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guī)·孝經(jīng)
-
>
道德經(jīng)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
>
(精)奎文萃珍:考工記圖
-
>
四書五經(jīng)(全4冊)
-
>
奎文萃珍: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精裝)
曾國藩家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878060
- 條形碼:9787534878060 ; 978-7-5348-780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曾國藩家書 本書特色
《曾國藩家書/家藏文庫》是曾國藩所著的書信集,成書于清19世紀中葉,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該書在選編時對多個版本進行比較,精選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對當代人極具參考價值的篇章。按時間排序,酌定標題,進行注釋和點評,白話文翻譯。在內(nèi)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側重。
曾國藩家書 內(nèi)容簡介
曾國藩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之譽,《曾國藩家書/家藏文庫》總結了他修身治家的寶貴經(jīng)驗,深契中國人的人倫應世之道。《曾國藩家書/家藏文庫》整理者寫有萬余字導讀,詳細闡釋曾國藩家書與家教的獨特之處。重讀曾國藩家書,了解曾氏家風與家教,對當下社會家庭建設會起到積極作用,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曾國藩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被譽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对鴩視肥珍浟嗽系拦舛辏1840)至同治十年(1871)前后寫給家人的書信,其內(nèi)容主要為治軍、治家、治學方面的經(jīng)驗總結,雖有些迂腐不當之論,但大體遵循的是儒家傳統(tǒng)思想,特別治家、治學之論,深契中國人的人倫應世之道,故而廣受歡迎。 市場上已有多種《曾國藩家書》,除了岳麓書社及中國書店的為全本,多數(shù)為選本,其中有以時間為序選擇有代表性的家書,讀者可以從中了解曾國藩生平大略;有以內(nèi)容歸類,分為“修身篇”“從政篇”“處世篇”“勸學篇”等,讀者可以各取所需,從中獲益;也有些插圖本、翻譯本,可供年齡不大、古文水平不高的讀者參考。中州古籍出版社作為一家古籍社,其規(guī)劃的“家藏文庫”中就包括《梁啟超家書》(已經(jīng)出版且產(chǎn)生較好的社會效益)《曾國藩家書》等等,并在《曾國藩家書》的策劃及撰稿中形成以下特色: 1.編排新穎,弘揚正能量 眾所周知,曾國藩是一位恪守禮教的理學大師,講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曾國藩看來,臣子必須盡臣子的責任,父親應有父親的樣子,兒子需守兒子的禮數(shù)。這種“角色”意識,也明顯地體現(xiàn)在曾國藩的家書之中。根據(jù)家書的對象不同,可將家書分為“與祖父家書”“與父親家書”“與叔父家書”,對于這些長輩,曾國藩格外尊敬,在通信對象前往往使用“稟”字;“與夫人家書”“與諸弟家書”,曾氏在通信對象前常常使用“致”字;在“與子侄家書”時,曾國藩使用的是“諭”字。“稟”“致”“諭”三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的背后是一種潛在的角色意識在發(fā)揮作用,即對于曾國藩這樣講求理學之人,他要做賢孫孝子,他要做仁兄愛父。這種角色意識,為我們解讀曾國藩家書提供了絕好的途徑。盡管由于時代局限等原因,曾國藩有不少需要批判的地方,但是他的這種角色意識給予今天的啟示在于,大家都按照角色辦事,即父親做父親該做的,丈夫做丈夫該做的,兒子做兒子該做的,推而廣之,處于什么地位就做與這個地位和身份相符合的事情,這樣各行各業(yè)都會涌現(xiàn)出一大批立足崗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才,社會也必將是穩(wěn)定繁榮、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這當是我們按角色解讀曾國藩家書的現(xiàn)實意義所在。 2.版本可靠,取舍精當 “家藏文庫”的特點之一為:必須為讀者提供可靠的閱讀文本!对鴩視芬罁(jù)傳忠書局刻本為底本,廣泛參考了岳麓書社、中國書店等出版機構的整理成果,為讀者提供可靠的閱讀本子。今天存留的曾國藩家書近1500首,限于時間、精力等方面的原因,一般讀者還是無法全部閱讀,需要從中精選一部分。我們充分比較后,堅持突出重點、減少重復、辯證看待的觀點,選擇近500封家書。所謂“突出重點”,就是要把曾國藩治家、治學的經(jīng)驗提煉出來,如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八字箴言”等;所謂“減少重復”,即對于曾氏反復嘮叨的話語有所刪減,保持高閱讀的新鮮感;所謂“辯證看待”,即采取實事求是的精神,全面展示曾國藩的面貌。如曾國藩沒有與諸女寫過信,但與兒子的書信中涉及對于女兒的教誨,實際可以看作對女兒所作書信,如在《諭紀澤》(同治二年正月二十四日)家書中有所表露:曾國藩知道女婿性情乖戾、脾氣暴躁,但仍然讓女兒柔順恭謹、不可有片語違忤。接著又搬出三綱五常的一套,告誡一番,還以自己服官的經(jīng)歷,勸女兒在“耐勞忍氣”四字上做工夫。在曾國藩看來,“讀書居官,世守禮義”的曾家女兒應該忍耐順受。從這些家書看,曾國藩是一味讓女兒“耐勞忍氣”、甚至寧愿犧牲女兒幸福以維護“世守禮義”家風的近乎苛刻的父親。針對這樣的家書,我們也不加回避,但予以特別說明,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批評。 3.注釋簡明,易讀易懂 考慮到讀者的閱讀能力高低不齊,我們?yōu)椤对鴩視纷隽俗⑨尅W⑨尩膶ο笾饕且恍╇y懂的字詞、典故及典章制度方面的內(nèi)容,這可以省卻讀者翻檢工具書之苦。在簡明的注釋之外,我們于文前列出曾國藩家書對象的生平,方便讀者了解曾氏家族成員的基本情況,從而更好地閱讀家書。我們還請作者作了《角色意識與曾氏家風》的導讀,在這篇萬余字的導讀中,讀者可以全面了解曾國藩本人及家書方面的內(nèi)容,并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拓展。這樣的整體設計,都是以讀者為中心,希望為讀者提供一本可供“家藏”的《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家書 目錄
