樂器保管員。浦塞爾于1695年11月21日因病去世,年僅36歲,被作為有名的音樂科學院士安葬在西敏士教堂的北走廊。 亨利•浦塞爾是一位兼收并蓄的作曲家。他的復調音樂與古英國音樂藝術傳統(tǒng)保持著緊密的聯(lián)系。“英國音樂從中世紀開始就與法國、意大利音樂有明顯的不同,它較少抽象理論的約束,與民間音樂保持著自然的聯(lián)系” 。浦塞爾恰到好處地繼承了這些英國音樂的傳統(tǒng),作為一名民族音樂家,他認識到英國的音樂必須成為歐洲傳統(tǒng)的一部分,同時在藝術風格上又應包含英國民間音樂的獨特風格。他在“青年時期就抄錄了大量的古英國風格復調大師的作品,并研究當時法國和意大利的優(yōu)秀作品” 。通過抄譜、研究作品等簡單又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習掌握了不同國家、不同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與形式,并將它們發(fā)展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 浦塞爾以1680年創(chuàng)作的《弦樂幻想曲》15首而成名,這是他創(chuàng)作走向成熟的標志,也是他*杰出的器樂作品,顯示出他為自己的藝術服務的決心,而不只是一味地迎合宮廷和社會的趣味。在這些作品中他以獨特的方法來處理傳統(tǒng)曲式。1683年他出版了為皇家教堂創(chuàng)作的《三重奏鳴曲》。 從1680年起他開始創(chuàng)作長系列的《迎賓頌歌》及各種皇家場合演唱的合唱曲,他的頌歌和贊美詩以一種極為雄渾、有力的室外音樂方式而適合在莊嚴儀式上采用。在他上百首宗教和世俗的聲樂作品中,1685年為國王加冕典禮而作的贊美詩《我的心正在吟詩賦曲》(My Heart Is Inditing Z.30)是其創(chuàng)作的里程碑;頌歌《圣塞西里亞節(jié)日頌歌 》(1692年)是一部力作,也是亨德爾英語清唱劇體裁的前身。 戲劇音樂是浦塞爾音樂*重要的組成部分。他為當時倫敦的各個劇院創(chuàng)作戲劇配樂,其中有五部作品,即《亞瑟王》(King Arthur)、《仙后》(Fairy Queen)、《印度女王》(The Indian Queen)、《暴風雨》(The Tempest)、《狄奧克萊西安》(Dioclesian),“被羅格•斯洛稱為半歌。╯emi-operas)” ,實際上是話劇配樂,只不過這五部話劇中的音樂比例非常之大,因而被17世紀的英國人稱作歌劇——換言之是一種運用道白的歌劇。1689年浦塞爾創(chuàng)作了他的*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歌劇《狄朵與埃涅亞斯》(Dido and Aneeas)。他所寫的戲劇音樂,尤其是歌劇與半歌劇,雖然在體裁上、聲樂風格上受法國和意大利歌劇的影響,但在音樂語言的具體處理上又顯示了鮮明的英國民族民間音樂風格,表現(xiàn)了他的個人創(chuàng)作風格。他在戲劇音樂創(chuàng)作方面的成就,為英國民族歌劇的建立與發(fā)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主要作品有:戲劇音樂49部,其中歌劇1部,半歌。挡,其他話劇配樂43部,頌歌23部,9首康塔塔,41首世俗二重唱,100多首世俗歌曲、圣歌、二重唱、三重唱和四重唱,大量輪唱歌曲;12首合唱贊美詩,40多首領唱贊美詩,3首禮拜樂;15首弦樂幻想曲,2首圣號經,12首三聲部奏鳴曲,10首四聲部奏鳴曲;8套為古鋼琴或羽管鍵琴而作的組曲,《音樂侍女》中的各種樂曲,《演習曲選粹》等。 復調思維是浦塞爾音樂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浦塞爾的復調音樂不僅復調技巧復雜多樣,而且復調的體裁、結構形式也是豐富多彩。他的復調音樂不僅用于合唱領域、器樂領域,而且*為突出的是他將復調音樂用于戲劇音樂中。此外,他使復調與和聲得到了完美的均衡統(tǒng)一,水準之高遠遠超過了他同時代的許多作曲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浦塞爾的復調音樂作品中都有著清晰而富有邏輯的曲式結構,其中賦格曲式和固定低音復調變奏曲式在其復調音樂構成與發(fā)展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雖然在浦塞爾所處的歷史年代還沒有出現(xiàn)“賦格”這一曲式名稱,但毋庸置疑的是,賦格這一復調音樂*曲式結構形式在他的作品中已基本定型。他的作品中有大量標示出“康佐涅(Canzona)”的音樂即是賦格,此外仍有一些沒有被標示“康佐涅”的音樂也具有賦格所特有的結構規(guī)律,即主題周期性的循環(huán)出現(xiàn)。這種周期出現(xiàn)的主題個性鮮明,與各種不同形式的音樂表現(xiàn)內容、情緒緊密相連,并通過調性轉換來變化發(fā)展,通常具有呈示性、展開性與再現(xiàn)性的結構特征。 而固定低音復調變奏曲式更是被廣泛地運用于浦塞爾不同體裁、不同表演形式、不同音樂情緒和風格的復調作品中,固定低音復調變奏在戲劇音樂中的運用是浦塞爾復調音樂*重要的風格特征之一。 西方復調音樂的形成與發(fā)展是與宗教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無論是從9世紀末在格里高利圣詠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西方有記載的*早的復調音樂奧爾加農,還是12世紀后期至13世紀上半葉以巴黎大教堂為中心興起的巴黎圣母院樂派的復調音樂;無論是15—16世紀以意大利作曲家帕勒斯特里那(Palestrina,約1525—1594)為代表人物的*個復調音樂發(fā)展高峰中的所謂“古代風格” 的復調音樂、17世紀英國浦塞爾的復調音樂,還是18世紀以德國作曲家巴赫和亨德爾為代表的第二個復調音樂高峰之間的復調音樂,都無不與宗教內容息息相關。而浦塞爾正是處在這樣一個由宗教為主要表現(xiàn)內容的兩個復調音樂發(fā)展高峰之間,然而,“高峰”之間并不是“低谷”,浦塞爾在這兩個復調高峰之間正是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他在復調音樂上的創(chuàng)新對第二個復調高峰的出現(xiàn)所產生的影響以及他為復調音樂發(fā)展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是不容忽視的。 本文的研究涵蓋了浦塞爾一生創(chuàng)作的主要作品,試圖從復調技法、復調曲式結構、復調音樂與表現(xiàn)內容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對浦塞爾不同體裁的復調音樂作品進行研究,通過微觀分析以達到宏觀認識,以便對浦塞爾的復調音樂做出一個較為全面的評價。以期充實和填補目前國內在浦塞爾音樂研究方面的一些空白。

