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習錄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
>
素書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價值
-
>
王陽明全集(全四冊)
-
>
生活與憶念
-
>
名家小全集(4冊)
哲學有何用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218137070
- 條形碼:9787218137070 ; 978-7-218-13707-0
- 裝幀:80g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哲學有何用 本書特色
1.英國知名道德哲學家瑪麗·米奇利經(jīng)典之作,告訴我們?nèi)祟惤K將會走向何方。 2.直面當下人類思想焦慮和困惑,生活中的一切疑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 3.瑪麗·米奇利生前被公認為全享譽世界50位在世哲學家之一。 4.《哲學有何用》是作者99歲時力作,涵蓋其畢生的世道人情、學問思考。 5.人生的意義何在? 我們的意志是自由的嗎? 為什么要對哲學感興趣呢? 哲學只是一門研究細節(jié)的學科嗎? 哲學與歷史、文學甚至宗教有一些相似之處? 研究哲學的目的是為了個人利益和造福人類生活嗎? 6.當代科學、宗教和哲學爭論不休,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在此背景下,瑪麗·米奇利探討了我們是否仍然需要用哲學來思考意義、知識和價值等重大問題。 7.瑪麗·米奇利是20世紀重要的道德哲學家之一,也是*早認真思考我們對動物和環(huán)境的道德責任的思想家之一。她留下的遺產(chǎn)肯定會激勵許多世代的哲學家,特別是這個領(lǐng)域的女性。 ——布魯姆斯伯里出版公司(英國知名出版社,曾出版《哈利·波特》系列暢銷書)8.哲學家閉上眼睛的那一刻,也正是他憑借另一雙學術(shù)的眼睛注視世間萬物,注視生靈的開始。 9.未經(jīng)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過,所以我們一定要讀哲學!
哲學有何用 內(nèi)容簡介
《哲學有何用》是英國倫理學家瑪麗·米奇利的全新哲學專著。人類為什么需要哲學呢?*顯而易見的答案是——哲學可以解釋不同思維方式之間的關(guān)系。在人類發(fā)展過程中,人類的思維方式多種多樣,不管我們嘗試解決的難題是什么,思維方式的關(guān)系問題一直讓我們困惑不已。當代科學、宗教和哲學爭論不休,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面對當下人類的思想焦慮和困惑等問題,米奇利提出了一系列解決之道。
哲學有何用 目錄
**部分??尋找線索 1
我們的腦海里都儲存著很多碎片,不系統(tǒng)、不完整、不能解釋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每個人都試圖將這些碎片拼貼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圖案,以便解釋各類終極問題,這就是哲學的使命。
**章??引論 2
第二章??思想會過時嗎 6
第三章??什么是研究 13
第四章??方法的沖突 19
第五章??擺明問題 29
第六章??物質(zhì)是什么 33
第七章??有關(guān)量子的問題 39
第八章??什么是進步 45
第九章??視角與悖論:盧梭與智力炸藥 54
第十章??約翰·穆勒和各式各樣的自由 57
第十一章??對容忍的理解 62
第二部分??關(guān)于科學的誘惑觀點 65
假如有一幅世界圖像,那么,這幅圖一定是不同角度透視整體世界,讀懂這幅圖,意味著我們掌握了透視功能,可以把握未來。這就是哲學和其他學科的*大差別。
第十二章??世界圖像的力量 66
第十三章??歷史不會消亡 73
第十四章??科學主義:新型鎮(zhèn)靜劑 78
第三部分??愚昧與機器崇拜 89
隨著科技的進步,自然科學指引發(fā)展新方向,人們對神明的崇拜逐漸削弱。與此同時,機器走入大眾視野,由此帶來的是對機器的狂熱崇拜。這樣的擔心是否多余?
