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大家小書:蘇辛詞說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墨繪
-
>
(精)中國人的稱呼(簽名鈐印本)
-
>
楓涇史話
-
>
風詩的情韻:李山講《詩經》
寫給城市的情書:《新周刊》城市觀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26296
- 條形碼:9787218126296 ; 978-7-218-12629-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寫給城市的情書:《新周刊》城市觀 本書特色
《寫給城市的情書》是《新周刊》“觀點供應商”文叢二十年精選系列叢書之一,以《新周刊》的城市觀為主題!坝^點供應商”文叢集結了《新周刊》創(chuàng)刊20年來在生活、情愛、歷史、文化、藝術、財富、城市等領域的新鮮概念、優(yōu)秀佳作,是對《新周刊》20年來對這些概念的總梳理。 《寫給城市的情書》為我們觀察城市以及讓城市自己看自己開啟了一個角度,一個發(fā)現(xiàn)城市個性之美的角度。從歷史的角度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過程也就是城市化的過程。從人文的角度關注在這場城市化運動中城市與我們的關系。它在關注城市發(fā)展的時候,也關注城市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造了什么。
寫給城市的情書:《新周刊》城市觀 內容簡介
城市的魅力包含多方面因素,首先是人,其次是城市的文化特征、地理特征,城市的新方向,城市的專享特點。這些綜合起來構成了一個城市在居住者或游客心中的特殊的情感反應!秾懡o城市的情書》為我們觀察城市以及讓城市自己看自己開啟了一個角度,一個發(fā)現(xiàn)城市個性之美的角度。從歷史的角度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過程也就是城市化的過程。從人文的角度關注在這場城市化運動中城市與我們的關系。它在關注城市發(fā)展的時候,也關注城市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造了什么。 目錄 前言概述 作者簡介 《新周刊》 編《新周刊》于1996年創(chuàng)刊,歷經二十年的發(fā)展,已成為中國社會變遷敏銳的觀察者與記錄者,是中國期刊市場上很有代表性和輿論影響力的雜志之一,享有傳媒界“話題發(fā)源地”的美譽。 專家評論 漢語主題詞 發(fā)行渠道 媒體評論 目標讀者 精彩書摘 本書賣點/編輯推薦 數(shù)字產品銷售數(shù)據(jù)采集 搶先發(fā)售發(fā)貨日期 點播數(shù)量 已開票金額 已收款金額
寫給城市的情書:《新周刊》城市觀 目錄
前言 I
城市魅力排行榜
《新周刊》:發(fā)現(xiàn)城市之美 003
城市魅力排行榜 007
城市異化排行榜 043
15年中國城市折騰史 044
封面是北京,封底是上海 072
30年中國城市變遷史 073
有趣的人在哪里,哪里就會興旺發(fā)達 076
上海人為什么迷戀30年代? 082
外灘和它倡導的生活 083
廣東方式 084
第四城 086
熱愛成都的22個理由 091
云南:一個體驗經濟的中國版本 094
在云南應體驗的20件事 096
大理:讓人變小 099
西南雙城記:身在麗江,心在大理 100
學習大理好榜樣 102
第N城:重慶和它的可能性 106
臺灣:*美的風景是人 108
愛恨臺灣的101個理由 109
蔡康永:臺北是可以隨心所欲行走的城市 129
在臺灣找中國味兒 131
內心城市榜 139
陳冠中:好城市允許“怪人”存在 140
張藍:放棄城市比登天還難 144
“榜爺”發(fā)榜 152
中國城市代言榜 152
宜游城市榜 157
