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浮世三千景 浮世繪藝術精選集
-
>
中國美術8000年
-
>
西洋鏡--中國寺廟建筑與靈巖寺羅漢
-
>
和光同塵:徐家樹攝影集(普通版)
-
>
航拍廣州
-
>
(精)如何用手機拍一部電影(八品)
-
>
銀翼殺手2029
浪漫的中國藝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20471
- 條形碼:9787521720471 ; 978-7-5217-2047-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浪漫的中國藝術 本書特色
名家聯(lián)合,9位海外知名藝術大師:喜仁龍——瑞典藝術史學家、漢學家,畢安祺——美國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勞倫斯·比尼恩——大英博物館東方繪畫館館,霍布森——倫敦東方陶瓷學會創(chuàng)始人、大英博物館亞洲部負責人,昆茨——蒂芙尼寶石學家,斯特蘭奇——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研究員,查爾斯·法本斯·凱萊——芝加哥美術館東方藝術館主任,肯德里克——英國紡織歷史學家,本杰明·馬爾智——底特律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管。 11門中國古代藝術:繪畫、陶瓷、雕塑、建筑、玉器、石刻、漆器、銅器、琺瑯、絲織品、鐵藝,海外藝術大師們研究東方藝術的代表作,適合讀者概覽中國藝術。 “看中國”藝術譯叢第四本,將中國藝術納入更廣闊的視界,以更高、更專、更全的角度,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浪漫的中國藝術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由喜仁龍、畢安祺、勞倫斯·比尼恩、霍布森、喬治·弗雷德里克·昆茨、本杰明·馬爾智等眾名家合著,書籍內(nèi)容涵蓋范圍廣泛,分11篇介紹了中國古代藝術,包括繪畫、陶瓷、雕塑、建筑、玉器、石刻、漆器、青銅器、琺瑯、絲織品、鐵藝。上述撰稿者或是西方重量級藝術史家,或是某一領域的專家,或是文化界具有革新意識的代表,正是他們的研究和文字掀起了20世紀西方對中國藝術研究及收藏的熱潮,是海外藝術大師普及中國藝術經(jīng)典之作,適合讀者概覽中國藝術。
浪漫的中國藝術 目錄
目錄:
譯者序_ I
美學的發(fā)展_ 001
繪畫_ 012
陶瓷_ 037
雕塑_ 083
建筑_ 134
玉器和其他石刻_ 185
漆器_ 201
青銅與黃銅_ 213
琺瑯_ 233
紡織品和刺繡_ 243
鐵藝_ 250
浪漫的中國藝術 節(jié)選
自古以來,中國建筑藝術的靈感,來源于中國人民對自然的意義和美感的切身感受,他們依照“地、水、火、風”來排布構筑物。中國人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亦與西方不同,他們并不以自己的創(chuàng)作和雄心來主導自然,而是希望與自然和諧共處,從而建立一個完美、和諧、融合的自然秩序,??這也正是自然造物所遵循的法則。相比于建筑物的外觀,中國人更注重它內(nèi)在的意義,即不可見的神力,這在一些大型陵墓、天壇、社稷壇中表現(xiàn)得*為顯著。但在世俗的建筑中它也有所體現(xiàn),比如故宮建筑群就是根據(jù)星象和宇宙運行的規(guī)律來規(guī)劃和建造的。這種表現(xiàn)甚至出現(xiàn)在古今許多宮殿的命名中,比如“紫禁城”,就是以天文學來命名明清首都北京的宮城:天神,或是萬物的統(tǒng)治者,有著一個由15 顆星星組成的環(huán)極星垣,??叫“紫微垣”,??紫微垣坐落在宇宙天體的中心,而皇帝的宮殿作為人類世界*高級的神圣代表,應該坐落于人類世界的中心。
