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wǎng)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背影

作者:馬未都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06-01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272
本類榜單:文學銷量榜
中 圖 價:¥42.4(7.7折) 定價  ¥55.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背影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020171033
  • 條形碼:9787020171033 ; 978-7-02-01710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背影 本書特色

1、這本書,馬未都不說收藏說人緣。從文學編輯到收藏大家的過程中,他與各種人物結(jié)緣,如史鐵生、劉紹棠、王世襄、徐展堂、安思遠等二十五個人。其中不乏精彩的故事,也成為他人生經(jīng)歷的重要部分。 2、我們遇到的那些人,早已由內(nèi)心注定。馬未都與書中人物是何因緣相識?馬未都為什么成為改革開放后建立私人博物館**人?在記錄故交親友的同時,作者自己的性情、趣味、人生之路也躍然紙上。 3、本書映照了一段特定時期的歷史,為時代畫像,透過他從事收藏四十余年的經(jīng)歷,折射改革開放初期至今的文化熱、收藏熱,在歷史的河流中,見證時代與人風云際會的珍貴片段。 4、全書全彩四色印刷,裝幀精美,鎖線裸脊,便于平攤閱讀。

背影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馬未都為故去親友所作,書中人物身份各異、親疏有別,都在作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痕。二十五個人,二十五篇文章,馬未都回憶與友人“遇見”的時光,記錄他們真摯的性靈。從文學編輯到收藏大家的過程中,他與各種人物結(jié)緣,其中不乏精彩的故事,也成為他人生經(jīng)歷的重要部分。本書映照了一段特定時期的歷史,為時代畫像,透過他從事收藏四十余年的經(jīng)歷,折射改革開放初期至今的文化熱、收藏熱,在歷史的河流中,見證時代與人風云際會的珍貴片段。