街頭活力榜 160
城市玩樂榜 163
城市睡眠榜 167
*懶/忙城市排行榜 169
城市敗筆
中國城市十大敗筆 173
專家痛說城市敗筆 185
城市殺手排行榜 208
絕版中國 210
上海不是榜樣 216
很南北,卻不是東西 217
拿什么建設 660 個文化強市? 222
“大褲衩”與“小蠻腰” 226
人民為什么幽地標的默? 227
建筑試驗場的北京想象力 232
還有多少廣州味兒? 237
時尚是上海的地標 241
為什么香港會叫香港? 246
臺北地標的私人史 254
吐槽北京 262
八卦城市
Uber攻城記 270
怎樣才能在中國跑得更快 ? 276
愛恨高架橋 280
如何辨別一個人的“城籍”? 286
外省青年為何沒有歸屬感? 292
跨省上班族:去北京上班,回河北睡覺 296
比特流爆棚城市 304
備胎城市 3095
B牌城市 316
不會玩地下空間的不是好城市 321
對兒童*不友好的中國城市設計 327
傷心城市地名 333
你的城市有海綿體嗎? 338
寫給城市的情書
像墨爾本那樣,給你生活的城市寫一封情書吧! 344
愛上香港的奇怪理由 350
我的前任城市是極品 356
自行車定義我和城市 360
全世界愛跑步,中國人愛遛彎 366
比旅行本身更有趣的城市指南 370
不完美的城市才性感 374
寫給城市的情書:《新周刊》城市觀 節(jié)選
《新周刊》:發(fā)現(xiàn)城市之美
封新城
《新周刊》初創(chuàng)刊還是四開大版的時候,已有城市報道欄目,但是不像后來那樣是一個主要的賣點。改版后,我們**次在城市專題上的嘗試就是做了《上海人為什么迷戀30年代?》,不過真正確立城市報道的方向還是靠1998年的《城市魅力排行榜》。這個排行榜影響非常大,直到現(xiàn)在還被人經常引用。當時廣州被定義為“*說不清的城市”,不知道誰把這期雜志送給了廣州市市長林樹森,那時正是廣州“小變”之前,對市長的震動很大,表示一定要把廣州說清楚,不知道這是否也是令他痛下決心要通過“小變”“中變”“大變”來徹底改變廣州形象的原因之一。廣州“中變”以后,我們專門為廣州做了一期專題《就這樣愛上廣州》,算是對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有一個好的交代吧?偟膩碚f,排行榜正面的反饋比較大,包括政府部門大部分很贊同,當時只有南京市政府對我們把南京命名為“*傷感的城市”有些看法,他們還向我們提供了很多證據(jù)來證明南京不是*傷感的城市。
《城市魅力排行榜》為我們觀察城市以及讓城市自己看自己開啟了一個角度,一個發(fā)現(xiàn)城市個性之美的角度。從歷史的角度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過程也就是城市化的過程,城市化是目前中國進行的*為轟轟烈烈的運動。排行榜實際上開啟了《新周刊》的一個歷史,那就是從人文的角度關注在這場城市化運動中城市與我們的關系。
如果說《城市魅力排行榜》還是書齋內浪漫主義的關注的話,那么《城市敗筆》就有著更為現(xiàn)實主義的意義,它在關注城市發(fā)展的時候也關注城市在發(fā)展中做錯了什么。對現(xiàn)實生活的觀察和對專家意見的傾聽使得這個專題受到了廣泛的注意,它的批判性與戰(zhàn)斗性使得這個專題成為城市專題中的經典。
然后就是《第四城》。這個創(chuàng)造性的專題帶著強烈的戲劇效果,使得成都擁有了京滬穗三大城市外的“第四城”的別稱。爭議非常大,主要是成渝之爭,因為重慶人認為它比成都更有資格被稱為“第四城”。當時我們的論壇上簡直就炸了鍋,后來干脆就把這一塊內容從網(wǎng)上拿了下來。“第四城”這個詞的戲劇效果實際上遠比它正確與否重要,當然,不同歷史背景的城市對此的反應不同,我們能夠理解。
至此,三大專題已經使我們奠定了在城市報道上的地位,同時也帶來了更多城市與我們進行更深層次合作的機遇。比如昆明和麗江就希望我們能夠對它們的發(fā)展有所推動,以實現(xiàn)資源*大化利用,這是我們既自然又意外的收獲。越來越多的城市能夠關注到自身的形象問題令我們非常高興,但是,我依然認為,中國人目前還是太不懂城市的人群。我想,越往前走,能看到的好東西就會越多。
