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胡楊和灰楊的異形葉性及生長適應策略

胡楊和灰楊的異形葉性及生長適應策略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06-01
開本: 26cm 頁數: 164頁
中 圖 價:¥115.4(7.8折) 定價  ¥14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胡楊和灰楊的異形葉性及生長適應策略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77341
  • 條形碼:9787030677341 ; 978-7-03-06773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胡楊和灰楊的異形葉性及生長適應策略 內容簡介

本書以作者近10年對胡楊和灰楊異形葉性的研究工作為基礎, 系統介紹了兩物種異形葉發(fā)生分布、異形葉形態(tài)解剖結構特征、異形葉生理特性, 以及異形葉養(yǎng)分和激素含量水平隨個體發(fā)育階段的變化規(guī)律, 初步闡明了兩物種異形葉性產生的原因, 以及異形葉性在兩物種個體發(fā)育過程的生長和生態(tài)適應中的作用。本書對從分子水平上進一步揭示物種異形葉分子調控機理和生態(tài)適應策略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胡楊和灰楊的異形葉性及生長適應策略 目錄

目錄
第1章概述1
1.1胡楊和灰楊概述1
1.1.1分類地位1
1.1.2地理分布1
1.1.3生物學特性2
1.1.4生態(tài)學特性3
1.2植物異形葉性研究進展6
1.3胡楊、灰楊異形葉性研究進展7
1.3.1異形葉形態(tài)解剖學研究進展7
1.3.2異形葉光合生理研究進展8
1.3.3異形葉水分生理研究進展8
1.3.4異形葉生理生化特性研究進展9
1.3.5異形葉空間分布研究進展10
主要參考文獻11
第2章異形葉發(fā)生分布與個體發(fā)育階段的關系16
2.1研究方法16
2.1.1研究區(qū)概況16
2.1.2試驗設計16
2.1.3異形葉類型的劃分17
2.1.4異形葉和花空間分布調查17
2.1.5數據統計分析18
2.2異形葉發(fā)生的時空規(guī)律18
2.2.1胡楊異形葉發(fā)生的時空規(guī)律18
2.2.2灰楊異形葉發(fā)生的時空規(guī)律20
2.3異形葉分布的時空規(guī)律22
2.3.1胡楊異形葉分布的時空規(guī)律22
2.3.2灰楊異形葉分布的時空規(guī)律23
2.4異形葉出現頻率及分布比例與胸徑和冠高的關系23
2.4.1胡楊異形葉出現頻率及分布比例與胸徑和冠高的關系23
2.4.2灰楊異形葉出現頻率及分布比例與胸徑和冠高的關系24
2.5花發(fā)生的時空規(guī)律24
2.5.1胡楊花發(fā)生的時空規(guī)律24
2.5.2灰楊花發(fā)生的時空規(guī)律25
2.6異形葉和花時空分布的重疊度分析26
2.6.1胡楊異形葉和花時空分布的重疊度分析26
2.6.2灰楊異形葉和花時空分布的重疊度分析27
2.7小結與討論28
2.7.1胡楊和灰楊異形葉性的特點及生物學意義28
2.7.2異形葉性與花發(fā)生分布的關系28
主要參考文獻29
第3章異形葉形態(tài)結構特征與個體發(fā)育階段的關系30
3.1研究方法30
3.1.1研究區(qū)概況30
3.1.2試驗設計31
3.1.3采樣方法31
3.1.4葉片形態(tài)結構指標測定方法31
3.1.5數據處理方法31
3.2異形葉形態(tài)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32
3.2.1胡楊異形葉形態(tài)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32
3.2.2灰楊異形葉形態(tài)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34
3.3異形葉解剖結構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35
3.3.1胡楊異形葉解剖結構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35
3.3.2灰楊異形葉解剖結構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39
3.4異形葉形態(tài)結構指標與胸徑和冠高的相關性43
3.4.1胡楊異形葉形態(tài)結構指標與胸徑和冠高的相關性43
3.4.2灰楊異形葉形態(tài)結構指標與胸徑和冠高的相關性45
