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迦陵說詞講稿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301114940
- 條形碼:9787301114940 ; 978-7-301-1149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迦陵說詞講稿 內(nèi)容簡介
葉嘉瑩教授說詞,往往能從“小”詞中說出“大”道理。本書收錄的篇目中既有葉先生早期說詞的講演稿,也有近年葉先生說詞的新成果。它們有的是從西方文論切入中國詞學,有的是結(jié)合女性主義來分析詞人作品;有的以具體詞作來解讀歷史,有的又對女性詞人詞作進行梳理。內(nèi)容之豐富、講解之生動,不僅是對學者,更會令每一位熱愛詩詞的朋友開卷有益。
迦陵說詞講稿 目錄
**章 詞與文化
**講 從西方文論看花間詞的美感特質(zhì)
第二講 談中國詩詞文本中的多義與潛能
——九九四年冬在南開大學七十五周年校慶學術(shù)報告會上的講演
第二章 詞與歷史
**講 鴉片戰(zhàn)爭在林則徐、鄧廷楨二家詞中的反映
第二講 從晚清兩大詞人的詞史之作看中日甲午戰(zhàn)爭
第三講 當愛情變成了歷史——晚清的史詞
第四講 庚子國變中的幾首詞作
第五講 無可奈何花落去
——從晚清兩大詞人的詞史之作看清朝的衰亡
第三章 詞與詞學家
**講 張惠言與王國維對詞之特質(zhì)的體認
第二講 從西方文論看張惠言與王國維兩家的詞學
第三講 王國維《人間詞話》的境界說
第四章 詞與詞人
**講 苦水先生作詞賞析舉隅
第二講 一位當代自然科學家對生命的反思
——談石聲漢先生的一組小詞《憶江南·春蠶夢》
第三講 傳統(tǒng)詩詞中簪花照鏡的反思——談石聲漢先生的三首小詞
第四講 簡介幾位不同風格的女性詞人——由李清照到賀雙卿(上)
第五講 簡介幾位不同風格的女性詞人——由李清照到賀雙卿(中)
第六講 簡介幾位不同風格的女性詞人——由李清照到賀雙卿(下)
附錄
附錄一 神龍見首不見尾
——談《史記·伯夷列傳》的章法與詞之若隱若現(xiàn)的美感特質(zhì)
附錄二 漫談《紅樓夢》中的詩詞
迦陵說詞講稿 節(jié)選
“不為遠山凝翠黛”,這個女孩子好像凝目注視著遠山,其實她不是聚精會神地注視著遠山而凝起她翠墨色的秀眉,那么,她的凝眉是在注視著什么呢?“只應(yīng)含恨對斜陽”,她是滿懷的幽恨對著西下的斜陽。什么樣的恨呢?“碧桃花謝憶劉郎”,春天又過去了,而她所懷念所愛的男子還沒有回來。這用的是東漢永平年間,劉晨、阮肇同入天臺山采藥遇仙女的故事,劉晨、阮肇走了之后就再也沒有回來。 這兩首詞是《花間集》里常見的敘寫,寫女性的形象、女性的裝飾,而他們寫的時候,如果套用現(xiàn)在的女性主義來說,那就是“male gaze”,這是一個男子的凝視,是男子眼光中的女子。像西蒙·波娃所說的,被男人所注視的,是男性注視之中的女子。他們所描寫的女子是很美麗,容顏裝飾都很美,寫得很精致細膩。但是這所寫的美,只是表面的美而已,并沒有更深一層的意思?墒呛芷婷畹氖,同樣是寫美女,同樣是寫裝飾,也可以寫出許多深意。所以小詞的好壞在神不在貌,是在它精神品質(zhì)表現(xiàn)了什么,而不在它的外表寫的是什么。 我們現(xiàn)在就來看第三首歐陽修的《蝶戀花》: 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在讀詞的時候你一定要注意好詞和壞詞的區(qū)別。有的詞給人豐富的感發(fā)聯(lián)想,有的詞不給人這種聯(lián)想;有的詞包含豐富的potential effects,有的詞沒有。這區(qū)別在哪里?在它的text,也就是說在它的文本本身,所以我才說是“文本中的多義與潛能”。那么,為什么我說歐陽修的這首詞里所包含的potential effects就比較多,而前面那兩首就沒有呢?這不能隨便胡說亂說,要有根據(jù)。而且這根據(jù)一定要存在于text的本身之中,不是隨便加上去的。另外,也不是只有我這樣說。古人像徐珂的《歷代詞選集評》就認為這首詞中的句子有寄托,只不過他所說的寄托我不大贊成,“窄袖輕羅”說的是小人常態(tài),“霧重煙輕”說的是君子道消。這完全是一種政治上的比附,在文本中是沒有根據(jù)的。我認為,讀者在讀作品的時候應(yīng)該有你自己的聯(lián)想,但引發(fā)這種聯(lián)想的根源仍然存在于text本身,政治上的比附不但不能豐富作品的含義,反而會限制它。 西方還有一個符號學的學者叫Umberto Eco,有人把他翻譯成艾考。他說古代解釋《圣經(jīng)》或解釋西方古典著作的人,他們也會說這個是比喻的意思,或是這句話里有什么寄托。艾考為此寫過一本書叫做《開放作品的詩學》(The Poetics Open Work)。艾考認為,如果你用固定的形象來解釋文本,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你給了它多一-層解釋的意思,但是事實上你是給它加了一個限制,說這個就是那個,那個就是這個。一切都是固定,都是limit,都是被約束起來的。如果按照朱利亞·克利斯特娃的說法,說“文本”是作者跟讀者之間的一個融變場所,是一個不斷在制作、不斷在生發(fā)的地方,可是在中國傳統(tǒng)的解釋都是比較限制的、比較固定的。
迦陵說詞講稿 作者簡介
葉嘉瑩,女,1924年7月出生,號迦陵,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現(xiàn)為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jīng)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