上編:與祖父、父親、叔父書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稟祖父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 稟祖父母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稟祖父母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稟祖父
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稟父
道光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十二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三年四月二十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六年二月十六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七年七月十八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八年四月十四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 稟父母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稟父母
咸豐三年十月初四日 稟父
咸豐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稟父
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十七日 稟叔父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稟叔父母
中編:與夫人、諸弟書
同治五年十二月初一日 致歐陽夫人
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 致歐陽夫人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致溫弟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致澄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致溫弟沅弟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 致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十日 致澄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致澄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七年七月十八日 致澄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道光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元年三月十二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元年八月十九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元年九月初五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元年十月十二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二年正月初九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四年四月十四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四年五月初九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四年六月十八早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四年七月二十一夜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四年八月十一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四年九月十三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四年十一月初七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三夜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五年二月二十九夜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五年三月二十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五年五月二十六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五年七月初八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五年八月二十七早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六年二月初八日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咸豐六年九月初十日 致澄弟沅弟季弟
咸豐六年十一月初七日 致沅弟
咸豐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致沅弟
咸豐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致澄弟
咸豐七年九月二十二日 致沅弟
咸豐七年十月初四日 致沅弟
咸豐七年十月初十日 致沅弟
咸豐七年十月二十七夜 致沅弟
咸豐七年十一月初五日 致沅弟
咸豐七年十二月十四夜 致沅弟
咸豐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致沅弟
咸豐八年正月初四夜 致沅弟
咸豐八年正月十四日 致沅弟
咸豐八年正月十九日 致沅弟
咸豐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致沅弟
咸豐八年三月初六日 致沅弟
咸豐八年三月三十日 致沅弟
咸豐八年四月初九日 致沅弟
咸豐八年五月初六日 致沅弟
咸豐八年五月十六日 致沅弟咸豐八年六月初四日 致沅弟
