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fēng)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大家小書:中國豪杰(精裝)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200153514
- 條形碼:9787200153514 ; 978-7-200-1535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家小書:中國豪杰(精裝) 本書特色
陳舜臣的“英雄榜”,人性、宿命與歷史抉擇的獨特思考 范蠡、張良、馮道、耶律楚材……他們暗轉(zhuǎn)乾坤,功業(yè)難評 16位中國豪杰列傳,日本人眼中*欽佩的中國英雄 “日本中國歷史題材”文學(xué)大師陳舜臣的古典想象
大家小書:中國豪杰(精裝) 內(nèi)容簡介
《中國豪杰》是日籍華裔歷史作家陳舜臣從漫長的中國歷史中挑選了十六位“英雄豪杰”寫成的傳記。陳舜臣被譽為“日本中國歷史題材大師”,具備深厚的中國史學(xué)養(yǎng),他的評判標準反映了他本人清爽的歷史偏好和對人性、宿命與歷史抉擇的獨特思考:跨界政商的智者、王霸并用的君王、冷酷現(xiàn)實的奸雄、安養(yǎng)人民的“失節(jié)者”,都可以是豪杰。本書匯聚了每個朝代的核心人物,陳舜臣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一種世界主義與高級人文主義的完美結(jié)合。
大家小書:中國豪杰(精裝) 目錄
范 蠡
子 貢
呂不韋
張 良
漢宣帝
曹 操
苻 堅
張 說
馮 道
王安石
耶律楚材
劉 基
鄭 和
順治皇帝
左宗棠
黃 興
后 記
解 說
大家小書:中國豪杰(精裝) 節(jié)選
曹操 儒風(fēng)過甚 漢朝亡在儒家手上。西漢是這樣,東漢亦是如此。 西漢的明君宣帝曾說過,漢家的制度是王道與霸道兼而用之。王道就是儒家的理想主義,霸道就是法家的現(xiàn)實主義。 法家是一種主張以法律作為政治的根本手段的學(xué)派。法家的著作有許多已經(jīng)失傳,但《韓非子》《商君書》《管子》等代表作現(xiàn)在還能看到。他們重視現(xiàn)實這一點,與孫子、吳子等兵法家也有相通之處;蛟S把他們歸入法家一類也是可以的。 曹操正是法家中怪物一般的存在,他之所以出現(xiàn)在歷史舞臺上,與兩漢因儒家而滅亡的歷史背景息息相關(guān)。 宣帝之子元帝正如《漢書》評價的那樣,是個牽制于文義,結(jié)果致使他父親的基業(yè)衰微的皇帝。元帝是個寬宏之人,但這也導(dǎo)致他政治上“優(yōu)游不斷”,無法堅定地統(tǒng)領(lǐng)國家,縱容外戚與宦官專橫。他遵循儒家以農(nóng)為本的理想,曾一度想要廢除代表商人利益的貨幣經(jīng)濟,但若果真實行物物交換,則國家經(jīng)濟勢必要崩潰,因此*終又沒有實施。 《禮記》中有“天子七廟”的說法,而當時漢朝已經(jīng)有九廟。為了符合古禮,需要廢掉兩廟,而究竟要廢掉哪兩廟呢?這是元帝治世期間*大的政治問題。當時漢朝饑荒不斷,而國家卻更重視宗廟問題而不是思考如何應(yīng)對饑荒,這正是他過分重視“文義”的表現(xiàn)。 元帝之子成帝在位長達二十六年,然而《漢書》卻評價他的統(tǒng)治是: “遭世承平,上下和睦。然湛于酒色,趙氏亂內(nèi),外家擅朝。” 趙氏指的是皇后趙飛燕,據(jù)說是個“體輕腰弱”的絕世美女。評判美女的標準每個時代皆有不同。盛唐的美女楊貴妃和唐朝的三彩女俑皆是體態(tài)豐盈,而趙飛燕身輕腰細,據(jù)說還能在人的手掌上跳舞,可見長得非常瘦削,也可見當時的社會風(fēng)氣是相當衰弱的。 成帝的繼承人哀帝是個有名的同性戀者。他任命年僅二十二歲的董賢為大司馬,是國家*高的職位,而董賢則是他的同性戀人。自元帝以來,朝廷重視儒家,不再嚴格執(zhí)行法治,這既是政權(quán)晚期的征兆,也是國家衰亡的原因。 后來元帝的外戚王莽滅亡漢朝,建了新朝。王莽也標榜儒家,但他的王朝僅維持了十五年就滅亡了。 儒家有尚古輕今的傾向?鬃右舱J為古代周公時的社會*好,他所處的春秋時代不行。王莽是個忠實的儒家信徒,他實行了一些復(fù)古政策,但是結(jié)果卻只是使得政治混亂而已。他不僅熱衷于恢復(fù)周代的官名、地名,還無視現(xiàn)實的情況,要恢復(fù)周代的井田制,陷入了不可救藥的形式主義政治之中。