中國建筑的總體布局和規(guī)劃與西方建筑中所采用的藝術手法確實沒有什么共同之處。中國的規(guī)劃布局方法根植于古老、傳統(tǒng)的宗教和哲學思想,這些思想解釋了早期漢語的統(tǒng)一性。幾個世紀以來,中國建造的原則一直保持不變,寺廟和宮殿的規(guī)劃也是如此,??這對已經(jīng)引入建筑形式所進行的修改相對來說并不重要。因此,有可能可以從晚期的案例中得出一些關于早期建筑物的結論,不幸的是,這些建筑物實際上都被摧毀了;木制材料經(jīng)不住火災和戰(zhàn)爭的破壞,并且人們從未對古建筑采取過任何嚴肅認真的保護措施。中國人為過世的人創(chuàng)造了更永久的居所,墳墓是中國現(xiàn)存*古老的紀念性建筑遺跡。除此之外,在山的兩側還有石窟寺和早期的石塔和磚塔,后文也將會提到。
中國的城墻—— 中國*早的地面紀念性建筑是“秦長城”,這是一個沿著中國北部和西北部邊境的山脈建立的大規(guī)模防御工事。秦長城*初是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不久后建立的。毫無疑問,在他的時代之前就有一小部分這樣的城墻存在,但他計劃以比之前任何統(tǒng)治者都大得多的規(guī)模來建立防御工事,??以抵御游牧部落。據(jù)記載,在秦始皇統(tǒng)治期間建造的秦長城將近750公里。無論這個說法的真實性有多大,秦始皇建立了世界上*宏偉的建筑之一是無可爭辯的事實。長城在經(jīng)過歷代擴建和修復后,仍然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城墻的結構特點十分簡單:它主要由土和石頭建造,高度在6米到10米之間,大部分砌有外包磚。在城墻的頂脊上,雉堞之間,有一條三四米寬的通道。每隔一段,就會有一座方形的烽火臺聳立在城墻之上,每當衛(wèi)兵察覺到危險,就會燃起烽火。除了高度的重復性與防御性外,城墻還與景觀緊密相連,在許多地方,它幾乎像大自然自己創(chuàng)造的一樣,拔地而起,超越了山脈高聳的山脊,并沿著大地的起伏蜿蜒曲折。秦長城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對“城墻”的絕對信仰,同時也成為這種偉大與不朽的信仰的證明。
一再提及的城墻,構成了每個中國城市的框架。城墻圍繞著城市,把城市分隔成許多街區(qū)和院落,墻比任何其他構筑物都更能體現(xiàn)中國街區(qū)關系的基本特征。在中國,一座真正的城市是不可以沒有圍墻的,而中國人的“城市”和“圍合城市的城墻”密不可分,一個“城”字,就充分說明了。沒有城墻的城市是不存在的,它就像沒有屋頂?shù)姆孔右粯硬豢伤甲h。這些城墻不僅屬于首都或其他都市,而且屬于每一個城市或是街區(qū),甚至小城鎮(zhèn)和村莊。在中國北方,幾乎所有的村莊,無論年代新舊、范圍大小,都至少有一堵土墻,或者圍繞著村舍和馬廄遺留了一堵夯土墻的殘跡。無論這個地方多么貧窮,??多么不起眼;無論泥房子多么簡陋,寺廟多么殘破,哪怕溝渠骯臟得如同塌陷的道路一樣,圍墻仍然在那里,而且通常比其他建筑物的保存狀況更好。中國西北部的許多城市已經(jīng)被戰(zhàn)爭、饑荒和火災摧毀,沒有留下房屋,沒有人居住,而那些殘破的城墻、大門和瞭望塔依然存在。這些帶有防御性質(zhì)的構筑物和塔樓光禿禿的磚墻,??有的聳立在護城河邊,有的建在開闊的平地上,與遠處的自然風光渾然一體。這些磚墻往往比房屋或寺廟更能證明這座城市的古老和偉大。即使這樣的城墻并非建造于遠古時期(現(xiàn)存的幾乎沒有明代以前的城墻),但它們破舊的磚墻和破損的城垛看起來仍然十分富有古意。修葺和重建幾乎沒有改變它們的造型或比例。在磚墻出現(xiàn)以前,有許多城市和城鎮(zhèn)的四周使用夯土砌筑的堡墻,在一些偏僻的地方仍然可以看到;在城鎮(zhèn)出現(xiàn)之前,由泥土和稻草搭建的村莊或聚居地,周圍環(huán)繞著籬笆或臨時性的圍護構筑物。
建筑物的類型和建造—— 一幢建筑,無論它是陵墓、佛教寺廟還是偉大的哲學家的紀念圣地,或是世俗建筑,如皇宮、住宅和政府機關,都沿著墻壁或是根據(jù)類似圍合空間的原則來進行排布。這些巨大空間的特征,是明顯地有一條從北到南的中軸線。主要建筑、庭院和大門都排列在一條隱形的直線上,一個挨著一個順次布置,而次要建筑布置在庭院的兩側,主要建筑的立面、入口和大門都朝南,這種朝向顯然是基于宗教傳統(tǒng)。這些建筑群發(fā)展得愈加宏大的方式并不是通過增加建筑的高度,而是通過將更多的庭院加入建筑群中。在北京,有的王公府邸多達20個庭院,而在一些大型道場或寺院則有更多這樣的空間。由于每個院落都被一堵高墻所包圍,所以從外面是不可能得知任何關于圍墻內(nèi)空間分隔排布的信息的。在較大的宮殿里,不同的庭院也被帶有裝飾門道的次級圍墻分隔開。庭院大小不一,街道沿著墻壁延伸。通過這樣的建筑群組織,北京故宮內(nèi)的空間幾乎成了一座迷宮。
