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盲袋,以書為“藥”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為什么?:社會生活中的理由

為什么?:社會生活中的理由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08-01
所屬叢書: 智慧宮
開本: 32開 頁數: 288
本類榜單:社會科學銷量榜
中 圖 價:¥34.1(5.5折) 定價  ¥62.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為什么?:社會生活中的理由 版權信息

為什么?:社會生活中的理由 本書特色

ding尖社會學者對日常生活的有力透視 一部洞察幽微、機智輕快的大家小書 ·作者查爾斯是20世紀下半葉和21世紀初世界zui杰出的社會科學家之一、“21世紀社會學之父”、“美國*多產、*有趣的社會學家” ·一本不一樣的社科書!沒有社科文本通常的呆板沉悶氣味,充滿了豐富的聯(lián)想,機智的比喻和明快的筆觸,給讀者帶來閱讀的享受和想象的空間

為什么?:社會生活中的理由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于我們所給定的理由以及這些理由如何給定的書。它考察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給出的理由如何取決于社會關系,并反過來構建社會關系。本書以簡易平實的風格探討了人們如何通過不同的理由來確認、建立、協(xié)商、修復或終止與他人的關系。 蒂利將人們所給出的理由分為四類:慣例、故事、準則和技術性說明。人們會根據談話對象和場合的不同給出不同類型的理由,有時還會在不同類型的理由之間進行轉換。例如,一個醫(yī)生可能使用生物化學的專業(yè)語言來理解病癥,但在不懂生物化學的病人面前,他會訴諸慣例和故事。 全書隨處可見關于(包括作者本人的)日常生活體驗的精彩軼事。本書告訴我們,故事是人類*偉大的發(fā)明之一。