城市的魅力包含多方面因素,首先是這里的人,其次是這里的文化特征、地理特征,城市的新方向,城市的賣點(也即特點)。這些綜合起來構成了一個城市在居住者或游客心中的特殊的情感反應。
西方人已經發(fā)展到把沒有特點的城市創(chuàng)造性地變成很有特點的城市。比如瑞士,原本是非常缺乏特點的地方,但是他們慢慢為自己加入新的理念,引進各種國際論壇、國際型組織,結果就成了自己的特色。這對于城市管理者的眼光和運作能力的要求更高。中國大部分城市需要的是先看清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特色、賣點,知道什么是自己*好的*具自信的地方,這就已經很不錯了。
有些彎路是必定要走的。城市化與后城市化并存的一大好處是,或許可以讓我們避免一些彎路,但是也只是或許而已,有些彎路,明知道是彎路,也還是躲不開,一定要走下去。這就是悲哀了。
盡管我們把廣州命名為“*說不清的城市”,我還是*喜歡生活
在這里。廣州的魅力是你可以隨時在這里消失掉,你可以把你的工作
和生活完全分開。當然,*理想的生活是白天在廣州工作,晚上到云南
的麗江生活。但是,那實在太奢侈了。
中國十大城市評論家之《新周刊》
《新周刊》是應中國城市熱潮興起之始而生的。
《新周刊》報道過的中國城市不下兩三百個,幾乎所有有獨到見解的城市評論家,包括楊東平、余秋雨、易中天、王魯湘、王志綱、龍應臺、陳逸飛、阮儀三,都在《新周刊》上發(fā)表過文章、接受過采訪、展示過城市觀點。而國內自發(fā)的、民間的城市研究者,不同城市的城市Fans和城市論壇,都被《新周刊》網(wǎng)羅報道,以令《新周刊》成為更寬廣、更多元的城市話語平臺。
“發(fā)現(xiàn)城市之美”只是《新周刊》的一面,它還是中國城市*熱情的擁躉、*貼身的監(jiān)測者、*有創(chuàng)見的品牌營造者和*嚴厲的批評者!缎轮芸肥侵袊鞘性u論家中*有影響力的“傳媒派”。
(文/何樹青)
城市魅力排行榜
一座城市就像一個人,雖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有著自己特殊文化品格和精神氣質的城市肯定是*讓人喜歡的城市,也是*讓人難忘的城市。
城市的個性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和文化的凝結,一旦形成便永難更改,歲月的變遷只會磨損她的容顏而不會銷蝕她的魅力。人們常常通過一條小小的街道和別致的建筑物就能識別一座城市的性格特征,但只有當人與城市處于一種水乳交融的狀態(tài)的時候,城市的個性魅力才會真正放射出光彩。
中國城市的個性是中國人文化氣質和心理特征的*為鮮明直接的表現(xiàn)形式,用感性的眼光打量中國的城市、從文化的視角來感悟中國的城市,就如同走進了中國人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意味深長而又妙趣橫生。
盡管這里評點的城市還只是中國666座城市中極少的一部分,盡管這極少的一部分之外還有許多個性鮮明的城市,但這17座城市肯定是中國城市中*具性格魅力的城市,她們真的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大氣的城市:北京
外地人到北京,往往**個印象就是出租車司機真能侃,而且越是那些辛辛苦苦拉著客人跑上10公里才能掙上10元錢的面的司機越能侃。
因為城市大,你并不會特別覺得哪座建筑哪個立交橋大,但是如果坐出租車,一個立交橋繞下來肯定跳表,北京的立交橋似乎只有上海深圳能媲美。走在街上,碰見一個個子高挑、單眼皮、杏仁眼的姑娘,一問,祖上是正紅旗的——這種機會是越來越少了。那些說著流利北京話的年輕人往往不過是父母遷居北京的新移民的后代,甚至是考上北京的大學留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經濟性的大規(guī)模移民潮之前,北京早有了政治性的移民,這就造成了北京人的成分特別復雜。誰敢說自己是愛新覺羅的后代呢?只好“英雄不問出處”。
