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習錄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
>
素書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價值
-
>
王陽明全集(全四冊)
-
>
生活與憶念
-
>
名家小全集(4冊)
康德論人性與道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492746
- 條形碼:9787504492746 ; 978-7-5044-927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康德論人性與道德 本書特色
本書題材內容可以說是康德哲學思想的經典智慧。精華絕世,字字珠璣,常識與經典融合,堪稱傳世思想魂寶。思想大師的深刻哲理、醒世箴言,是對人類文化的奉獻與恩典。心靈奧秘的求索,靈魂深處的探究,是融入一生的智慧經典。 這部書籍,不僅涵蓋了人類具智慧的語言,同時也是人們立身處世的準則:雖然這些經典智慧,在人類各種語言中均有不同譯本,被各國人們所推崇,其主要原因是使不計其數的人受益終生。
康德論人性與道德 內容簡介
本書精華絕世,字字珠璣,常識與經典融合,堪稱傳世思想魂寶。思想大師的深刻哲理、醒世箴言,是對人類文化的奉獻與恩典。心靈奧秘的求索,靈魂深處的探究,是融入一生的智慧經典。這部書籍,不僅涵蓋了人類具智慧的語言,同時也是人們立身處世的準則:雖然這些經典智慧,在人類各種語言中均有不同譯本,被各國人們所推崇,其主要原因是使不計其數的人受益終生。
康德論人性與道德 目錄
二、道德的修養(yǎng)與訓練
三、道德與良心
四、道德的價值
五、道德與體驗
六、人性的特殊
七、頭上與心中
八、行為的法則
九、實踐的智慧
十、法則與意志
十一、精明與道德
十二、道德的實踐
十三、善意與道德原則
十四、意志的自律特性
十五、理念與興趣
十六、心靈與義務
十七、個人的德性
十八、倫理與法理
十九、向善的力量
二十、向惡的習性
二十一、人性的本質
二十二、道德法則
二十三、善意的謊言
二十四、“需要面前無法律”箴言
二十五、認識的能力
二十六、感情的需要
二十七、享樂的方式
二十八、味覺與想象
二十九、崇高與敬畏
三十、語言的藝術技巧
三十一、生活方式與社交活動
三十二、欲望的張揚
三十三、快樂與煩惱
三十四、忍耐與勇敢
三十五、發(fā)泄與健康
三十六、情欲與本性
三十七、妄想與懶惰
三十八、自然的善與道德的善
三十九、個性與氣質
四十、血質與性格
四十一、面容與性格
康德論人性與道德 節(jié)選
《康德論人性與道德》: 善的意志,并不是因為它所做成的而為善,也不是由于它適宜于達到某種擬議的目的,而是因決意之故而為善,那就是說,它自身就是善的,而且以自身而論,它是被估價為比它在偏愛任何性好中,甚至在偏愛一切性好的總集中所能做到的要高很多?v使有這樣情形發(fā)生,即由于幸運特別不眷顧,或由于繼母般的虐待惡遇,這意志完全無力去完成其目的,即使盡其*大的努力,它也毫無所成,這時只剩下一個善的意志(這善的意志并非只是愿望,但卻是能聚集力量中的一切意志),縱然如此,它也好似珠寶一樣,仍以自己之光而照耀,好似其自身就有全部價值。它是否有用,既不能對這價值增加什么,也不能從這價值中減損什么。好像只是一種鑲嵌物,這足以使我們在普通商業(yè)中更便利地去銷售它,或吸引那些不是精于此道的外行人對它注意,但卻不把它推薦于內行人,也不去決定它的價值! 〉,只是意志本身的絕對價值這種觀念中有某種甚為奇怪的事,即既然普通理性也完全同意這個觀念,然而仍懷疑會發(fā)生:它或許只是高度幻想的產品,而我們也許在指定理性為我們意志的統治者中誤解了自然目的。所以我們將以這個觀點來考查這個觀念! ≡谟袡C的物理構造中,我們預定以下所述為根本原則,即對任何目的沒有其他器官可被發(fā)現,除了那*合適的而且*能適應于目的的器官,F在,在一個具有理性與意志的存在中,如果自然恰當的目的真只是它的保存、它的福利,總之真只是它的幸福,則自然在選擇存在的理性以達到目的,可說是做了一個很壞的安排。因為,這個被造的存在為此目的去做的一切活動,以及它行為的全部規(guī)律,必能因本能而規(guī)劃給它,而那個目的也借著本能比借著理性更確定地達到。在本能以上,如果一定要將理性授與這被眷顧的存在,理性只是服務于存在,可讓它去體會它本性的幸運構造,去贊嘆這幸運的構造,去慶祝它自己在這幸運的構造上面的成功,并去為這幸運的構造而感謝造物主,但卻決不是說理性是為將它的欲望隸屬于軟弱而虛幻的指導之下,而且為這存在干涉自然的目的! 】傊,自然必自戒慎,不讓理性橫加干預實踐的運作,也不讓理性有無根的臆想,以其虛弱的洞見擅自去為自己想出幸福的方案,并想出達到幸福的手段。自然不只理會目的的選擇,也要理會手段的選擇,而且以明智的先見將目的與手段都委托于本能。 事實上,一個有教養(yǎng)的理性越是致力于生活的享受與幸福,這人就越不能有真正的滿足。從這種事實里,在許多人身上(如果這許多人他們坦誠承認這事實),發(fā)生某種程度的理論厭惡,即痛恨理性,特別是在那些對使用理性*有經驗的人身上是這樣,因為這些人甚至從科學引出一切利益之后,事實上只負荷了更多的苦惱在他們的肩上,而并不是對幸福有所獲得,所以,他們就終于嫉妒(而不是輕視)一般人的較通常的行徑,這一般人是聽任本能的指導,而且不讓理性影響他們的行為的?墒俏覀円脖仨毘姓J這一點,即那些想把理性所給予我們的利益贊頌極力降低,甚至把這降至為零的人們判斷的善不高興或不感恩,卻是在判斷的深處藏有這樣的觀念,即我們的生存有不同的目的,理性正是指向這目的,而并不是指向那幸福,因此,這較高貴的目的必須被認為是*高的條件,而人們的目的必須移后! ±硇栽谝庵镜膶ο笠约拔覀兊挠蟮臐M足上,不足以用確定性去指導意志,就此指導這一目的,那一植根很深的本能卻能以更大的確定性來導致此目的?v然如此,但因為理性是當作一個實踐機能而賦予我們,也就是當作一個“在意志上有影響力”的實踐機能而賦予我們,所以,由于承認大自然一般的說法,在她的能量的分配上,已能使手段適宜于目的,因此理性的使命也必須去產生意志,這意志也為善,不只是當作獲得某種別的東西的手段而為善,而且其本身就是善。而對這樣的意志,理性是絕對必要的,因為大自然在別處已能把那些能量分配得很適宜于它們所要的功能,所以理性的恰當功能必須去產生一個自身為善的意志,而不是一個只當作工具而為善的意志。這個意志,雖不是唯一一個完整的善,卻必須是究其極致的善,必須是其余的每一善的條件,甚至是幸福的欲求的條件!
康德論人性與道德 作者簡介
伊曼努爾·康德(1724—1804),出生和逝世于德國柯尼斯堡,拉脫維亞裔德國哲學家、作家,德國古典哲學創(chuàng)始人,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并開啟了德國古典哲學和康德主義等諸多流派?档率菃⒚蛇\動時期很后一位主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調和了勒內·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弗朗西斯·培根的經驗主義,被認為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后,西方擁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