背影 目錄

1鏌铘島人

2江湖客秦公

3富翁徐展堂

4學者王世襄

5時尚人吳泓

6仙者徐邦達

7可能路東之

8哲人史鐵生

9金槌朱湯生

10俠客劉新園

11老麥麥戈文

12畫家陳逸飛

13大阿福海波

14老人葉圣陶

15靚仔葉偉特

16教父安思遠

17何太陳淑貞

18風骨俞偉超

19播音員方靜

20作家劉紹棠

21大佬王季遷

22壽者葉惠方

23人瑞黃慕蘭

24名門李家治

25編劇李龍云


展開全部

背影 節(jié)選

   學者王世襄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王世襄先生駕鶴西去,回歸道山。雖知這一天早晚會來到,但看到朋友發(fā)來的短信噩耗,仍獨自發(fā)呆,半天沒愣過神來。 王世襄先生高壽九十五歲,他祖籍福建,說一口地道的北京話。一直到去世前幾年,老爺子走到哪兒都愛拎著一個自己編織的提籃,任誰也看不出他是大學者,完全一副北京大爺?shù)呐深^。 王先生出身望族,父母兩系皆為權(quán)門。早些年社會還普遍不富裕的時候,他嘴里常常冒出讓我聽得瞠目結(jié)舌的話,他說讀燕京大學(今北大)的時候,由于離家遠,家里在學校旁為他租了個大院子,有中西廚子伺候,想吃中餐吃中餐,想吃西餐吃西餐。就這樣,他還不好好讀書,盡干養(yǎng)狗捉獾放鷹逮貓(兔子)之事了。所以他特瞧不上滿街流行騎摩托車的小年輕,一見街上風馳電掣呼嘯而過的摩托就說,這比騎馬架鷹可土多了。 我和王先生認識是因為明式家具。那時王先生還住在北京東城區(qū)芳嘉園胡同一座深宅大院內(nèi),可惜此院今已不存,拆光蓋了高樓。要不然可以建個名人故居,讓喜歡明式家具的人有個憑吊之處,看看這位大家當年的生活狀態(tài)。 那座大院是王家的祖產(chǎn),可以隱約看出王家當年的風光。我**次踏進王家大院是一個晚上,深一腳淺一腳的,摸著黑如同盲人。王先生住在內(nèi)院盡東頭的三間,其他房間均已被外人所占,自己住的這幾間,房矮屋深,還有些潮濕陰冷。王先生披著一件棉襖,笑容可掬,讓我坐在他那些名貴的明式家具上。我那時年輕,剛剛著迷古家具,沒個深淺,這摸摸那弄弄的,也不知王先生心里是否煩我。 已入藏上海博物館那批王先生收藏的著名明式家具,現(xiàn)在每天都有數(shù)以千計的人參觀欣賞;殊不知這些寶貝當年在王先生家是一副窘狀。一腿三牙的黃花梨方桌用于切菜揉面,王先生在上面為自己也為客人曾做過多少次菜,無人可知。我清晰記得王先生為我炒菜起鍋時的鍋勺叮當作響,菜未入口已令人直咽涎水。王先生是美食家,名副其實,不僅懂吃還親自下廚,并撰文評比美食的優(yōu)劣。*逗的是,有一次一家美國大公司在王府飯店宴請王先生,他老人家自己在家先炒一菜,裝入廣口罐頭瓶內(nèi),拎著去赴宴,一路上對我說,王府飯店的廚子不行,讓他們嘗嘗我的手藝。那天在餐桌上,當王先生將自己炒的肉絲菠菜裝入盤中,滿桌嘉賓鼓掌,嘖嘖稱贊。我覺得客人只是出于禮貌,尤其美國人本來就愛贊美人,但王先生卻認真地說,剛出鍋時比這還好吃,這會兒菜塌秧了。 每次和王先生吃飯都能聽到王先生關(guān)于吃的掌故,大多邊吃邊聽邊忘,沒記住幾個。有時在鄉(xiāng)下,吃農(nóng)民做的飯食,王先生總是說好吃;實在不好吃時要上幾份作料,自己調(diào)制一下,頓時香氣撲鼻。有一年陪王先生去山西閑逛,說閑逛還是有點兒目的,那時山西剛剛刮起收藏古董之風,當?shù)夭]人收藏,來的都是遠道的和尚。山西人有貿(mào)易經(jīng)商傳統(tǒng),當?shù)剞r(nóng)村許多人都以此為生,四處搜羅,就地變錢。我記得在平遙縣的一個村里,過一條小河一樣的干溝,我到跟前猶豫了一下,王先生卻健步如飛,四十五度陡坡一下一上,讓小王先生四十多歲的我汗顏不已。 那次,在一個農(nóng)民家中,我拽了拽王先生的衣角,示意王先生看炕頭上那本被農(nóng)民翻得臟兮兮的大書——《明式家具珍賞》。王先生無動于衷,兩眼直勾勾地看著一對烏木南官帽椅,悄悄和我耳語:“少見!”奇怪的是那家人一老一少,老頭兒臥床不起,干咳不停,問他話時沒一句禮貌回答;少婦忙于做飯,刷鍋點火,屋內(nèi)狼煙四起。我們只好悻悻離去。出了門我安慰王先生說:“您那本書是全村*貴的書!蓖跸壬鷧s說:“這對烏木椅早年如看見的話就可入書。” 我想,那家農(nóng)民至死也不會知道明式家具泰斗王世襄先生曾光臨過他家,他們更想象不到他們倒騰古董賴以生存的皇皇巨著的作者竟是一個貌不驚人的老者,還沒啥脾氣。 