新王朝僅僅維持了十五年便宣告結(jié)束,其實也不難理解。 王莽是篡位者。按照儒家的理論,這正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漢朝宗室光武帝復(fù)興漢朝,建立東漢。為了不讓第二個王莽出現(xiàn),東漢朝廷同樣重視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有好幾個層面。首先儒家以孝作為*重要的品德,因此也就重視家族主義。也正因如此,漢朝便難以避免讓外戚掌握權(quán)力。而宦官專政之弊一定程度上說也是家族主義催生的結(jié)果;鹿偈腔实鄣钠腿,也就是所謂的“家奴”。正因為重視家族,才要讓熟悉家族事務(wù)的家奴掌握權(quán)力。 然而儒家思想的另一個層面是“治國平天下”,因此國家事務(wù)的主角必須是“士大夫”。士大夫集體對外戚與宦官懷有強烈的敵意,尤其與宦官勢如水火。這是因為外戚大多還是出身于士大夫階層,但宦官卻并非如此。 在東漢朝廷上,清流與濁流之爭非常激烈。清流是士大夫的自稱,而濁流則是士大夫?qū)鹿俚姆Q呼。 宦官一方發(fā)起了對士大夫的鎮(zhèn)壓,史稱“黨錮之禁”,而士大夫一方則在中平六年(189年)發(fā)起了反擊,袁紹把宦官盡數(shù)殺害。這也是三國動亂的開端。 不少人認為,一切禍亂的根源皆是“儒”。而且是儒家思想的多面性造成的。 “儒風(fēng)過甚!” 自然有人會這么看當時的形勢。社會若已經(jīng)有太多儒家的思想了,那為了挽救時代,難道不是應(yīng)該使用“法”嗎?對歷史敏感的人必然會這么想。 三國時代的主角們——魏國的曹操和軍師司馬懿、蜀國的劉備和軍師諸葛亮這些人都屬于“法家”的系統(tǒng)。劉備在臨死的時候叮囑兒子劉禪,讓他多讀《商君書》,這正是法家的重要著作。諸葛孔明曾揮淚斬馬謖,這件事從法家精神來看就是理所當然之事。 在那個時代,天下人都覺得儒家毫無作為,因此都將希望寄托在法家身上,而法家也確實人才輩出。其中*徹底的法家人物正是曹操。 曹操的父親官職很高,一直做到了太尉。然而嚴格說來曹操并非出自士大夫階層。反而與士大夫唾棄不止的宦官關(guān)系很深。 曹操的祖父曹騰是個宦官,他擔任大長秋一職,也就是皇后的侍從長,還獲得了爵位。宦官沒有性能力,自然無法生子。然而宦官可以收養(yǎng)子,以繼承自己的爵位。曹騰收養(yǎng)了曹嵩作為養(yǎng)子,曹嵩本出自夏侯氏。 曹嵩雖然是宦官的養(yǎng)子,但他自己并非宦官。他又繼承了費亭侯的爵位,有著貴族的身份。曹嵩歷任司隸校尉、大司農(nóng)、大鴻臚等官職,*終升任為太尉。太尉負責(zé)軍事,是位階*高的三公之一,是宰相一級的高官。 曹操的父親曹嵩雖然官運亨通,但祖父卻是個大宦官?峙率看蠓螂A層對他的態(tài)度甚是輕蔑。曹操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長大,他對別人輕蔑的態(tài)度早就心存不滿了。 少機警,有權(quán)數(shù) 太祖少機警,有權(quán)數(shù),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 這句話出自《三國志·武帝紀》。 東漢重視儒家,想要在官場上得到認可就不得不十分謹慎。再者,當時出身于士大夫階層的男子,除了當官以外也沒有別的立身之地了。曹操要是生在太平無事的時代,大概也難以在東漢的官場里做一番大事。人們一定會把他看作離經(jīng)叛道之人,把他排擠在主流之外,度過郁郁不得志的一生。 光和七年(184年,當年十二月改元中平),黃巾之亂爆發(fā),當時三十歲的曹操擔任騎都尉,出兵討伐黃巾。動亂結(jié)束后,曹操因戰(zhàn)功被任命為濟南相。濟南國是皇族的封國,其實就是郡,郡的長官是太守,國名義上是皇族所有,但實際上則是輔佐他們的相擔任長官。也就是說,曹操當上了郡太守一級的官員。濟南國治下有十幾個縣,縣里的豪強賄賂了縣令和縣長,腐敗之風(fēng)盛行。曹操剛一到任,立即罷免了八名長官,這正是法家的做法。 之后,曹操又禁止了淫祀。 儒家有“敬鬼神而遠之”的說法,對民間信仰盡量不干預(yù)。然而法家卻認為那是迷信邪宗,對他們毫不寬容,一律禁止。那是因為民眾為了進行淫祀會耗費許多財物。濟南全地有六百多處祠屋,自然會花費大量金錢在祭祀上,民眾就變得更窮了。