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燈守著我:戴望舒?zhèn)?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84986
- 條形碼:9787510884986 ; 978-7-5108-8498-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讓燈守著我:戴望舒?zhèn)?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學生、文藝青年、文學愛好者
1、謹以此書紀念戴望舒逝世70周年,帶領我們重新認識戴望舒,還原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詩壇領袖”。
2、北塔是詩人、作家、翻譯家,和戴望舒有著相同的身份,有著詩人的感性和理性,以詩人的眼光走進戴望舒,去體會、感受、理解戴望舒的一生,勾畫一個歷史的和現實的戴望舒。
3、本書將戴望舒的一生分為6個部分,從他的出生談起,直到去世,講述戴望舒坎坷而短暫的一生,讓我們看到戴望舒詩人的一面和感情生活的一面,看到戴望舒由早期的憂愁到后期強烈愛國情懷再到*后無奈的心理轉變歷程。
4、初次披露大批極為珍貴的資料,填補了研究戴望舒領域的很多空白,全面、翔實、客觀的還原戴望舒,看到戴望舒憂愁背后的狂熱。
5、作者北塔是研究戴望舒的專家,將所有戴望舒的資料細細閱覽,層層剖析研究,從細節(jié)入手,將戴望舒的一生展現出來,是研究戴望舒極具說服力的一部力作。
6、《雨巷》《我用殘損的手掌》是教育部統(tǒng)編教材入選篇目,《讓燈守著我:戴望舒?zhèn)鳌纷鳛榻滩难由扉喿x讀物,可以了解詩人寫作的背景,提升愛國情懷。
讓燈守著我:戴望舒?zhèn)?內容簡介
《讓燈守著我:戴望舒?zhèn)鳌肥侵娙舜魍娴膫饔涀髌。戴望舒曾以一首《雨巷》風靡一時。其一生詩歌作品百首不到,卻佳作迭出;其創(chuàng)作之嚴謹,為后人敬仰;其求新求變,以至反叛到否定自己的成名作,也不同于一般人。本書共分“花都少年” “洋場情種” “留學歐洲” “黃金時期” “流亡香港” “北京貴賓”六章內容,刻畫了“雨巷詩人”坎壈而富于創(chuàng)造的45個春秋。
全書材料翔實,剪裁得當,敘述絲絲入扣,可讀性甚強。同時,本書對傳主成就*突出的詩歌創(chuàng)作,領會深入,剖析獨到,分析其詩思詩藝,精見疊出;對戴望舒的法文、西班牙文翻譯之詳情也如數家珍,行文中充滿考證而又絕不枯燥。本書初版于2003年,是有關戴望舒的**部傳記作品。
讓燈守著我:戴望舒?zhèn)?目錄
Contents
自序
與望舒進行更好的對話| 002
**章
花都少年——“說不盡,陽春好”
**節(jié)/ 小康之家、女性傾向的名字與自卑情結的根源 | 001
第二節(jié)/ 小學和中學:舊文學的營壘、新文學的初遇 | 005
第三節(jié)/ 練筆、鴛鴦蝴蝶派的影響、自辦雜志 | 006
第二章
洋場情種——“陌生人在籬邊探首”
**節(jié)/ 革命大學里的唯美主義者、偷偷寫詩| 014
第二節(jié)/ 象征主義創(chuàng)作的端倪、翻譯浪漫派小說、同時加入共青團與國民黨、被逮捕| 018
第三節(jié)/ 辦雜志、開書店| 029
第四節(jié)/ 受馮雪峰的影響大量譯介蘇聯文學作品及其對望舒思想和創(chuàng)作的影響| 040
第五節(jié)/ 引玉書屋版《從蘇聯回來》的譯者不是戴望舒而是鄭超麟| 063
第六節(jié) / 加入“左聯”并參加成立大會| 078
第七節(jié)/ **部詩集《我底記憶》、從前期象征主義到后期象征主義、愛情詩與革命詩| 088
第八節(jié)/ 《現代》雜志的托舉、喜歡上了西班牙文學、詩論| 122
第三章
游學歐洲——“這是幸福的云游呢,還是永恒的苦役?”