3.5異形葉形態(tài)結構主成分分析47
3.5.1胡楊異形葉形態(tài)結構主成分分析47
3.5.2灰楊異形葉形態(tài)結構主成分分析49
3.6小結與討論52
3.6.1異形葉形態(tài)結構變化與個體發(fā)育階段的關系52
3.6.2異形葉形態(tài)變化與生態(tài)適應53
3.6.3異形葉解剖結構變化與生態(tài)適應53
主要參考文獻54
第4章異形葉光合水分生理特性與個體發(fā)育階段的關系57
4.1研究方法57
4.1.1研究區(qū)概況57
4.1.2試驗設計58
4.1.3采樣方法58
4.1.4葉形態(tài)和葉片干重的測定58
4.1.5葉片解剖結構指標測定58
4.1.6葉片生理指標測定58
4.1.7數據統計分析方法59
4.2異形葉形態(tài)隨徑階和樹高的變化規(guī)律59
4.2.1胡楊異形葉形態(tài)隨徑階和樹高的變化規(guī)律59
4.2.2灰楊異形葉形態(tài)隨徑階和樹高的變化規(guī)律62
4.3異形葉解剖結構隨徑階和樹高的變化規(guī)律64
4.3.1胡楊異形葉解剖結構隨徑階和樹高的變化規(guī)律64
4.3.2灰楊異形葉解剖結構隨徑階和樹高的變化規(guī)律66
4.4異形葉光合生理特性隨徑階和樹高的變化規(guī)律67
4.4.1胡楊異形葉光合生理特性隨徑階和樹高的變化規(guī)律67
4.4.2灰楊異形葉光合生理特性隨徑階和樹高的變化規(guī)律69
4.5異形葉水分生理特性隨徑階和樹高的變化規(guī)律71
4.5.1胡楊異形葉水分利用效率隨徑階和樹高的變化規(guī)律71
4.5.2灰楊異形葉水分利用效率隨徑階和樹高的變化規(guī)律72
4.6異形葉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隨徑階和樹高的變化規(guī)律73
4.6.1胡楊異形葉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隨徑階和樹高的變化規(guī)律73
4.6.2灰楊異形葉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隨徑階和樹高的變化規(guī)律74
4.7異形葉形態(tài)結構及生理指標與胸徑和樹高的相關性75
4.7.1胡楊異形葉形態(tài)結構及生理指標與胸徑和樹高的相關性75
4.7.2灰楊異形葉形態(tài)結構及生理指標與胸徑和樹高的相關性77
4.8小結與討論79
4.8.1異形葉形態(tài)結構隨胸徑和樹高變化的生物學意義79
4.8.2異形葉光合能力隨胸徑和樹高變化的生物學意義79
4.8.3異形葉水分利用效率隨胸徑和樹高變化的生物學意義80
4.8.4異形葉滲透調節(jié)物質含量隨胸徑和樹高變化的生物學意義81
主要參考文獻81
第5章異形葉及當年生莖形態(tài)特征與個體發(fā)育階段的關系84
5.1研究方法84
5.1.1研究區(qū)概況84
5.1.2試驗設計84
5.1.3采樣方法84
5.1.4莖葉和花芽形態(tài)指標測定方法85
5.1.5數據統計分析方法85
5.2當年生莖形態(tài)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85
5.2.1胡楊當年生莖形態(tài)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85
5.2.2灰楊當年生莖形態(tài)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86
5.3每枝葉片數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87
5.3.1胡楊每枝葉片數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87
5.3.2灰楊每枝葉片數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88
5.4每枝花芽數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88
5.4.1胡楊每枝花芽數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88
5.4.2灰楊每枝花芽數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90
5.5莖葉及花芽形態(tài)變化與胸徑和冠高的關系92
5.5.1胡楊莖葉及花芽形態(tài)變化與胸徑和冠高的關系92
5.5.2灰楊莖葉及花芽形態(tài)變化與胸徑和冠高的關系93
5.6小結與討論94
5.6.1當年生莖、葉和花芽形態(tài)變化與個體發(fā)育階段的關系94