說王先生沒脾氣是他的脾氣不顯山水,王先生其實挺擰的。我們?nèi)サ哪莻村叫后郭,家家戶戶都以倒騰古董為生,不必敲門,推門就是客人。記得有一家大門緊閉,犬吠如雷,王先生非要進去看看。我說不行,實際上一怕狗咬了王先生二怕咬了我自己,可王先生從小養(yǎng)狗慣了,丁點兒不怕,非要進門瞅瞅,拉都拉不住。他對我說,過去有坐狗的,就不怕這類瞎叫的狗。我當時還納悶什么叫“坐狗的”,后來才知道是指偷狗為生的人。舊社會有偷狗為生的人,他們不懼惡犬,身懷絕技,可以迅速將狂吠的惡犬制服,一聲不吭地圍在腰上,右頭左尾,身上再披一大氅,外人不注意都看不出來。由于犬重圍腰,遇人或累了就坐下休息以避嫌疑,久而久之,這類偷狗者被雅稱“坐狗的”。 王先生滿嘴里凈是土詞,北京土話按說我也知道不少,但他老人家的土話加上行話,多少有點兒行業(yè)黑話的意思。提籠架鳥,養(yǎng)魚分蟲,正是他*大的樂兒。有一次去王先生家里,正值冬天,天黑風緊,屋中雖有爐火,仍得穿棉衣棉褲。看得出來,王先生見下一代人很親,尤其能聊點兒嘎雜子事的,他都喜歡。聊著聊著忽聽見他屋中有蟋蟀串鳴,透著一股野趣的親切。循聲望去,火爐邊一窩兩排穿著棉衣的葫蘆,煞為有趣。雖已夜深人靜,王先生依舊興致勃勃將所養(yǎng)鳴蟲一一展示:這叫油壺魯,那是蛐蛐,叫起來高低尖團,睡覺不寂寞。完全一副孩童模樣。 這時的王先生已是七十多歲的高齡了,我那時將將三十歲,按舊時輩分,大我四十歲以上可以按祖父論了,因此不論我多能熬夜,一看十點已過,便起身告退,王先生有時還意猶未盡,多有挽留。 歷史翻篇兒太快,回憶起來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當年由于酷愛古家具,結(jié)識了王先生,但見面聊的凈是家長里短的平常事,聊專業(yè)都是一句半句的,全靠心領(lǐng)神會。那些日子,王先生給我的感覺是文物傷著他了,少說為佳。他家一進門的墻上貼著他用毛筆寫的告示:按上級指示,不給來人鑒定,免開尊口云云。我每次坐定都心里仔細念一遍,順便欣賞他老人家的書法。 王先生的字寫得很好,功底很深,學的趙孟頫。我?guī)н^幾個朋友求他的字,他都欣然提筆,但我卻沒好意思要,原因是求字顯得生分。王先生的大作《明式家具研究》出版后,我求書于王先生,王先生提筆在扉頁寫下:未都先生有道雅鑒。行文親切,毫無學者的架子,我當時惶恐至極,今日睹之,心中仍感慨無限。 我早年與王先生熟,從未想過能擁有他的藏品。他的許多藏品我都在他家不止一次地欣賞過。記得“犀皮漆”這一專業(yè)術(shù)語就是聽他老人家講的。王先生有一個明代犀皮漆捧盒,他每次拿出來讓我看都是一副愛不釋手的樣子,當時我連摸的勇氣都沒有。王先生告訴我,這個圓盒收入到《中國古代漆器》《中國美術(shù)全集》等著作中了,非常難得一見,一副炫耀的表情。二○○三年,王世襄先生的藏品《儷松居長物》專拍,我恭敬地將其買下收藏,至今在觀復(fù)博物館展出,算是對王先生有個念想。 睹物思人。王世襄先生已經(jīng)作古,留給大眾的是他等身的著作和他散落在博物館和私人手中的藏品。我再一次感到在文物面前,我們都是匆匆過客,只能擁有一段美好的時光。寶物和人總是聚聚散散的,古人說過:水浮萬物,玉石留止。水就是時間,我們算是漂浮其上的萬物;玉石那就是文物了,有著人類不具備的沉穩(wěn),有著人類羨慕的光澤。 2009年11月29日夜

背影 作者簡介

馬未都,觀復(fù)博物館創(chuàng)辦人,文化學者,在文物研究、文學寫作、文化傳播等領(lǐng)域均有建樹。 1996年,馬未都創(chuàng)立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fù)博物館,目前在北京、上海兩地設(shè)館。 馬未都致力于弘揚傳統(tǒng)文化。他與時俱進,《百家講壇》《收藏馬未都》《觀復(fù)嘟嘟》《博物奇妙夜》《國寶100》等電視及視頻節(jié)目上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他的創(chuàng)意下,旗下“觀復(fù)貓”品牌創(chuàng)立,觀復(fù)博物館擁有了更年輕化的傳播方式。 馬未都筆耕不輟,出版有《馬未都說收藏》《中國古代門窗》《瓷之色》《瓷之紋》《醉文明》《國寶一百》《觀復(fù)貓》等百余冊文化藝術(shù)類圖書。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