咸豐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致澄弟沅弟季弟
咸豐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致澄弟沅弟季弟
咸豐九年正月二十三日 致澄弟沅弟季弟
咸豐九年三月十三日 致澄弟沅弟季弟
咸豐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致澄弟沅弟季弟
咸豐九年六月初四日 致澄弟
咸豐九年十二月初五日 致澄弟沅弟
咸豐十年正月二十四日 致澄弟沅弟
咸豐十年二月二十四日 致澄弟沅弟
咸豐十年閏三月二十九日 致澄弟
咸豐十年四月十四日 致澄弟
咸豐十年四月二十二日 致沅弟
咸豐十年四月二十四日 致澄弟
咸豐十年四月二十八日 致沅弟季弟
咸豐十年六月二十七日 致季弟
咸豐十年七月初四日 致澄弟
咸豐十年七月初八日 致沅弟季弟
咸豐十年七月十二日 致沅弟季弟
咸豐十年七月十五日 致沅弟
咸豐十年七月二十三日 致沅弟季弟
咸豐十年八月十二日 致沅弟季弟
咸豐十年八月二十八日 致沅弟
咸豐十年九月初十日 致沅弟
咸豐十年九月二十三日 致沅弟
咸豐十年九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季弟
咸豐十年十月初四日 致澄弟
咸豐十年十月初四夜 致沅弟季弟
咸豐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
咸豐十年十一月十四日 致澄弟
咸豐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季弟
咸豐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致澄弟
咸豐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致澄弟
咸豐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致沅弟季弟
咸豐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致澄弟
咸豐十一年三月十四日 致沅弟季弟
咸豐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致沅弟季弟
咸豐十一年四月初三日 致沅弟
咸豐十一年六月十四日 致澄弟
咸豐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致沅弟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四日 致澄弟
咸豐十一年九月初六日 致沅弟季弟
咸豐十一年九月初十日 致沅弟
咸豐十一年九月十五夜 致沅弟
咸豐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 致澄弟沅弟
咸豐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致澄弟沅弟
咸豐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致季弟
同治元年正月初四日 致澄弟沅弟
同治元年正月十四日 致沅弟
同治元年正月十八日 致沅弟同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 致季弟
同治元年三月初三日 致沅弟季弟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致沅弟
同治元年四月初六日 致沅弟
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 致沅弟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八日 致沅弟
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致沅弟季弟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 致沅弟季弟
同治元年六月初二日 致沅弟季弟
同治元年六月初四日 致澄弟
同治元年六月初十日 致沅弟季弟
同治元年六月二十日 致沅弟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日 致沅弟季弟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五日 致沅弟季弟
同治元年閏八月初四日 致澄弟
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致澄弟
同治元年九月初九日 致沅弟季弟
同治元年九月十一日 致沅弟
同治元年九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
同治元年十月初三日 致沅弟
同治元年十月十五日 致沅弟
同治元年十月二十日 致沅弟
同治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
同治元年十二月初四日 致澄弟
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 致沅弟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 致沅弟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
同治二年四月初一日 致沅弟
同治二年四月十四日 致澄弟
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 致沅弟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致沅弟
同治二年五月初九日 致沅弟
同治二年五月十六日 致沅弟
同治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致沅弟
同治二年七月初一日 致沅弟
同治二年七月十一日 致沅弟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致沅弟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致沅弟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致澄弟
同治二年九月十一日 致沅弟
同治二年九月十四日 致澄弟
同治二年十月十四日 致澄弟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致沅弟
同治二年十二月初四日 致澄弟
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致沅弟
同治三年正月十四日 致澄弟
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六日 致沅弟
同治三年二月十四日 致澄弟