5.6.2異形葉及當年生莖形態(tài)變化與植株階段轉變的關系95
主要參考文獻95
第6章異形葉及當年生莖生理生化特性與個體發(fā)育階段的關系97
6.1研究方法97
6.1.1研究區(qū)概況97
6.1.2試驗設計97
6.1.3采樣方法98
6.1.4莖葉形態(tài)指標測定98
6.1.5莖葉生理生化指標測定98
6.1.6數據統計分析方法98
6.2異形葉生理生化特性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99
6.2.1胡楊異形葉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變化規(guī)律99
6.2.2灰楊異形葉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變化規(guī)律100
6.3當年生莖生理生化特性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102
6.3.1胡楊當年生莖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變化規(guī)律102
6.3.2灰楊當年生莖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變化規(guī)律103
6.4莖葉生理生化指標與胸徑和冠高的相關性105
6.4.1胡楊莖葉生理生化指標與胸徑和冠高的相關性105
6.4.2灰楊莖葉生理生化指標與胸徑和冠高的相關性105
6.5莖葉形態(tài)指標與生理生化指標的相關性106
6.5.1胡楊莖葉形態(tài)指標與生理生化指標的相關性106
6.5.2灰楊莖葉形態(tài)指標與生理生化指標的相關性106
6.6莖葉生理生化指標與每枝花芽數的相關性107
6.6.1胡楊莖葉生理生化指標與每枝花芽數的相關性107
6.6.2灰楊莖葉生理生化指標與每枝花芽數的相關性107
6.7小結與討論108
6.7.1異形葉和當年生莖生理生化特性隨個體發(fā)育階段的變化特點108
6.7.2異形葉和當年生莖生理生化特性與成花能力的關系109
主要參考文獻109
第7章異形葉及當年生莖養(yǎng)分含量與個體發(fā)育階段的關系111
7.1研究方法111
7.1.1研究區(qū)概況111
7.1.2試驗設計111
7.1.3采樣方法111
7.1.4莖葉形態(tài)測定方法112
7.1.5莖葉養(yǎng)分含量測定方法112
7.1.6數據統計分析方法112
7.2異形葉養(yǎng)分含量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113
7.2.1胡楊異形葉養(yǎng)分含量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113
7.2.2灰楊異形葉養(yǎng)分含量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115
7.3當年生莖養(yǎng)分含量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117
7.3.1胡楊當年生莖養(yǎng)分含量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117
7.3.2灰楊當年生莖養(yǎng)分含量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119
7.4當年生莖和異形葉養(yǎng)分含量與胸徑和冠高的相關性122
7.4.1胡楊當年生莖和異形葉養(yǎng)分含量與胸徑和冠高的相關性122
7.4.2灰楊當年生莖和異形葉養(yǎng)分含量與胸徑和冠高的相關性122
7.5莖葉養(yǎng)分含量與莖葉形態(tài)指標的相關性122
7.5.1胡楊莖葉養(yǎng)分含量與莖葉形態(tài)指標的相關性122
7.5.2灰楊莖葉養(yǎng)分含量與莖葉形態(tài)指標的相關性123
7.6每枝花芽數與莖葉養(yǎng)分含量的相關性124
7.6.1胡楊每枝花芽數與莖葉養(yǎng)分含量的相關性124
7.6.2灰楊每枝花芽數與莖葉養(yǎng)分含量的相關性124
7.7小結與討論125
7.7.1異形葉及當年生莖養(yǎng)分含量隨個體發(fā)育階段變化的特點125
7.7.2異形葉及當年生莖養(yǎng)分含量與生殖生長的關系126
主要參考文獻126
第8章異形葉及當年生莖激素含量與個體發(fā)育階段的關系128
8.1研究方法128
8.1.1研究區(qū)概況128
8.1.2試驗設計128
8.1.3采樣方法129
8.1.4莖葉形態(tài)測定方法129
8.1.5莖葉內源激素含量測定方法129
8.1.6數據統計分析方法129