**節(jié)/ 愛情的許諾、出國準備、海上航行的寂寞與興致| 147
第二節(jié)/ 拼命翻譯以賺錢、轉入里昂中法大學、與法國人的交往和合作| 152
第三節(jié)/ 游歷西班牙、被開除、狼狽回國、被施蟄存鼓吹為詩壇盟主| 175
第四章
黃金時期——“透過無夢無醒的云霧”
**節(jié)/ 解除婚約、休整、《現代詩風》、結婚| 213
第二節(jié)/ 《新詩》、南北詩人大聯合、詩界領袖、反對“國防詩歌”| 220
第三節(jié)/ 詩集《望舒詩稿》、譯介外國詩歌| 227
第五章
逃亡香港——“你們走了,留下我在這里等”
**節(jié)/ 逃到香港、林泉居的優(yōu)游生活、嬌妻愛女| 242
第二節(jié)/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香港分會的負責人、與艾青合編詩刊《頂點》、受命主持創(chuàng)辦對外宣傳刊物《中國作家》 | 247
第三節(jié)/ 為何不撤離、被捕、日本鬼子的酷刑、硬骨頭的抵抗、苦難的結晶| 262
第四節(jié)/ 被營救出獄、為了活著而屈辱地工作、繼續(xù)偷偷地創(chuàng)作抗戰(zhàn)詩歌 | 291
第五節(jié)/ 大義滅親、又想用自殺來挽救婚姻、協(xié)議離婚、再婚、亂世中短暫的家庭幸福| 306
第六節(jié)/ 留港粵文藝作家的聯名檢舉、赴上海為自己辯白、幸虧夏衍的直接干預| 312
第七節(jié)/ 本想在上海安居、*后一首詩的主題是隔膜、*后一部詩集是《災難的歲月》、再度被通緝、再度逃亡香港、再度離婚| 321
第六章
北京貴賓——“只要嚴肅地工作,前途是無限的”
**節(jié)/ 獨自帶著兩個女兒離開香港、冒充押貨員乘坐貨船北上| 337
第二節(jié)/ 邀請楊靜北上團圓、被楊靜婉言拒絕、與母親和孩子在一起| 338
第三節(jié)/ 參加首屆文代會、供職于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住院堅持工作| 342
第四節(jié)/ 詩人之死、給自己打針出了問題、隆重的追悼會、胡喬木親筆寫悼文、葬在萬安公墓、詩歌比石頭更牢固| 344
附錄
戴望舒年譜簡編| 350
讓燈守著我:戴望舒?zhèn)?節(jié)選
小康之家、女性傾向的名字與自卑情結的根源
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xiāng),
(春天,堤上繁花如錦障,
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
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
這是戴望舒名詩《我用殘損的手掌》中的四句。寫作此詩時,他逃亡于日寇占據的香港,他的回憶和想象都瘋狂地開啟著。這幾句詩所描寫的是他回憶中的家鄉(xiāng)情景!昂敝肝骱。望舒小時候的家就在西湖附近,對他來說,西湖是全世界*美的風景,而他念念不忘的,尤其是*好的季節(jié)里的西湖——中間兩句加了括號,說明他寫的不是當時日寇鐵蹄下的杭州,而是他回憶中的杭州。
為了暫時忘卻周遭的囹圄,他緊閉雙目,讓自己的心飛向故鄉(xiāng),沉醉于對故鄉(xiāng)的回憶之中;他仿佛看見了蘇堤、白堤上的繁花,仿佛聞到了柳枝折斷時散發(fā)的芬芳,仿佛感到了湖水和荇藻的涼意。他把所有的感官都打開了,它們都沉迷于回憶的快樂之中。這是他的一個重要詩歌觀念的體現,即“詩不是某一個官感的享樂,而是全官感或超官感的東西”。這一觀念跟他的許多詩學觀念一樣,源自法國象征主義,如他翻譯過的波德萊爾的《應和》一詩說:“香味、顏色和聲音都相互呼應。”波德萊爾在評論雨果的時候,曾引用瑞典神秘主義哲學家斯威登堡的話說:“天是一個很偉大的人,一切形式、運動、數、顏色、芳香,在精神上如同在自然上一樣,都是有意味的、相互的、交流的、應和的”。
