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DD羅翔作品集 法治的細節(jié)+圓圈正義(全2冊)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中國思想史十講(上卷)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y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美國判例刑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19406
- 條形碼:9787301319406 ; 978-7-301-3194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國判例刑法 本書特色
本書以美國刑法的著名案例為資料,系統介紹了美國刑法總論和分論的有關立法和司法問題,展示了美國刑事司法的面貌,呈現了理論和實踐中美國刑法的思維方式。同時充分考慮到了我國教學濃厚的大陸法系色彩,讓讀者可以在案例之中更在案例之間乃至案例之上對美國刑法有更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美國判例刑法 內容簡介
本書以美國刑法的有名案例為資料,系統介紹美國刑法總論和分論的有關立法和司法問題,展示美國刑事司法的面貌,呈現理論和實踐中美國刑法的思維方式。
本書選取的案例,均為具有代表性的、有重要理論和實踐研究意義的案例。了解和學習美國刑法,不可局限于抽象的概念演繹,而應從判例中體會其中的精神和方法。本書精選的案例全面地展示了美國刑法的問題意識,直接引領讀者隨著控辯審三方的立場和思路去把握各個領域的爭議焦點,為讀者打開了一扇了解美國刑法的新窗口。而且,這些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基礎性,充分考慮到了我國教學濃厚的大陸法系色彩,也易于讀者理解。
除通過案例介紹美國刑法的司法智慧之外,本書還通過對案例的評述,對有關問題作了拓展延伸。其中有對有關問題的其他判例觀點的介紹,使讀者了解不同司法者對同類問題的不同考量;有對《模范刑法典》和美國各州刑法有關條文的評析,展現美國各部成文法的共識與差異;有對相關問題的學理思辨,彰顯有關問題的理論品格;還有對有關問題的比較法研究,讓讀者在比較中更清晰地了解有關概念間的區(qū)別與聯系。這些大大豐富了本書的內容,令讀者在案例之中更在案例之間乃至案例之上對美國刑法有更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美國判例刑法 目錄
**章 刑罰的原理
**節(jié) 刑罰理論
第二節(jié) 量刑原理
第三節(jié) 比例原則
第四節(jié) 死刑問題
第二章 刑法的解釋
**節(jié) 界定犯罪
第二節(jié) 明確性原則
第三章 犯罪客觀要件
**節(jié) 作為
第二節(jié) 不作為
第三節(jié) 持有
第四節(jié) 身份或狀態(tài)
第四章 犯罪主觀要件
**節(jié) 普通法:一般意圖與特殊意圖
第二節(jié) 《模范刑法典》犯罪心態(tài)
第三節(jié) 轉移意圖
第四節(jié) 嚴格責任
第五節(jié) 事實錯誤
第六節(jié) 法律錯誤
第五章 因果關系
**節(jié) 事實因果關系
第二節(jié) 法律因果關系
第六章 犯罪未遂
**節(jié) 客觀要件
第二節(jié) 主觀要件
第三節(jié) 不能犯
第四節(jié) 中止犯
第七章 犯罪教唆
**節(jié) 教唆未遂
第二節(jié) 區(qū)分教唆與未遂
第八章 犯罪共謀
**節(jié) 犯罪協議
第二節(jié) 主觀要件
第三節(jié) 單一共謀與多重共謀
第四節(jié) 共謀與實體犯罪的責任
第九章 共同犯罪
**節(jié) 客觀要件
第二節(jié) 主觀要件
第十章 正當防衛(wèi)
**節(jié) 自我防衛(wèi)
第二節(jié) 受虐婦女綜合征
第三節(jié) 為他人防衛(wèi)
第四節(jié) 財產防衛(wèi)
第五節(jié) 逮捕
第十一章 緊急避險
第十二章 公民不服從
第十三章 脅迫
第十四章 警察圈套
**節(jié) 主觀檢驗法
第二節(jié) 客觀檢驗法
第十五章 精神病
第十六章 減輕責任
第十七章 醉態(tài)
第十八章 證明標準
第十九章 殺人罪
**節(jié) 預謀殺人罪
第二節(jié) 非預謀殺人罪
第三節(jié) 重罪謀殺規(guī)則
第二十章 強奸罪
第二十一章 財產罪
**節(jié) 盜竊罪
第二節(jié) 侵占罪
第三節(jié) 搶劫罪
第四節(jié) 夜盜罪
美國判例刑法 節(jié)選
刑罰是國家有目的地給犯罪人施加的一種痛苦或損失。因而,刑罰目的理論討論的就是國家對犯罪人施加痛苦的正當性問題。對此,理論上可以歸納出功利主義和報應主義兩種取向。功利主義認為,刑罰的正當性基礎建立在某種功利目的的實現之上,當刑罰所帶來的痛苦可以減少可能發(fā)生的犯罪所帶來的損害時,刑罰就是正當的。在功利主義之下,又可以細分出威懾(deterrence)、改造(rehabilitation)、隔離(incapacitation)等幾種具體理論。與功利主義相對,報應主義認為,刑罰是犯罪人為其不法行為贖罪的正當化手段。報應的正當性著眼于過去發(fā)生的已然之罪,而非將來可能發(fā)生的未然之罪,其目的在于讓每個意志自由的主體得到其所應得的。由此觀之,報應主義中不可避免地帶有道德主義乃至道義論的色彩。報應理論通常被認為與刑事程序中追求正義的絕對命令相關,道義論者將報應的正義性建立于“報應能夠附帶性地確證犯罪人的尊嚴”這一點之上。對犯罪人的報應意味著將犯罪人作為能夠自我負責的人格主體來對待,他們理應為所實施之犯罪承受刑罰。 從功利主義的角度看,其一,對惡劣處境之下為了保全自己生命而剝奪他人生命的人進行處罰,并不能威懾其未來的緊急避險行為,也無法威懾其他公民在相同處境下不進行自我保護。因為威懾理論的邏輯前提即在于,法律有能力用足夠的刑罰來勸阻潛在的犯罪人不實施犯罪;換言之,刑罰所威懾的痛苦,應當大于潛在的犯罪人所認為的、通過犯罪獲得的快樂。由此觀之,在生命的威脅面前,任何威懾都無法起效。其二,被告人并沒有接受改造和再社會化的必要性,因為被告人并不存在道德上的“疾病”,任何人在面臨生命威脅時都會選擇自保。其三,被告人也并沒有被隔離、接受無害化處理的必要。因為隔離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其他守法公民不遭受具有再犯危險性的犯罪人的再度侵害,但本案被告人顯然欠缺再犯危險性。 從報應主義的角度看,本案被告人在道德上也缺乏可譴責性,因為在當時的情形下,被告人完全可以合理地相信殺人是他們保命的唯一機會。要求被告人犧牲自己以保全他人,這對他們而言是一種苛求。況且,如果認為報應理論的正當性基礎在于全體社會成員之間簽訂的某種“禁止以不法方式獲得利益”的社會契約,那么,當被告人面臨失去生命的嚴峻威脅時,他便已經脫離了上述社會契約。依據正義原則,對欠缺可譴責性的人施加刑罰,并不能實現正義的要求。
美國判例刑法 作者簡介
江溯,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實證法務研究所主任,北京大學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刑法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法律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究中心副主任,《刑事法評論》主編,中國犯罪學會信息犯罪防控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案例法學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律英文譯審專家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檢察院網絡犯罪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刑法學,發(fā)表中文、英文、德文論文四十余篇,專著兩部,主編著作五部,翻譯論文、著作十余篇/部。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