8.2異形葉內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130
8.2.1胡楊異形葉內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130
8.2.2灰楊異形葉內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134
8.3當年生莖內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138
8.3.1胡楊當年生莖內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138
8.3.2灰楊當年生莖內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隨徑階和樹冠層次的變化規(guī)律142
8.4莖葉內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與胸徑和冠高的相關性146
8.4.1胡楊莖葉內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與胸徑和冠高的相關性146
8.4.2灰楊莖葉內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與胸徑和冠高的相關性147
8.5莖葉內源激素含量與莖葉形態(tài)指標的相關性148
8.5.1胡楊莖葉內源激素含量與莖葉形態(tài)指標的相關性148
8.5.2灰楊莖葉內源激素含量與莖葉形態(tài)指標的相關性149
8.6每枝花芽數與莖葉內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的相關性149
8.6.1胡楊每枝花芽數與莖葉內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的相關
展開全部

胡楊和灰楊的異形葉性及生長適應策略 節(jié)選

第1章概述 1.1 胡楊和灰楊概述 1.1.1 分類地位 胡楊(Populus euphratica Oliv.)和灰楊( Populus pruinosa Schrenk,也稱灰胡楊、灰葉胡楊)隸屬于楊柳科楊屬。胡楊在植物分類學上定名于 1801年。植物學家 Guillaume- Autoine Olivier將新發(fā)現的一種楊樹定名為 Populus euphratica。國際楊樹委員會認為,胡楊派只有一個種,即 Populus euphratica Oliv.,其他屬于同物異名,或不宜獨立劃分為種,涉及的名稱有 Populus diversifolia、Populus ariana、Populus mauritanica、Populus bonnetiana、 Populus litwinowiana、Populus glaucicomans、Populus illicitana、Populus pruinosa、Populus ilicifolia、Populus denhardtiorum(王世績,1996;王世績等, 1995)。中國的楊樹分類學家傾向于胡楊派包含胡楊(Populus euphratica)和灰楊( Populus pruinosa)兩個種的劃分(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1984)。 1.1.2 地理分布 胡楊天然林存在于歐洲、亞洲、非洲大陸,分布于中國、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伊朗、伊拉克、敘利亞、以色列、土耳其、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西班牙(王世績, 1996;王世績等, 1995)。除此之外,在巴勒斯坦、約旦也有胡楊天然林分布,分布地海拔 250~2400m(趙能等,2009)。 世界胡楊林面積 648 719hm2(表 1-1)。其中,中國胡楊林面積占世界胡楊林面積的60.9%,中亞胡楊林面積占世界胡楊林總面積的 30.8%,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巴基斯坦的胡楊林面積合計占世界胡楊林總面積的 8.2%(王世績, 1996)。 表1-1 各國胡楊林的分布面積(王世績,1996) 在中國,胡楊主要分布在新疆,新疆胡楊林面積約 36萬 hm2,約占中國胡楊林總面積的 91.1%;在內蒙古西部和甘肅西部,胡楊林面積 3.5萬 hm2,占中國胡楊林總面積的 8.9%;在寧夏、青海,胡楊僅有零星分布(表 1-2)(王世績, 1996;魏慶莒,1990)。 