戴望舒的祖籍是南京。他的父親曾在河北的北戴河火車站工作,所以幼年的望舒曾隨父在北戴河待過一段。望舒的母親雖然出身書香門第,但像封建時代的許多普通女性一樣,并沒有上學讀過多少書;不過,在江南豐厚的民間文化底蘊中,即使是文盲,也能講述許多文學或歷史故事,也能整段整段地唱出雅得不能再雅的戲曲,也能一串串地拋出謎語、歇后語、諺語——童年的望舒在母親的似乎是無窮無盡的故事講述中慢慢長大。正是杭州濃郁的文化氛圍幫助造就了望舒詩歌中的古典傾向。蘇聯漢學家契爾卡斯基說:“戴望舒生在杭州,那是白居易和蘇東坡謳歌詠唱過的地方。西湖秀麗的山水和古塔峰影常使詩人回想過去的時代……所以他不僅熱愛法國象征主義,也同樣熱愛中國古典文學。”
望舒原名叫戴朝寀,字丞。他一生用過許多筆名,尤其是在香港期間;因為那時像他那樣具有抗戰(zhàn)傾向的文化名人,很受日本憲兵的“關照”;所以他有時發(fā)表文章不得不用筆名。
望舒用得比較多的筆名有:戴夢鷗(少年時代模仿鴛鴦蝴蝶派寫作時候多用)、戴苕生(在法國留學時多用)、林泉居士(在香港時期多用)等。而以戴望舒一名行世!巴妗痹恰霸掠钡拿,“月御”是為月神駕馭寶輦的神仙,典出《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保ā帮w廉”就是“風伯”,即風神之名)。后來,“望舒”直接代指月亮;也因此,戴望舒還用過一些與月亮有關的筆名,如“陳御月”“戴月”“常娥”等。
戴望舒的長相是“似北實南”,或者說“外北內南”,他南人北相,內里還是江南人,但又不是奶油小生,他內心堅韌之勇,不亞于任何匹夫之勇。
好多跟他接觸過的人都說,對他的**印象是:高大魁梧。如馮亦代說,望舒比他自己高了半個頭,是個“黑蒼蒼的彪形大漢”。這簡直是施耐庵用來描寫李逵的詞語。怪不得路易士更加詳細而生動地記敘道:“他皮膚微黑,五官端正,個子既高,身體又壯;乍看之下,覺得他很像個運動家,卻不大像個詩人。”
跟他接觸之后,大家都覺得他性情溫和,心地仁厚,甚至有著女性的柔婉。如馮亦代描寫道:“透過近視眼鏡,兩眼露出柔和的光芒,帶些莫名的憂郁,但接著又衷心地微笑起來,沒有一般詩人的矜持,而他的雙手卻又是那么柔軟,有點像少女的手似的……”徐遲則說:“望舒的神態(tài)十分儒雅,語言音節(jié)清脆,像一條透明的小溪!
望舒的“表里不一”也許導致了或者說暗示著他性格的雙重性或者復雜性,以及詩歌風格的兩重性或者多樣性,即軟硬兼具,似軟實硬。
望舒家本屬小康,又在杭州那樣的“天堂”里,他的童年本來應該是天真爛漫的,但他并非無憂無慮;因為他曾害過天花,而且留下了后遺癥,長了一臉麻子。他的麻點不大也不深,離遠看或在相片上看,幾乎沒有。所以,紀弦說他“臉上雖然有不少麻點,但并不難看”。不過,這對他的心態(tài)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他內心深處為這一小小的生理缺陷有著頗深的自卑情結。他時不時要受到或熟或疏者的或明或暗的譏嘲,有人(包括一些好友)甚至拿它來作為閑聊的笑料、小說的原料。從小就有玩伴不直呼其名,而徑直稱他為“麻子”。小說家張?zhí)煲硎峭娴闹袑W同學。1931年12月,張在《北斗》上發(fā)表過一篇小說,題為《豬腸子的悲哀》。“豬腸子”是敘述者“我”的中學同學,兩人在車站偶遇!柏i腸子”在問候“我”時,說“你還記不記得同學都叫我豬腸子?那時候還有老鼠……你以后看見麻子沒有——你看過他的詩么?”
