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大家小書:蘇辛詞說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墨繪
-
>
(精)中國人的稱呼(簽名鈐印本)
-
>
楓涇史話
-
>
風詩的情韻:李山講《詩經》
中華文化史(珍藏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26794
- 條形碼:9787208126794 ; 978-7-208-1267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文化史(珍藏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以宏大的構思、新穎的理論、豐富的內容和研究而優(yōu)美的文筆,全景展現了中華文化別具一格的生成機制和波瀾壯闊的發(fā)展歷程。上編從地理背景、經濟土壤、社會結構等方面分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生成機制,重理論而又多有豐富史料的佐證;下編勾畫了自遠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時段內中華文化自發(fā)生到一統(tǒng)、多元、隆盛、內省、融合、陳暮開新、爛熟式微、蛻變新生的發(fā)展歷程,有描述而又不乏精辟議論的概括,是一部全面、系統(tǒng)的中華文化史巨著。曾獲第五屆中國圖書獎一等獎和首屆中國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中華文化史(珍藏版) 目錄
題記
導論
一、文化史的研究對象
二、文化:一個向廣延度和深刻度拓展的概念
三、文化的實質性內蘊
四、文化結構
五、文化史在歷史學科中地位的確立和發(fā)展
上編 中華文化生態(tài)
章 “文化生態(tài)”界說
一、地球——人類創(chuàng)造文化的載體
二、人對環(huán)境的能動作用與環(huán)境對人的制約
三、文化生態(tài)學:文化學與生態(tài)學結合的產物
四、自然場與社會場·文化生態(tài)三層次
五、中華民族在古代和近代面對的兩組文化生態(tài)類型
六、中華文化生態(tài)概述
第二章 中華文化的地理背景
節(jié) 地理環(huán)境:文化創(chuàng)造的自然基礎
一、在地理與文化關系問題上的兩種極端之論
二、“地理環(huán)境決定論”的失誤
三、歷史的及文化的研究必須重視對地理環(huán)境的考察
四、物質生產構成地理環(huán)境影響人類文化發(fā)展的中介
五、地理環(huán)境為文化發(fā)展提供多種可能性,而人文因素是轉變?yōu)楝F實性的選擇動力
第二節(jié) 中華文化多樣化發(fā)展和文化中心轉移的地理前提
一、中華文化擁有一個較之其他古文化更為遼闊的發(fā)展基地
二、氣候類型完備,地形、地貌、流域繁復
三、復雜的地理形勢是中華文化多樣化發(fā)展的空間條件
四、遼闊的疆域為中華文化中心轉移提供縱深腹地
第三節(jié) 中華文化圈的周邊環(huán)境
一、東亞陸海關系的特點
二、東西方海洋觀比較
三、中國古代海洋事業(yè)的成就與局限
四、明清“海禁”及其在近代的突破
五、東亞內陸方向的地理障壁
第四節(jié) 東亞地理環(huán)境對文化傳播的影響
一、文化傳播的功能
二、東亞大陸的地理獨立性與中華文化發(fā)生期的獨自完成及其雙重意義
三、中國入突破隔絕狀態(tài)的努力
第三章 中華文化植根的經濟土壤
節(jié) 農耕與游牧:東亞大陸的兩種經濟類型
一、東亞農耕區(qū)
二、東亞游牧區(qū)
三、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長期對壘
四、長城:東亞農耕經濟區(qū)的人工屏障
五、農耕人的“世界主義”
六、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互補與融匯
第二節(jié) 中國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主要形態(tài)
一、殷商、西周——土地國有及公社所有,集體勞作的自然經濟階段
二、東周、秦漢至明清——土地私有、個體勞作的自然經濟階段
三、城鄉(xiāng)經濟的同一性,城市對鄉(xiāng)村的經濟依賴
四、生活資料生產與人口再生產比例的周期性失調
……
第四章 中華文化依托的社會結構
余論
下篇 中華文化歷程
章 上古:中華文化的多元發(fā)生
第二章 殷商西周:從神本走向人本
第三章 春秋戰(zhàn)國:“軸心時代”
第四章 秦漢:統(tǒng)一的帝國與一統(tǒng)的文化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亂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第六章 隋唐:隆盛時代
第七章 兩宋:內省、精致趨向與市井文化的勃興
第八章 遼夏金元: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沖突與融匯
第九章 明:沉暮與開新
第十章 清:爛熟與式微
第十一章 近代:蛻變與新生(上)
第十二章 近代:蛻變與新生(下)
結語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