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guī)·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
>
(精)奎文萃珍:考工記圖
-
>
四書五經(全4冊)
-
>
奎文萃珍: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精裝)
四書集注 本書特色
《四書集注(精)》是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于一體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學的名著,也是宋代大儒朱熹的*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對中國傳統社會后期思想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成為宋代以后的科舉教科書。書中有不少的思想對當今社會還是有積極的意義。
四書集注 內容簡介
由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自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長期居于正統地位,體現儒家思想的經典,也就成為人們修身治世的思想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四書五經”為儒家經典的象征,是了解和研究儒家思想乃至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著作。而朱熹的《四書集注》,是宋代理學的代表作之一,是宋代以來封建科舉考試的教科書,其思想影響我國有數百年之久?梢哉J為,《四書集注》是人們學習和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著作,也是我們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好讀物之一。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又號晦翁,晚號遁翁,別稱考亭、紫陽等。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生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卒于南宋寧宗慶元六年(1200)。紹興十八年進士,官至煥章閣待制。去世數年后賜謚為“文”,世人尊稱“朱文公”。朱熹是我國古代博學的大學者之一,他在哲學、經學、教育、語言、文學、地理、考古、自然科學等方面均有重大貢獻;朱熹又是我國古代繼孔子之后影響深遠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其思想體系在中國思想目前以“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見清全祖望《宋元學案》)著稱。他在理論上以孔孟之道為本,又繼承并改造了兩宋期間的主要流派,包括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等各家之說,成為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
朱熹的思想學術內容豐富,這里不多介紹,只簡要探討一下其經學特色。盡管《四書集注》重視闡發(fā)義理,是以義理解經的代表作,但朱熹也重視漢唐注疏。其注經方法如其在《論語訓蒙口義》中所說:“本之注疏以通其訓詁,參之釋文以正其音讀,然后會之于諸老先生之說,以發(fā)其精微!弊粤x理之學興起,宋代學者多以為得孔孟不傳之統,對漢儒注疏頗為鄙薄,而朱熹未受此局限。他在注解《四書》時,字斟句酌,反復修改,力求通達和洗練。而有意識地將訓詁與義理結合起來,可以說是朱熹對中國經學的一大貢獻。錢穆先生評價說:“朱子于經學,雖主以漢唐古注疏為主,亦采北宋諸儒,又采及理學家言,并又采及南宋與朱子同時之人。其意實欲融貫古今,匯納群流,采擷英華,釀制新實。此其氣魄之偉大,局度之寬宏,在儒學傳統中,惟鄭玄堪在伯仲之列。惟兩人時代不同,朱子又后鄭玄一千年,學術思想之遞衍,積愈厚而變益新。朱子不僅欲創(chuàng)造出一番新經學,實欲發(fā)展出一番新理學。經學與理學相結合,又增之以百家文史之學。”(《朱子新學案》)這較好地揭示了朱熹注經的特點。
朱熹一生著述極為豐富,是中國歷目前著作多的儒家學者之一,《宋史·藝文志》中著錄者有四十余種,未著錄者尚有二十余種,另外由其弟子或后人編纂的著作也有二十余種。重要、有影響的,當推《四書集注》、《朱文公文集》、《朱子語類》、《朱子家禮》等。
四書集注 目錄
整理說明
大學章句
大學章句序
大學章句
中庸章句
中庸章句序
中庸章句
論語集注
論語序說
讀《論語》《孟子》法
學而**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xiāng)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wèi)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日第二十
……
孟子集注
附錄
- 主題:
四書集注簡介 《四書集注》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所作的注。這部作品是朱熹哲學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宋明理學的權威性著作。朱熹在注釋《四書》時,不僅注重文字的表面意思,更注重對其中義理的深入闡發(fā),試圖通過注釋讓讀者理解儒家經典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他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部經典進行系統整合,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認為這四部經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教育的基礎。在注釋中,朱熹強調了對儒家思想的實踐,認為學習儒家經典不僅僅是為了理解其中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要將這些道理付諸實踐,成為自己的行為習慣和品質。 文化意義 《四書集注》與《五經》(《周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合稱《四書五經》,被公認為中國最主要的文化元典。在文化發(fā)展史上,《四書》和《五經》相互聯系,代表著文化發(fā)展一脈相承、相互銜接的兩個時代!端臅ⅰ繁妒軞v代統治者重視,被奉為圭臬,當成官定教科書和科舉考試與答卷的標準;同時,也對中國社會歷史發(fā)揮了重大而復雜的影響。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