晚年紀弦毫不忌諱地供認自己曾開過望舒這方面的玩笑:“‘新雅’是上海一家有名的粵菜館……記得有一次……我們吃了滿桌子的東西。結賬時,望舒說:‘今天我沒帶錢。誰個子*高誰付賬,好不好?’……這當然是指我……我便說:‘不對。誰臉上有裝飾趣味的誰請客!蠹覜]學過畫,都聽不懂,就問我什么叫作‘裝飾趣味’?杜衡搶著說:‘不就是麻子嗎!’于是引起哄堂大笑!
可能正是因為這一自卑情結,戴望舒在表面上顯得開朗、和藹、大度,但他的心結似乎一直沒有打開過,一直“帶些莫名的憂郁”;蛘呷缍四巨妓f:“望舒多少是抑郁的!币舱虼,盡管他渴望愛情,渴望與異性接觸;但一旦真的交往起來,他卻又顯得矜持、羞怯、手足無措,從而很難贏得對方的芳心。如望舒曾狂熱地愛過初戀情人、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望舒愛得極癡極苦,*終還是沒有任何結果。
當然,望舒盡管有其軟弱的一面,但他不是弱者。他看起來自由散漫,實質上在暗暗使勁、決不含糊。他一生盡管遭際困苦、心境凄涼;但他還是克服了自卑心理,做了許多工作,著譯了很多作品,成為他那個時代*勤勉、*優(yōu)秀的文化人之一。
愛情的許諾、出國準備、海上航行的寂寞與興致
由于望舒不顧一切的追求,也由于父、兄的勸導,本來對望舒沒有多少好感(當然也沒有多少惡意)的施絳年終于心有所動,有時也同意望舒陪伴她聊聊天,走走路,使望舒深感欣幸;但望舒看得出來,絳年并沒有對自己傾心,一直跟他保持著身心的距離,這使望舒甚為憂傷、煩惱。*后,望舒聲言,如果絳年不接受他的愛,他將自殺,絳年遂勉強答應與望舒訂婚;但她提了一個相當苛刻的條件,那就是要望舒出國留學;說只有在望舒出國留學取得學位并找到體面工作后,她才愿意結婚。
在1920、30年代,出洋可不是件容易的舒服的事,光是孤獨、寂寞而勞頓的旅途就夠讓人受的,更不要說是一個人在萬里之遙的異國他鄉(xiāng)獨自生活的艱難困苦了。當時很多人雖然有崇洋傾向,看重幾乎跟“洋”有關的一切;但要他們去長期在洋人鼻子底下討生活,則會舉棋不定。富家子弟盡管可以帶著大量鈔票出去,在物質生活上不用發(fā)愁,甚至還可以花天酒地,但他們受不了那種被看作二等公民的歧視,更受不了失去親朋寵溺的孤寂。窮人家的孩子呢,出外的路費都要借,更不要說到了以后謀生的捉襟見肘了。所以,那時候許多年輕人視出洋留學為畏途。
望舒也如此。他一直拖著,當然*主要的原因是他家里沒錢;其次,他在國內的工作和創(chuàng)作都進展得相當不錯。而且他的法文已經到了這樣嫻熟的程度,似乎沒必要出國深造?墒牵┙{年看重的是一些大眾化、標準化的東西,她要的是未婚夫的洋經歷和洋文憑。在理性上,望舒可能也想過兩人在價值觀念上的巨大差異,如絳年根本不理解也不支持他的詩歌事業(yè);望舒肯定也想到了兩人的不合適,先不說這場戀愛的結果不可預知,就算兩人能結婚,婚后的幸福也很難保證。但他太愛絳年,這份愛是那樣持久、深入、固執(zhí),理性沒有招數可以去破解,他的人生之路只能順著這盲愛的方向;而確定這方向的其實就是絳年的意愿。她鐵定了心,要望舒出國,望舒只好出洋;她要他早日起程,他不敢太耽擱。
1931年春夏之交,兩人就訂婚了,但望舒一直賴著不走;在絳年的連連催促下,望舒才于1932年10月8日搭乘郵船從上海出發(fā),前往法國。