為什么?:社會生活中的理由 目錄

代譯序:《為什么?》的理由

**章 為什么給理由?

第二章 慣 例

第三章 故 事

第四章 準 則

第五章 技術性說明

第六章 調和理由

參考文獻

出版后記


展開全部

為什么?:社會生活中的理由 節(jié)選

不管是公職人員、應急救援人員還是社區(qū)學院學生,人們給自己或他人找理由,并不是出于對真相或自圓其說的某種普遍渴求。 他們給出的理由常常是膚淺的、矛盾的、虛偽的,或至少從旁觀者的角度看是牽強的。不管人們給出理由時在做什么,他們顯然是在協(xié)商自己的社會生活。他們在講述自己和理由的傾聽者之間的關系。給出者和接收者在確認、協(xié)商或修復他們之間的適當關系。 人們給定的理由通常分為四個互有重疊的類別。 1. 慣例,即人們對瀆職、差錯、榮譽或好運所給出的慣常理由:火車晚點了,終于輪到你了,她有家學淵源,他一向走運,諸如此類。 2. 故事,即結合了原因—結果說明的解釋性敘事,既可以是“9·11”大劫難這種稀有現象或特殊事件,也可能是諸如朋友的背叛、獲得大獎,或畢業(yè)二十年后在埃及金字塔偶遇高中同學這樣的事情。 3. 支配司法判決、宗教懺悔或頒發(fā)獎章這類行動的準則。 4. 對以上三者后果的技術性說明:對于世貿中心八十八層的伊萊恩·杜奇在9 月11 日一架被劫飛機撞上大樓后的遭遇,結構工程師、皮膚科醫(yī)生或矯形外科醫(yī)生可能給出的解釋。 這四種給出理由的方式都有其獨特之處。給出者和接收者之間的社會關系不同,通過每種方式所給出理由的內容也都會有所不同。這些方式帶來的后果之一是,它們都會影響到這些社會關系,或確認某種現有的關系,或修復這一關系,或宣告某種新的關系,或否認某種關系的存在。但這四種理由的給定在形式和內容上具有顯著的差異。每種理由都具有不可替代的職能。 慣例并不需要假托充分的因果解釋。如果我詳細解釋自己為何將咖啡潑到了你的報紙上—昨夜如何難寐,工作如何令人糟心,*近患上了難以控制的顫抖癥—你很可能早就不耐煩了。“哎呀,我真是笨手笨腳!”可能已足夠,尤其是如果我提出給你買一份新報紙的話。(“對不起,我被地毯絆了一下”應該也成。)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下有迥異的慣例。例如,同樣給出一個疏忽、開小差,或好運的理由,公交車上的鄰座會感到滿意,但配偶卻往往難以被安撫。慣例宣示、確認、修復或否認社會關系。因此,依據社會關系的不同,慣例天差地別。 然而,例外事件和陌生現象則要求不同的理由;它們要求講故事。對于慘遭滑鐵盧、大獲全勝、顏面盡失、面臨共同的悲劇或者在夜里聽到異響的人來說,一句“碰巧而已”遠遠不夠。他們也試圖根據眼下的環(huán)境和社會關系來配以理由,但此時理由舉足輕重。重大的人生轉變,如結婚、離異或父母過世,同樣要求比慣例更有分量的說明。一般而言,例外事件的理由為解釋添補了一絲辯護或譴責的意味:公司給我發(fā)的獎金比你多,因為我工作更努力,賣出了更多臺電腦。給出者和接收者之間對關系的質量、強度、持久性與得體性的暗含訴求,遠甚于與慣例有關的訴求。 三大特點使得故事對于社會生活而言至關重要。首先,它們重構并簡化了社會過程,使這些過程適于講述;“X 對Z 做了Y”,這呈現出一幅便于記憶的畫面。其次,它們包含了對責任的強烈歸與,由此將其導向了道德評判:功勞是我的,過錯是他的,他們對我們不仁。這第二個特點使得故事在厘清事實后的評估中尤為重要,并有助于解釋人們?yōu)楹我淖兯麄儾荒敲垂獠实乃魉鶠榈墓适虑楣?jié)。第三,故事從屬于眼下所處的關系,因此會隨關系的不同而不同;面對同一場球賽,電視記者與落敗一方的球員彼此之間的說法亦有不同。 不僅如此,故事還精簡了原因—結果的關聯(lián)。典型的故事只有少數幾個行動者,這些行動者的秉性與行動導致了有限時空中的一切。行動者有時包括超自然的存在物和神秘力量—例如,在巫術中被用作對不幸的解釋—但行動者的秉性與行動解釋了既定事實。從而,故事不可避免地弱化或忽視了差錯、意外后果、間接效應、增量效應、協(xié)同效應、反饋效應和環(huán)境效應在因果鏈中的作用。(Tilly 1995, 1996)它們符合講故事的主導方式。事實上,早期對“9·11”襲擊給出的大多數理由都采取了故事的形式。 與故事不同,準則不需要承擔太多解釋職能,只要它們遵循現行的規(guī)則。(當我在美國海軍服役時,我是一個聽令于規(guī)則的主計長,經驗豐富的三級軍士長愛德華·麥克格羅蒂[EdwardMcGroarty]是帶我的師傅,他曾開玩笑說:“這沒有理由:就這么規(guī)定的!”)宗教條規(guī)、法律條文以及高規(guī)格的榮譽評定充斥了理由,但這些理由描述的是發(fā)生的事情如何遵從于現有的準則,而非究竟是何原因導致了相應的后果。法官、牧師與評獎委員會這種第三方,尤其注重依據準則來給出理由。

為什么?:社會生活中的理由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查爾斯·蒂利(Charles Tilly,1929—2008)是20世紀下半葉和21世紀初世界ding尖的社會科學家之一,被譽為“21世紀社會學之父”“美國最多產、最有趣的社會學家”。蒂利于1958年獲哈佛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之后曾于哈佛大學、多倫多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等校任教,生前為哥倫比亞大學約瑟夫·L. 伯滕威澤社會科學講席教授,在社會學、政治學與歷史學三系同時任教。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人文與科學院、美國哲學院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社會學研究學會、比較研究學會特約會員,并獲法國棕櫚葉教育騎士勛章、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阿爾伯特·O. 赫希曼獎、美國社會學會終身成就獎、國際政治學會卡爾·多伊奇獎以及美國社會學會、社會問題學會和美國政治學會民主化專業(yè)委員會的年度最佳著作獎等榮譽。蒂利的研究集中于宏觀社會變遷與抗爭政治(尤其是1500年以降的歐洲),被廣泛視為歷史社會學和抗爭政治研究的奠基人。 譯者簡介 李鈞鵬,現任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教授。2017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2017—2019年在哈佛大學阿什民主治理與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兼任國際社會學會出版委員會委員、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編、Studies of Transition States and Societies書評主編以及數份中英文刊物編委,曾任美國社會問題學會委任委員會委員以及Social Forces副主編。曾獲董輔礽經濟科學獎、美國社會問題學會最佳研究生論文獎、國際社會學會第六屆世界青年社會學家獎,2018年當選為全球青年學會會士。研究領域為政治、歷史與文化社會學,對一系列理論問題抱有興趣。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