亨利.浦塞爾復調音樂研究 目錄

一、戲劇音樂 1.歌。阂徊 Z.626 《狄朵與埃涅亞斯》(Dido and Aeneas) 1689年  包括序曲、三幕四場 2.半歌。核牟 Z.628 《亞瑟王》(King Arthur) 1691年 包括序曲、五幕 Z.629 《仙后》(The Fairy Queen ) 1692年 包括序曲、五幕 3.戲劇配樂:主要由零碎的音樂和歌曲組成 Z.597 《難解的結解開了》(The Gordian Knot Unty’d) 1691年 瞬間音樂 Z.596 《女學者》(The Female Vertuosos) 1693年 1首二重唱 Z.632 《雅典的泰門》(Timon of Athens) 1694年 歌曲、二重唱、瞬間音樂、合唱 二、贊美詩與頌歌 1.七首帶弦樂的贊美詩(7 anthems with strings) Z.65 《外邦為什么爭鬧?》(Why do the heathen so furiously rage together) 1682—1685年 Z.30 《我的心正在吟詩賦曲》(My heart is inditing) 1685年 2.頌歌兩部 Z.328 《圣塞西里亞節(jié)日頌歌》(Ode for St. Cecilia’s Days)1692年 由序曲、合唱、二重唱、獨唱等13首作品組成 Z.323 《你,藝術之子》(Come Ye Sons of Art) 1694年 由序曲、合唱、獨唱、二重唱等9首作品組成 三、器樂曲 1.鍵盤樂作品 《為古鋼琴或羽管鍵而作的組曲集》 (A choice Collection of Lesson for the HARPSICHORD OR SPINNET) 包括組曲1—8套 《管風琴作品:4首儀式始終曲(獨奏曲)》 (Works for Organ: Four Voluntaries) 2.管弦樂作品 (1)《三聲部弦樂幻想曲》(Fantazia of Three Parts)共3首 1680年 (2)《四聲部弦樂幻想曲》(Fantazia of Four Parts) 共9首 1680年 (3)《在一個音符上的弦樂幻想曲》(Fantazia upon One Note) 1680年 (4)《在一個固定低音上的三聲部幻想曲》(Fantazia:Three Parts (5)《三聲部奏鳴曲》(The Sonatas in Three Parts)(兩把小提琴與通奏低音 ) 共6首 1680年 (6)《10首四聲部奏鳴曲》(Ten Sonatas of Four Parts)(兩把小提琴、低音提琴與通奏低音) 1680年
展開全部

亨利.浦塞爾復調音樂研究 作者簡介

謝澤慧,女,漢族,湖南人,2003年碩士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我國著名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于蘇賢教授。 現(xiàn)為廣州星海音樂學院現(xiàn)代音樂與戲劇學院現(xiàn)代音樂理論基礎部主任,副教授,主要從事本科生、研究生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教學與教研工作。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省級音樂期刊發(fā)表各類音樂作品、論文多篇(首),曾獲得國際級、省(部)級音樂創(chuàng)作獎項,并主持和參與多個教改科研課題。主要有: 器樂曲《賦》獲美國第十屆"長風獎"國際民族器樂作曲大賽優(yōu)秀獎; 論文《亨利.浦塞爾戲劇音樂中的固定低音復調變奏原則》發(fā)表于音樂核心期刊《中國音樂學》;《亨利.浦塞爾戲劇音樂中的固定低音復調變奏原則》發(fā)表于音樂核心期刊《黃鐘》等。個人主持的教改項目有:2014年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整合、協(xié)同、創(chuàng)新——原創(chuàng)音樂劇創(chuàng)作與表演一體化教學實踐改革與探索》、《復調音樂實踐性教學改革與探索》。此外,科研項目《電子音樂制作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與實施》獲2014第七屆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