想到要離開熟悉的人和事,想到要跟剛剛有點親密的絳年重新遠隔,望舒幾乎一夜無眠;這天早上六點,他就起來了。正在檢查行囊時,絳年也起來了。她看上去睡眼惺忪,眼泡微腫,肯定也沒有睡好,而且神情甚為悲傷。但她的悲傷是短暫的,因為她的感情是勉強被激發(fā)起來的,還遠遠沒有像望舒的那樣強烈、那樣的不可收拾,還完全在理性的控制范圍之內。她寧愿舍棄兩人廝守的甜蜜和舒適,而要望舒表現出或者說去尋求她所認為的、實實在在的體面和好處。當然,在分別時刻,雙方還是相當難舍和難過的,彼此都向對方顯示了無比的柔情,都想到許多安慰,交代,甚至信誓。但他們都發(fā)現語言之路被濃情阻隔了,雙方只是哽咽著,簡單地告了別。
絳年、老友施蟄存、杜衡、穆時英、劉吶鷗、胡秋原以及施蟄存的父親、望舒自己的姐姐等都到碼頭上送行。他們一起照了幾張相片,后來施蟄存選了兩張登載在《現代》月刊上,其中一張是望舒與絳年的合影。
一行人站在碼頭上初秋的風里,而望舒已經下到了甲板上。
船快要起航了。江面上水霧還沒完全散盡,整個水面像一張離人的臉,瑟縮著,淌著淚,汽笛舒緩、低沉地鳴叫著,如同嗚咽。此情此景,望舒感到幾乎難以忍受,但他強行不讓眼淚流出眼眶。絳年畢竟是女人,早已哭成了淚人兒。望舒趕緊寫了張紙條,胳膊使足了勁,扔向絳年,一邊頂著風大聲喊著:“絳年,別哭!钡,那紙條很不情愿似的,輕易地被風刮向水面,絳年迅猛起身追趕,但沒有追上,眼看著它像一支斷翅,貼在水面上,浮蕩了一會兒,便徹底濕透,然后漸漸下沉?吹浇{年那副可憐楚楚的模樣,望舒的淚水奪眶而出。他一邊揮淚,一邊揮手,望著那一行友好。只見絳年也踮起腳尖,使勁揮舞著一方白手帕,仿佛是一羽即將起飛的鴿子,動人極了;望舒幾乎看呆了。直到整個碼頭成了一個模糊的影子,那方手帕似乎還在他眼前飄蕩。
那些日子里,望舒特別疲憊,一是出國要做各種各樣的準備,二是他心里感受極為復雜、緊張,所以身心交瘁;氐酱摾,望舒一下就倒在床上,呆呆地倚躺了很久。思緒不斷地在心頭翻涌。他感到疑惑的是:自己到底為何要萬里迢迢地去留學?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絳年的要求。但是這要求絕對合理嗎?他為什么要順從她?順從的意義又何在?難道僅僅是以為他愛她嗎?望舒進而又覺得后悔。他在日記中說:“現在我全然后悔遠去法國的輕率而愚蠢的決定。離開所愛者去遠方是為了什么?如果可以,我真想返回,永遠在所愛者的身旁,母親、父親和好朋友,這不就是世上生活得*快活的人了嗎?”1想起所愛者,他心里稍稍平衡了一些,因為經過了那么多的痛苦,絳年終于訂婚,使自己的愛有了著落,心有了歸宿,婚姻有了希望,這是他*感欣慰的。他原打算此去法國待上三四年,弄個文學博士學位回來,一方面滿足絳年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算是對光宗耀祖有個交代。但臨行前,當他跟絳年商量,希望她能去法國陪讀時,絳年并沒有爽快答應,使他不免心生疑慮,*后,他說自己只去兩年就回國跟絳年完婚。他拿出絳年送給他的信物——一條項鏈,戴在了脖子上。絳年那嬌滴滴的叮囑仿佛又在耳旁回響:“你要永遠愛著我,永遠想著我!