第十五章??力量斗爭 90
第十六章??迷失的人類 109
第十七章??神諭 116
第四部分??奇點和宇宙 119
2035年的一天,人工智能會超越人類智慧嗎?如果人類被越來越依賴的所統(tǒng)治,我們終將走向何方?在自然科學盛行的當下,重視意識的作用才是人類的終極出路。
第十八章??什么類型的奇點 120
第十九章??能測量智力嗎 129
第二十章??什么是唯物主義,什么是物質(zhì) 139
第二十一章??對客觀的狂熱崇拜 147
第二十二章??物質(zhì)與現(xiàn)實 156
第二十三章??科學主義的神秘性 160
第二十四章??奇怪的世界圖景 173
結(jié)語??一個世界,多扇窗口 185
參考文獻 192
哲學有何用 節(jié)選
哲學的目的是什么?哲學討論的對象是什么?我們正在努力做的是什么? 我們既不是一無所有,從頭開始,也不是將各種觀點一覽而過。如今有些觀點模糊混亂,讓人費解。人們一直在尋找可以幫助我們解釋這些觀點的因素,比如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背景。有些觀點在曲折中發(fā)展,零零散散但又不失公正,人們需將其歸納為一種模式——一種可以解釋一切的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模式趨于完善,我們有望稱之為哲學。 但事實并非總是如此。 有時,我們想拼好一幅復(fù)雜的拼圖,但這幅拼圖中卻混有取自不同拼圖的零片;有時我們還想給各種各樣的構(gòu)想塑造同一種形狀。的確,人類一直在做這些事情,因為人類從一開始就有意識。人類的腦海中一直有一些不完整的世界圖像以及各種框架,這些框架中附加著零碎的經(jīng)驗碎片以及各類學科,如地質(zhì)學、歷史、數(shù)學、天文學等等。但這些框架不是自發(fā)地融合在一起,而是通過不同的渠道,或不同的社會團體相結(jié)合。每個社會團體有自己的思維框架,這些團體在我們看來也許很陌生,甚至彼此懷有敵意。 由此看來,即便現(xiàn)代物理學理論*初的發(fā)展離不開一群虔誠的教徒,但是,當代物理學家也許即便絞盡腦汁,也不知道到底要將其他人的宗教信仰安放于何處……此外,出于選擇的需要,即使在我們自己的宗教或科學分支領(lǐng)域內(nèi),也要面臨再次分裂。的確,一開始讓人類產(chǎn)生質(zhì)疑的點也是當代人爭論之所在,要解釋這個問題,只有兩種解決方法?茖W家的任務(wù)是發(fā)現(xiàn)(Discovery),這是普遍共識。我們正致力于新發(fā)現(xiàn),即唯一的*終的答案。 探索量子 從兩個角度解釋量子理論而產(chǎn)生的分歧一直是量子理論的難點。從波的角度解釋,還是從粒子的角度解釋呢?哪種角度更好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并不簡單。科學家要經(jīng)過大量計算,再從中做出選擇。回答這個問題不只是選一種科學家偏愛的解釋,更是要構(gòu)建宏觀背景,即世界圖像。 即便是再普通不過的問題,也會涉及構(gòu)建宏觀背景。比如:地球是平的還是圓的?現(xiàn)在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圓的,但是人類光憑肉眼是看不出來的。如果接受了地球是圓的這個說法,我們就會不斷地引申問題,比如地球為什么是圓的?如此一來,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解釋宇宙其他部分的性質(zhì)及地位和大自然的性質(zhì)及地位。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待這些問題,也不能只是在當代爭論者提出的兩個方法中選一個。相反,科學家研究的是地球作為一個整體的性質(zhì)。地球是一個多元化星球,這里有花鳥蟲魚、人類,還有神秘的地核。人類不僅僅是中立的觀察者,從旁觀者的角度提出問題,更是與地球息息相關(guān)的生命,因為人類也是地球家園的一部分。尤其是現(xiàn)在,我們要從整體出發(fā),在這幅巨大的生命地圖上,將科學建議安放在正確的位置。 新發(fā)現(xiàn)疊加新發(fā)現(xiàn),這種固定的發(fā)展順序是科學的發(fā)展模式。相反,哲學的發(fā)展脈絡(luò)不是一條直線。哲學要應(yīng)對不可預(yù)測的事件,應(yīng)對生活模式改變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緊急事態(tài)。 我們不用哲學解決有固定模式的問題。哲學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的思維方式,這對我們不斷探索千變?nèi)f化的世界有極大幫助。世界,包括人類自身一直處于發(fā)展變化之中,因此,哲學永無止境。哲學的目的就是幫人類渡過當下難關(guān)。