同治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致澄弟
同治三年四月初三日 致沅弟同治三年四月初七日 致沅弟
同治三年四月十三日 致沅弟
同治三年四月二十日 致沅弟
同治三年四月二十八日 致沅弟
同治三年五月初六日 致沅弟
同治三年五月十六日 致沅弟
同治三年五月二十三日 致沅弟
同治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致沅弟
同治三年六月初一日 致沅弟
同治三年六月初四日 致澄弟
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 致沅弟
同治三年六月十九日 致沅弟
同治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致沅弟
同治三年八月初四日 致澄弟
同治三年八月二十二日 致沅弟
同治三年八月二十四日 致澄弟
同治三年九月二十四日 致澄弟
同治三年十月十四日 致沅弟
同治四年正月十四日 致沅弟
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致澄弟沅弟
同治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致澄弟沅弟
同治五年四月二十一日 致沅弟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 致澄弟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致沅弟
同治五年十月二十三日 致沅弟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七日 致沅弟
同治五年十二月十八夜 致沅弟
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致沅弟
同治六年正月初二日 致沅弟
同治六年正月初四日 致澄弟
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二日 致沅弟
同治六年正月二十六日 致沅弟
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致沅弟
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九日 致沅弟
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 致沅弟
同治六年三月十二日 致沅弟
同治十年三月初三日 致澄弟沅弟
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三日 致澄弟沅弟
下編:與子侄書
咸豐二年七月二十五夜 諭紀澤
咸豐二年九月十八日 諭紀澤
咸豐六年九月二十九夜 諭紀鴻
咸豐六年十月初二日 諭紀澤
咸豐六年十一月初五日 諭紀澤
咸豐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諭紀澤
咸豐八年八月初三日 諭紀澤
咸豐八年八月二十日 諭紀澤
咸豐八年九月二十八日 諭紀澤
咸豐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諭紀澤
咸豐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諭紀澤
咸豐八年十二月初三日 諭紀澤
咸豐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諭紀澤
咸豐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諭紀澤
咸豐九年三月初三日 諭紀澤
咸豐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諭紀澤
咸豐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諭紀澤
咸豐九年五月初四日 諭紀澤
咸豐九年五月初四日 諭紀澤
咸豐九年六月十四日 諭紀澤
咸豐九年七月十四日 諭紀澤
咸豐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諭紀澤
咸豐九年十月十四日 諭紀澤
咸豐十年二月初四日 諭紀澤
咸豐十年二月二十四日 諭紀澤
咸豐十年閏三月初四日 諭紀澤
咸豐十年四月初四日 諭紀澤
咸豐十年四月二十四日 諭紀澤
咸豐十年十月十六日 諭紀澤紀鴻
咸豐十年十一月初四日 諭紀澤紀鴻
咸豐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諭紀澤
咸豐十一年正月十四日 諭紀澤
咸豐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 諭紀澤
咸豐十一年二月十四日 諭紀澤紀鴻
咸豐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諭紀澤紀鴻
咸豐十一年四月初四日 諭紀澤
咸豐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諭紀澤
咸豐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諭紀澤
咸豐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諭紀澤
咸豐十一年九月初四日 諭紀澤
咸豐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 諭紀澤
同治元年正月十四日 諭紀澤
同治元年二月十四日 諭紀澤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諭紀澤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諭紀澤紀鴻
同治元年五月十四日 諭紀澤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四日 諭紀澤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 諭紀鴻
同治元年七月十四日 諭紀澤
同治元年八月初四日 諭紀澤
同治元年閏八月二十四日 諭紀澤
同治元年九月十四日 諭紀澤
同治元年十月十四日 諭紀澤
同治元年十一月初四日 諭紀澤
同治元年十二月十四日 諭紀澤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四日 渝紀澤
同治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諭紀澤
同治二年三月初四日 諭紀澤
同治二年三月十四日 諭紀澤
同治二年五月十八日 諭紀鴻
同治二年八月初四日 諭紀鴻
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 諭紀鴻