主要建筑的類型保持不變,而功能分化為寺廟、宮殿和住宅。在這些建筑類型的空間中,*常見的是廳堂,即“殿”。它是一個矩形的房間,??通常由一排圓形的柱子分隔成三間(或多間),其中*前面的空間通常作為一個敞開的門廊;在某些建筑中,開敞的柱廊會圍繞建筑一周。一般情況下,它的內(nèi)部由一扇開得很低的小窗戶照亮,但有時可能會設兩排窗戶,給人一種更明亮的效果,當然這也是更高等級建筑的做法。對建筑裝飾效果非常重要的是碩大的基礎結構、臺基和大屋頂。
當基礎做得更高,就產(chǎn)生了另一種建筑,即所謂的“臺”,指一種較低的“殿”或兩層樓高的集中式建筑,建造在有夯土墻的高臺上,這些說法來自古老文獻中對宮殿和城市的描述。高臺建筑似乎從早期就很常見。在北京故宮,這種類型的建筑常常建造在建筑群組的大門外,比如午門,從一個巨大的平臺上升起。在中國北方許多老城的中心都有鼓樓和鐘樓,但類似的建筑也被用作倉庫、瞭望塔和天文臺。許多較大的多層建筑通稱“樓”,這個名字并不表示塔;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小建筑通常被稱為“閣”,有頂無墻的小建筑被稱為“亭”。此外,人們將一些宮殿式的空間以及許多私人府邸里與園林連接的構筑物稱為“廊”,即較長的用于連接建筑物的連廊。
檢視中國*常見的建筑物,將殿、臺和亭視為一個整體來理解時,我們可能會被一個現(xiàn)象所震撼,即建筑物的主體比西方建筑要少得多。從象征意義上說,建筑主體由寬闊的臺基和大屋頂投射在其立面上的寬闊陰影推入背景。這兩個元素對于構筑物的整體效果而言是*重要的。臺基發(fā)展分化成為分段的階梯,并配有漢白玉欄桿和裝飾性的踏步。例如,在皇宮和許多大型寺廟,它可能只是一個石砌的附屬構件,只有一級或兩級踏步;但無論臺基多小,都可以對建筑主體進行一定程度的抬升,并形成與懸挑大屋頂?shù)钠胶。然而,對于高臺建筑而言,其附屬的構筑物往往是*重要的部分,它們可以達到10~12米高,并被廳堂或是亭子的棚頂所覆蓋,共同構成一個塔狀結構。
建在高臺上的建筑物主要是木構的,它們的結構與構造完全是木工建造的。這些墻可能看起來巨大,似乎支撐著屋頂,但實際上,它們在結構上并不起作用。它們只是支撐柱之間用磚或黏土填滿的墻體。在較大型的建筑中,立面上的外墻通常不是設于*前面的一排柱子上,而是將外圍柱列作為一個開放的敞廊。在一些建筑實例中,門廊可由雙層變化為部分單廊—— 立面中間的幾個柱間廊。因此我們可以說,建筑由主體和走廊組成,其中一些走廊被柱間的填充墻體部分完全隔開,在這些隔墻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房間,這些房間可以靈活地增加或減少(通過調(diào)整柱間填充墻的數(shù)量),而中間的房間通常是*寬敞的。柱子之間的間距一般是較寬的,有時為了創(chuàng)造更多的自由空間,建筑中部的數(shù)根柱子會被減掉。但中國古建筑并不是像希臘神廟那樣的縱向結構(希臘神廟*初也是用木頭建造的),它以中軸線為中心進行橫向的擴展,有時去掉中心的柱子來創(chuàng)造更大的中廊空間。兩個山墻的短邊墻面除了作為大廳面闊的盡端,別無他用;它們在立面裝飾上并不具有重要意義,也不像西方古典神殿那樣強調(diào)建筑短邊的立面;甚至有時山面是被隱藏,并不希望被人看到的。
浪漫的中國藝術 作者簡介
喜仁龍(Osvald Sirén,1879—1966),瑞典藝術史學家、漢學家、哲學博士、芬蘭科學院院士,首屆查爾斯·蘭·弗利爾獎章獲得者,曾擔任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藝術史教授、瑞典國家博物館繪畫與雕塑部主任館員等職。1920年起六次來華,曾在末代皇帝溥儀陪同下拍攝故宮,對中國古代建筑、雕塑、繪畫藝術研究極深。代表作有《北京的城墻和城門》《中國雕塑》《北京故宮》《中國園林》等。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