由于海上旅行的極端寂寞,他不斷地給絳年和朋友們寫信。除此之外,他幾乎一直是恍恍惚惚的。他懷著濃愁,想著家,想著絳年。他晚上睡不著,起身走向船舷,久久地仰望明月、星星和茫茫的大海。
那時,從中國去法國,走海路需要整整一個月,興致好的可以在旅途中談一場戀愛。錢鍾書的《圍城》中有過漫長航程中男女談戀愛的描寫,只不過小說中的方鴻漸、蘇文紈他們沒有談成;而現實生活中的冰心和吳文藻卻是在類似的航行中談成戀愛的。
由于旅程太漫長,太寂寞,船上給乘客安排了一些娛樂項目,如跳舞、賭博、唱歌、喝酒等。望舒沒有余錢也沒有時間去賭博,他雖然一度酷愛跳舞,但*近一段時間以來他基本上戒舞了,因為他忙,更因為他有了絳年,他不應該也不愿意再去跟別的女人摟摟抱抱、燈紅酒綠。在船上,他只偶然地去跳過幾回。由于他經濟上一向拮據,這回出國,又借了相當一筆錢,所以他得趕著翻譯東西,來掙點小錢。他在船上,試圖多譯點阿拉貢的作品;但由于沒有心思,他譯得并不多。
也許是為了調節(jié)旅客們的煩悶心緒,船每到一個港口,他們都被允許上岸觀光、購物。有些地方可以停留一兩天,不失為一種相當不錯的旅游方式。望舒跟大多數旅客一樣,喜歡到岸上去欣賞異國情調,但由于囊中羞澀,他幾乎沒有買東西。不過,每到一處,他都要寄一批信。其實,他在整個航程中,做得*多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寫信了。
10月11日,船到香港,望舒**次踏上香港的土地,只是散散步而已,他覺得,在晨霧中,遠遠地眺望香港,“它像一座魔術師的城堡”。
10月14日,船到西貢時,望舒的舞興突然上來了,他跟幾個旅伴一起,找了三位安南(即越南)姑娘,到當地*好的舞廳,著實玩了個盡興。
10月19日,船到新加坡。土著人劃著小船爭搶著靠近郵船,向旅客們伸手要錢。望舒他們出于好玩,也是遵循慣例,把錢扔進水里,讓那些土人下水去找。有些動作敏銳的,還沒等錢完全沉下去,就撈上來了;有些水性好的,一直潛水到海底,把分幣撈上來。有一個老頭的技術已經爐火純青,他可以一只手迅速伸到水中去搶硬幣,另一只手里還夾著雪茄;臉上則露出從容而得意的笑容。居然沒有一個硬幣遺留在水底,這使望舒他們大為驚訝。其實,這種無聊游客取樂的風俗在好多作家的筆下都出現過,如英國的毛姆等。
讓燈守著我:戴望舒?zhèn)?作者簡介
北塔
原名徐偉鋒,生于蘇州吳江,中國作家協(xié)會現代文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已出版著譯30余種,主要有詩集《正在銹蝕的時針》(中英文對照)《石頭里的瓊漿》《滾石有苔》《雙鏵犁》(與仕宏合著)和《雙彈簧》(與野賓合著)等,學術專著《一個詩人的考辯——中國現當代文學論集》《吳宓傳》《讓燈守著我:戴望舒?zhèn)鳌返,翻譯書籍《哈姆雷特》《菊與刀》。有詩作被譯成英、德、法、俄、日等10余種外文。詩作手稿被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庫收藏。有“石頭詩人”之譽。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