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諭紀瑞
同治三年七月初四日 諭紀澤
同治三年七月初七日 諭紀澤
同治三年七月初九日 諭紀鴻
同治三年七月初九日 諭紀澤
同治三年七月初十日 諭紀澤
同治三年七月十三日 諭紀澤
同治三年七月十八日 諭紀澤
同治三年七月二十日 諭紀澤
同治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諭紀鴻
同治四年閏五月初九日 諭紀澤紀鴻
同治四年五月十四日 諭紀澤紀鴻
同治四年閏五月十九日 諭紀澤
同治四年六月初一日 諭紀澤紀鴻
同治四年六月十九日 諭紀澤紀鴻
同治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諭紀澤
同治四年七月初三日 諭紀澤紀鴻
同治四年七月十三日 諭紀澤
同治四年八月十九日 諭紀澤
同治四年九月初一日 諭紀澤
同治四年九月晦日 諭紀澤紀鴻
同治四年十月初四日 諭紀澤
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 諭紀鴻
同治五年二月十八日 諭紀鴻
同治五年二月二十五日 諭紀澤紀鴻
同治五年三月十四夜 諭紀澤紀鴻
同治五年六月十六日 諭紀澤紀鴻
同治五年六月二十六日 諭紀澤紀鴻
同治五年八月初三日 諭紀澤紀鴻
同治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諭紀澤紀鴻
同治五年九月初九日 諭紀澤紀鴻
同治五年十月十一日 諭紀澤
同治六年正月十七日 諭紀澤
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諭紀澤
同治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諭紀澤
同治七年十二月初三日 諭紀澤
同治八年正月二十二夜 諭紀澤
同治八年二月十八日 諭紀澤
同治九年正月初八日 諭紀壽
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 諭紀澤紀鴻
同治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諭紀澤
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二日 諭紀澤紀鴻
……
曾國藩家書 節(jié)選
《曾國藩家書/家藏文庫》: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稟祖父 散館湖南三人全留。琦善押解來京。求解楚善之危。祖父大人萬福金安: 四月十一日由折差發(fā)第六號家信,十六日折弁又到。孫男等平安如常,孫婦亦起居維慎。 曾孫數(shù)日內(nèi)添吃粥一頓,因母乳日少,飯食難喂,每日兩飯一粥。今年散館,湖南三人皆留,全單內(nèi)共留五十二人,僅三人改部屬,三人改知縣。翰林衙門現(xiàn)已多至百四五十人,可謂極盛! $埔延谑娜昭航獾骄。奉上諭派親王三人、郡王一人、軍機大臣、大學士、六部尚書會同審訊。現(xiàn)未定案。 梅霖生同年因去歲咳嗽未愈,日內(nèi)頗患喀血。同鄉(xiāng)各京官宅皆如故! 〕魏畹苋鲁跛脑诳h城發(fā)信已經(jīng)收到,正月二十五信至今未接。蘭姊以何時分娩?是男是女?伏望下次示知。 楚善八叔事,不知去冬是何光景。如絕無解危之處,則二伯祖母將窮迫難堪;競希公之后人,將見笑于鄉(xiāng)里矣。孫國藩去冬已寫信求東陽叔祖兄弟,不知有補益否?此事全求祖父大人作主。如能救焚拯溺,何難噓枯回生!伏念祖父平日積德累仁,救難濟急,孫所知者,已難指數(shù)。如廖品一之孤、上蓮叔之妻、彭定五之子、福益叔祖之母及小羅巷、樟樹堂各庵,皆代為籌畫,曲加矜恤。凡他人所束手無策、計無復之者,得祖父善為調(diào)停,旋乾轉坤,無不立即解危,而況楚善八叔同胞之親、萬難之時乎?孫因念及家事,四千里外杳無消息,不知同堂諸叔目前光景。又念家中此時亦甚艱窘,輒敢冒昧饒舌,伏求祖父大人寬宥無知之罪。楚善叔事如有說法之處,望詳細寄信來京! ∑澐暾郾,敬稟一二,即跪叩祖母大人萬福金安。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 稟祖父母 告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家信務求詳明。孫男國藩跪稟祖父母大人萬福金安: 九月十三日接到家信,系七月父親在省所發(fā),內(nèi)有叔父信及歐陽牧云致函。知祖母于七月初三日因占犯致恙,不藥而愈,可勝欣幸! 「啕悈⒆阋匝a氣,然身上稍有寒熱,服之便不相宜,以后務須斟酌用之。若微覺感冒,即忌用。此物平日康強時,和人丸藥內(nèi)服*好。然此時家中想已無多,不知可供明年一單丸藥之用否?若其不足,須寫信來京,以便覓便寄回。四弟、六弟考試又不得志,頗難為懷。然大器晚成,堂上不必以此置慮。聞六弟將有夢熊②之喜.幸甚。近叔父為嬸母之病勞苦憂郁,有懷莫宣。今六弟一索得男,則叔父含飴弄孫,瓜瓞日蕃,其樂何如!唐鏡海先生德望為京城**,其令嗣極孝,亦系兄子承繼者。先生今年六十五歲,得生一子,人皆以為盛德之報! ∮⒁脑诮,撫局已定。蓋金陵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據(jù)要害,不得不權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去年逆夷在廣東曾經(jīng)就撫,其費去六百萬兩。此次之費,外間有言二千一百萬者。又有言此項皆勸紳民捐輸,不動帑藏。皆不知的否,F(xiàn)在夷船已全數(shù)出海,各處防海之兵陸續(xù)撤回,天津亦已撤退。議撫之使,系伊里布、耆英及兩江總督牛鑒三人。牛鑒有失地之罪,故撫局成后即革職拿問。伊里布去廣東代奕山為將軍,耆英為兩江總督。自英夷滋擾,已歷二年,將不知兵,兵不用命,于國威不無少損。然此次議撫,實出于不得已。但使夷人從此永不犯邊,四海晏然安堵,則以大事小,樂天之道,孰不以為上策哉! 孫身體如常,孫婦及曾孫兄妹并皆平安。同縣黃曉潭鑒薦一老媽吳姓來。渠在湘鄉(xiāng)苦請他來,而其妻凌虐婢仆,百般慘酷,黃求孫代為開脫。孫接至家住一月,轉薦至方夔卿太守宗鈞處,托其帶回湖南。大約明春可到湘鄉(xiāng)! 〗衲赀M學之人,孫見題名錄,僅認識彭惠田一人。不知二十三四都進人否?謝寬仁、吳光煦取一等,皆少年可慕。一等**,題名錄刻黃生平,不知即黃星平否? 孫每接家信,常嫌其不詳,以后務求詳明。雖鄉(xiāng)間田宅婚嫁之事,不妨寫出,使游子如神在里門。各族戚家,尤須一一示知。幸甚!
曾國藩家書 作者簡介
承擔《曾國藩家書》選編、注釋、導讀的作者為盧坡博士,盧坡博士現(xiàn)為安徽大學文學院教師,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尺牘(書信)研究,其博士論文及博士后出站報告皆為桐城派名家的尺牘研究。這也為我社的《曾國藩家書》的選題質(zhì)量提供了可靠保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