曹操把這些祠屋全部毀掉,禁止官民祭祀。這些嚴厲的做法,儒家官員是不會做的。 后來曹操遷為東郡太守,但他沒有赴任,而是稱病回鄉(xiāng)了。 當時朝廷里權(quán)臣貴族們把持朝政,曹操認為自己要是當上大官,必然難以與他們同流合污,甚至還會給家里帶來麻煩。他辭官其實是為了保命,這倒是一種儒家的做法。然而一般的儒家大概也會選擇與權(quán)臣貴族妥協(xié)吧。 中平六年(189年),靈帝駕崩,何進發(fā)動撲滅宦官的政變失敗,結(jié)果袁紹趁機消滅了宦官勢力。董卓在此前收到了何進的請求,帶兵進入了洛陽。董卓擁立了漢獻帝,但同時也開啟了群雄爭霸的局面。 董卓任命曹操為驍騎校尉。曹操要是接受任命,自然就會成為董卓一黨。東漢黨派之風(fēng)盛行,一旦成為了某派的黨人,再想脫身就很困難了。 他以法家冷靜的目光分析問題,*終拒絕了任命。拒絕成為董卓黨的一員,也就相當于表明自己反董卓的立場。因此曹操不得不逃命。 次年,以袁紹為盟主的反董卓聯(lián)合軍集結(jié),曹操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然而參加聯(lián)軍的人雖然都反對董卓,其實卻并非一黨。各個勢力離離合合,*終形成了三股勢力,而曹操正是*強大的勢力的領(lǐng)袖。 董卓在長安不攻自滅,曹操攻滅了*強大的敵人袁紹,于是與吳國孫權(quán)、蜀國劉備三分天下,他也相當于一國的君主。雖說是三分天下,其實曹操擁有天下兵力的八成,其實是“一強二弱”的局面。兩個弱國聯(lián)合起來,利用各自國家的地形優(yōu)勢抵抗強國,這才是三國時代的真相。 曹操在世時沒能一統(tǒng)天下,但他的繼承者們先后降服了蜀和吳,實現(xiàn)了他的理想。 曹操骨子里是個相信法家思想的人。他的勝利,用西方的話來說,就是馬基雅維利主義的勝利。 在三國故事中,魏國被看作篡奪漢朝的反派。魏文帝接受漢獻帝的禪讓,建立了新王朝。文帝曹丕就是曹操的兒子。曹操位極人臣,但他到死也沒有取代漢朝。歷史上把他稱作太祖武皇帝,但那都是死后子孫追贈的稱號而已。 曹操有許多跟他反派形象相符的故事,其中有一些我們必須謹慎對待。 比如說,當他拒絕了董卓的任命,要從洛陽逃亡的時候,《三國志》的原話是: “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 而王沈?qū)懙摹段簳穭t記載了一件事: “從數(shù)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shù)人! 這個故事到了《世說新語》時則變成: “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孫盛寫的《雜記》則說: “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 *終到了天下聞名的暢銷小說《三國演義》里,故事就變成呂伯奢家里為了做飯,要先去磨刀。曹操聽見磨刀的聲音,以為對方要殺自己,于是殺害了伯奢一家,途中又遇見回家的伯奢,于是又將其殺害。吉川英治的《三國志》正是根據(jù)《三國演義》的故事創(chuàng)作的。 本來應(yīng)該是逃亡時發(fā)生的正當防衛(wèi)事件,然而為了符合曹操的反派形象,*終創(chuàng)作出了這些情節(jié)。
大家小書:中國豪杰(精裝) 作者簡介
陳舜臣(1924—2015),日籍華裔歷史作家,司馬遼太郎、柏楊最為推崇的“日本中國歷史題材第一人”。1924年生于日本神戶,祖籍中國臺灣。通曉印度語、波斯語、漢語、英語、日語。創(chuàng)作小說、歷史、傳記、隨筆等百余種。其推理小說榮獲江戶川亂步獎、直木獎、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獎,是日本推理文學(xué)界首位三冠王。著有《小說十八史略》《鴉片戰(zhàn)爭》《太平天國》《甲午戰(zhàn)爭》《秘本三國志》《曹操殘夢》《中國詩人》《中國豪杰》《中國畸人》《中國妖怪》等。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xué)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xué)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