基本上,會說北京話就能被認同是北京人。北京話特有的腔調節(jié)奏讓北京女孩子說起來也顯得特別落落大方。所以有人說在北京出頭難,因為人才太多了,個個都是精英。所謂“居長安大不易”。
一說起北京人,人們立刻想到提籠架鳥、不事生產的八旗子弟形象。這些住著四合院、喝著大碗茶、一包餃子必定給鄰居送上一碗的老北京人還有,但已經偏居南城一隅,那些在消費力、環(huán)境清潔上都較差的地方,不再能代表社會主流。關于清真寺、爆肚兒滿和瑞蚨祥綢緞莊的故事越來越成為外地人獵奇的興趣所在。
從前的三教九流各路人馬,漢滿蒙回藏、儒道釋景回似乎已經成為傳說,而從新一代北京人身上依然能看出某種傳承。
四十來歲的下崗女工去菜市場買菜,跟相熟的攤主還是不好意思太斤斤計較,不過,主張和氣生財?shù)臄傊饕矔o一點小小的優(yōu)惠——這些北京近郊的農民很快就知道了應當怎么同北京人做生意,就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大學畢業(yè)不久的年輕人,當上了外國大公司駐中國辦事處的高級雇員,每天穿著從賽特、世都買回的名牌服飾在國貿中心的高級寫字樓進進出出,拿起電話先“Hello”,一臉冷漠的神情。但是一回到他真正的朋友中間—— 可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發(fā)小”,也可能是中學或大學同學,立刻又是一副模樣 :“怎么,哥兒幾個什么時候聚聚?”吃飯的時候搶著埋單,“算我的,算我的,誰讓我掙得比你多呢!”
即使有意識地把北京人的傳統(tǒng)性格視為腐敗落后,他們也不可能在一天之內真正摒棄這些東西。在南方見慣的“AA制”在北京始終無法形成氣候。如果說輪流埋單是變相的“AA制”,那么北京人寧愿停留在輪流埋單而不再向前跨一步 :那不是連面子都不要了嗎?北京人臉紅了。有一句話說 :“北京人看外地人,都是他的下級 ;上海人看外地人,都是鄉(xiāng)下人 ;廣州人看外地人,都是北方人!鄙虾:蛷V州可謂貼切,說北京人就太嚇人了一點。也難怪,不要說賣西瓜的、拉板車的吹起牛來沒邊沒沿,就是受過高等教育自我感覺良好的年輕一代,湊在一起一聊天,有消息都是從某部委傳出來的,低于1000萬的生意千萬別跟他談。正如北京人*看不起上海人的精明和斤斤計較,北京人也有被人嘲笑的一點:能說不能干。
一個著名的北京時裝設計師到南方去,有人打聽:“這人行嗎?”答話的是個北京人:“能干什么不知道,反正是特能說!
光有大氣還是不夠的。
(文/靜言)
……
寫給城市的情書:《新周刊》城市觀 作者簡介
《新周刊》屬于時事生活類雜志。創(chuàng)刊于1996年8月18日,歷經十余年發(fā)展,已成為中國社會變遷敏銳的觀察者與記錄者。《新周刊》始終保持對社會潮流動態(tài)的高度敏感,彰揚無情解構的犀利風格,并開創(chuàng)多種全新傳媒報道模式,“中國新銳的時事生活周刊”之定位深入人心,是中國期刊市場上頗具代表性和輿論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同時,《新周刊》享有傳媒界“話題發(fā)源地”的美譽。
- 主題:
這次等待時間比上次稍久,所幸書籍毫無破損,質量一如既往。這本書外封精致,內文所述有深度。書籍脈絡清晰,語言思辨而不失趣味,各個城市,從多個緯度進行解讀,從寫作者對高辨識度的文化形態(tài)標桿的侃侃而談中,閱讀者于會心一笑里領會到每個城市的獨特之處。新周刊出品,值得一讀。
- 主題:翻翻就會有收獲
城市觀在百姓心里應有一個健康、正常、和諧的基礎理念,在官員腦里更應有一種符合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有普世人文理念、可惠及子孫的良知的綜合觀念及思維?新周刊用情書的形式來表達,可謂用心良苦?不知如愿有幾分?幾厘?幾毫?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