表1-2 中國各地區(qū)胡楊的分布面積(王世績,1996) 在新疆,胡楊分布于北緯 36°~47°、東經 82°~96°之間的廣大地區(qū),主要集中在塔里木河、葉爾羌河、喀什河沿岸(新疆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1992)。塔里木盆地胡楊林面積約 35.2萬 hm2,約占中國胡楊林總面積的 89.1%,是世界上*大的胡楊林(王世績, 1996)。 灰楊主要分布于中亞和伊朗,在中國僅分布在新疆(新疆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1992)。在新疆,灰楊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集中分布在北緯 37°~41°、東經 75°~82°之間的葉爾羌河、喀什河及和田河沿岸;此外,灰楊向東分布到東經 86°,南抵若羌瓦石峽之西,北達達坂城白楊河出山口,也少量分布于伊犁河谷;覘钤谌~爾羌河分布于海拔 800~1100m,*高分布于 1300~1400m,在海拔 1028~1394m的區(qū)域,水平和垂直分布范圍都很狹窄,在塔里木盆地的分布區(qū)域也遠遠小于胡楊(新疆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1992;陸平等,1990;魏慶莒,1990)。和田河下游是灰楊分布*集中的區(qū)域,和田河下游與葉爾羌河下游的灰楊河岸林是歐亞大陸面積*大的灰楊林(陸平等, 1990;魏慶莒, 1990)。 1.1.3 生物學特性 胡楊為落葉喬木,高 10~20m,樹冠開展。樹皮厚,縱裂,為淡灰褐色。小枝灰綠色,幼時被毛。幼樹及莖基部萌條枝的葉為條形或披針形,披針形葉全緣或疏生鋸齒;成熟植株除了有條形葉,還有披針形葉、卵形葉及闊卵形葉,卵形葉及闊卵形葉有鋸齒;葉柄長 2~4cm。果序長達 9cm;果為蒴果,長卵圓形,無毛;ㄆ 3~4月,果期 7~8月。種子細小,黃褐色或淡棕褐色,倒卵形種子基部著生白色絲狀冠毛(李志軍等, 2019;周正立等,2005;李志軍等, 2003;王世績, 1996;新疆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1992;陸平等, 1990;魏慶莒,1990)。 灰楊為落葉喬木,樹冠開展。樹皮淡灰黃色,深裂。小枝、萌條枝密被灰色短絨毛。萌枝葉長橢圓形,葉兩面被灰絨毛;短枝葉闊卵形,全緣或先端具 2~3疏齒,葉兩面密被絨毛呈灰藍色;葉柄較長。果序長 5~6cm;花序軸、果柄及蒴果均密被絨毛;果長卵圓形;ㄆ 3~4月,果期 7~8月(新疆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1992)。種子小,紅褐色,長圓形,基部稍尖,先端鈍,種子基部著生白色絲狀冠毛(周正立等, 2005;李志軍等, 2003;新疆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1992;王燁, 1991;魏慶莒, 1990;胡文康和張立運, 1990)。 胡楊具有異形葉性的生物學特性(黃文娟等, 2010a,2010b;魏慶莒, 1990),表現為幼苗階段只有條形葉,成年植株有條形葉、披針形葉、卵形葉和闊卵形葉,所以胡楊有“異葉胡楊”之稱;覘钜簿哂挟愋稳~性的生物學特性,表現為幼苗階段只有長橢圓形葉,成年植株有長橢圓形葉、圓形葉和闊卵形葉(劉帥飛等,2016;魏慶莒, 1990)。 1.1.4 生態(tài)學特性 1.1.4.1 胡楊生態(tài)學特性 從系統發(fā)育的歷史來看,胡楊系地中海 —亞洲中部成分,是新疆荒漠中古地中海的典型代表。它受古地中海干熱氣候的影響,形成了喜光抗熱、能忍受一定低溫、抗大氣干旱和抗風沙、耐鹽堿、要求沙質土壤等適應荒漠條件的生物生態(tài)學特性(陸平等,1990)。 1)喜光、強陽性的特性 在自然狀態(tài)下,胡楊樹冠疏闊,要求較大的空間。苗期能在全光照下生長,而在郁閉度大、光照弱的條件下生長不良。胡楊在幼年階段樹高和胸徑隨著郁閉度的增加而遞減,幼樹枯木量則隨之增加。胡楊趨光性很強,其生長隨著光照條件而變化,樹木主干向*強光方向生長,向陽面年輪寬,背陰面的年輪窄。胡楊分布現狀表明,在光能充沛、太陽輻射量135~150kcal/(cm2 a)的地區(qū)胡楊能大片成林(王世績等,1995;陸平等, 1990)。 2)喜溫暖、能耐一定寒冷的特性 胡楊適應于≥10℃積溫 2000~4500℃的溫帶荒漠氣候,在≥10℃積溫 4000℃以上的暖溫帶生長*旺盛。胡楊對溫度大幅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很強,能在年平均氣溫 5~13℃、極端*高氣溫 40~45℃、極端*低氣溫 .40℃的盆地和扇緣帶生長(王世績等, 1995;陸平等,1990)。 3)耐鹽力強但并非鹽生樹種的特性 胡楊之所以耐鹽堿,一是能分泌鹽堿,二是樹體(即樹干、樹皮、葉、根)含鹽量很高。胡楊樹體內含有很多鹽分,說明胡楊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從土壤中吸收了大量的可溶性鹽類。由于胡楊各個營養(yǎng)器官組織中鹽分聚集和增加,使其細胞液滲透壓也相對增加,特別是根細胞滲透壓的增加,增強了胡楊的耐鹽性和抗旱性(王世績等,1995;魏慶莒,1990)。 胡楊能耐鹽,但在不同發(fā)育階段對鹽分的反應不同。胡楊在種子萌發(fā)至幼苗期具有很強的吸水能力,較弱的吸鹽能力。當土壤可溶性鹽總量大于 0.5%時,胡楊種子萌發(fā)受抑制;當可溶性鹽總量在 1%時,幼樹生長不良;當可溶性鹽總量在 2%以內時,成年樹尚可正常生長;當可溶性鹽總量在 2%~5%時,成年樹生長受到抑制(王世績等,1995)。也有研究報道,除地表鹽結皮外,土壤總鹽量在 1%、Cl.濃度在 0.2%以下時,胡楊大都生長良好;總鹽量大于 3%、Cl.濃度大于 0.7%時,胡楊生長受到抑制,出現枯梢現象;總鹽量大于 5%、Cl.濃度大于 1%時,胡楊根蘗萌發(fā)能力完全喪失,甚至大片死亡(魏慶莒, 1990)。 4)喜濕潤能耐大氣干旱的特性 胡楊在幼苗階段地上部分生長緩慢,地下根系迅速深入到土壤穩(wěn)定的濕潤層,以保證幼苗生長過程中的水分平衡。胡楊在成株階段發(fā)育出龐大的擴散水平根系,從大范圍的土壤中吸收水分(鄭亞瓊等,2013;李志軍等, 2003;張勝邦等, 1996;王世績等, 1995;魏慶莒,1990)。通常,胡楊 50%以上的水分含在粗根中,樹干組織內也含有多量水分。胡楊通過減少蒸騰或以其他特有的生理作用調節(jié)體內水分平衡,增強抗旱性(魏慶莒, 1990)。 胡楊的異形葉和葉的革質化是值得注意的。胡楊幼苗時期,由于根系還沒有充分發(fā)展,幼苗對土壤水分的吸收受到一定限制。這一時期它所具有的條形葉葉面積較小,對減少水分蒸騰和散失有一定作用。成年后,各類異形葉革質化,同樣有利于減少蒸騰和耗水。胡楊葉為等面葉,葉片厚、柵欄組織發(fā)達,顯示出胡楊的葉形結構適應荒漠干旱氣候的生態(tài)學特征(李志軍等,1996;王世績等, 1995;蔣進, 1991;魏慶莒, 1990)。 5)抗沙埋耐腐蝕的特性 胡楊有明顯的主根,又有發(fā)達的水平側根系,這種獨特的根系結構可使樹體有較強的抗風作用。胡楊樹干短粗、樹冠稀疏、枝短葉稀、透風性強。因此,在各地胡楊林區(qū)內,除有些枯死的腐朽木外,很少看到風倒木。在沙漠前沿地帶,流沙強烈移動,林內積沙逐年增加,生長在林緣的胡楊樹干經常被沙漠所淹沒,殘留于沙丘上的樹冠對流沙起到阻截作用。胡楊根蘗性強,可分蘗出許多植株,具有“一棵胡楊一大片”的特點,這種繁殖特點是胡楊天然更新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胡楊能在干旱荒漠區(qū)遺留的一個重要原因。胡楊失水后遺留的枯立木很長時間仍屹立不倒,即使倒木也長時間不會腐爛,因此有“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之說,形容它生命力強、抗風耐腐蝕能力強(張勝邦等, 1996;王世績等,1995;魏慶莒, 1990)。 1.1.4.2 灰楊生態(tài)學特性 灰楊和胡楊都是荒漠河岸林的建群種;覘钕狄晾省獊喼拗胁砍煞郑彩切陆哪诺刂泻V参锇l(fā)生的典型代表,是由上新世發(fā)展而來的荒漠河岸林,它在荒漠中不能脫離潛水和徑流水而生存,是典型的潛水旱中生植物(陸平等, 1990);覘畹纳鷳B(tài)學特性主要表現在要求較高的熱量、充足的潛水,但不能忍受較久的低溫、強鹽漬化和黏重土壤(王世績等,1995;陸平等,1990)。 1)喜光、強陽性特性 灰楊是強陽性樹種,從種子到裸地成林,要求在不遮陰條件下進行。因此,在林分中很難容忍其他喬木樹種與其混生,在大樹樹蔭下也少見有根蘗植株發(fā)生。分布在河灣的灰楊幼齡林、干材林中,基本上沒有胡楊伴生,而在階地生態(tài)條件差的林分中,因郁閉度低,胡楊相應增多,可占林分的20%~30%或更多(陸平等,1990)。 2)喜溫暖、能耐一定寒冷的特性 灰楊喜高溫,也能耐一定寒冷,它分布于暖溫帶的塔里木盆地,越過天山進入溫帶的準噶爾盆地則難以生存;覘盍旨猩L于葉爾羌河一帶,這里太陽輻射量為 142~ 148kcal/(cm2 a),日照時數達 2700~2800h;年平均氣溫 11.5~12℃,1月平均氣溫 .7.6℃,極端*低氣溫.19.1℃,7月平均氣溫 26℃,極端*高氣溫 42℃,≥10℃積溫 4159~4368℃,這可能是灰楊適宜生長的光照和氣溫(陸平等,1990)。 3)喜沙壤土的特性 灰楊喜生于比較肥沃的沙壤土上。在此種類型土壤上,灰楊一般長勢較好,如 35年生的灰楊林,郁閉度 0.6,平均樹高 13m,*高達 15m,平均胸徑 24cm,密度可達 700株/hm2;覘畈灰嗽陴ね辽仙L,在地形一致的條件下,若局部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