哲學與科學不是競爭關(guān)系,現(xiàn)實中的主流觀點也與這一觀點相契合。哲學的目的就是構(gòu)建能夠更好地將各種觀點,包括科學觀點聯(lián)系起來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聯(lián)結(jié)各門科學,也將科學與其他生命聯(lián)系起來。那么,若觀點要與時俱進,是不是也要一直進行改造呢? 拋舍過去 有段時間,我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思想會過時嗎?那時,我聽說,在某些大學,除了近二十年的哲學著作,以往的哲學著作都不作為教學內(nèi)容。當然,傳聞?wù)婕匐y辨,但可以明確的是,這種現(xiàn)象或多或少是存在的。聽說在美國,汽車保險杠貼紙上面寫著:向哲學史說“不”。普林斯頓大學吉爾伯特·哈曼 教授的辦公室門外貼著一份告知,對此現(xiàn)象作出回應(yīng)。而且,“哲學史”這個專有名詞,含義已發(fā)生改變。現(xiàn)在,“哲學史”指的不只是從歷史的角度研究哲學,還指老一輩哲學家研究的哲學。哈曼認為,就不該讀這些標語,也不必把標語當真。牛津大學也流傳著類似的言論。劍橋大學的朋友告訴我,劍橋的情況還沒有那么嚴峻,但是仍讓人憂心忡忡。*近,一個學生告訴我朋友,整個研究生生涯,他都沒有讀過亞里士多德、笛卡爾或者康德。友人嘆息:“真是心碎了! 我也心碎了。但是我們要知道為什么心碎,也要知道那些導(dǎo)致這種變化的人,他們有何居心?他們對意識的工作機制有新論斷了嗎?他們是否也對研究數(shù)學的歷史,或歷史學的歷史抱有敵意?在這些人看來,“輝格黨歷史”是否是無足輕重的研究?“輝格黨歷史”指的是一種自我陶醉式的研究,其含義是:過去是為了燦爛的現(xiàn)在所做的準備。這一觀點在1688年“光榮革命”后突然流行開來。 對上述觀點感到驚訝的同時,我回憶起撒切爾夫人當政時(1975-1990)發(fā)生的一些事情,那時,削減風暴 首次席卷倫敦的大學。政府鄭重地通知校方,要節(jié)省開支。校方認為,*快的辦法就是停辦幾門學科。這樣做就能讓校方免于與強硬的政府陷于尷尬對立的局面。當時,“卓越研究中心”這一說法正流行,停辦幾門學科也可以與“卓越研究中心”的神秘性相契合!白吭窖芯恐行摹睉(yīng)該建在實力雄厚的大學,因為,在這些大學,某些學科的研究已經(jīng)相當完善,不需要其他科系予以協(xié)助。理想的狀態(tài)應(yīng)該是這樣的:在英國,所有物理學研究集中在曼徹斯特大學,所有經(jīng)濟學研究集中在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所有哲學研究(如果仍有必要)集中在牛津大學。 哲學已沒落? 哲學已沒落的說法已成勢頭。哲學系規(guī)模小,確有一些大學已停辦哲學系。英國有八所大學停辦哲學系(紐卡斯爾大學于1986年停辦哲學系,此外,冶金學和所有斯堪的納維亞語言學科一同停辦)。哲學系接二連三終止教學,這未免有些過分。令人驚訝的是,沒有人站出來批評停辦哲學系不符合常理。沒有人聲援哲學這門學科,指出它非常重要,有必要在大學開設(shè)課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停辦哲學系,大學就不能稱之為大學。我將在本書闡釋這句話的意義。 心中怒火難以平息,我給很多當時聲名顯赫的哲學家寫信,敦促他們:“做點什么吧,給《泰晤士報》寫信吧(當時確實有人這么做了)。讓大家知道哲學的重要性!钡牵瑳]有多少人響應(yīng)。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阿爾弗雷德·艾耶爾 。他有一本書,名叫《語言、真理與邏輯》,書中勸告廣大知識分子,哲學只是浪費時間而已。還有兩封回信讓我瞠目結(jié)舌,我沒留著這兩封信,因為我非常生氣,但是,我還清楚地記得信中內(nèi)容。 **封信來自牛津大學著名哲學家邁克爾·達米特 。他直截了當?shù)馗嬖V我,保留過時迂腐的學科才是錯誤的。他認為,哲學是一門嚴肅且高度專業(yè)化的學科,哲學只能在適合哲學本身的高度進行研究。用非專業(yè)方法研究哲學就是做無用功,甚至會產(chǎn)生消極影響。達米特所說的“合適的高度”顯然來自他之前寫過的文章,其中有一段很著名的話,說的是隨著“現(xiàn)代哲學研究的邏輯和分析體系”的崛起,“哲學研究的對象”得以*終確立。分析對象就是分析思維結(jié)構(gòu),因而,唯一正確的方法就是分析語言。如我所料,他認為語言學分析對技術(shù)的追求越來越多——更像核物理學研究——只有經(jīng)過專業(yè)訓(xùn)練的人才能勝任。 第二封信同樣來自牛津大學——這封信更是火上澆油,因為它來自一位我非?春玫恼軐W家——彼得·斯特勞森 。他的觀點著實跑題太遠。斯特勞森說他不同意我的觀點。我的觀點是:哲學關(guān)乎社會發(fā)展,所以哲學應(yīng)該得到重視。斯特勞森認為,這就是在貶低哲學:發(fā)展哲學是為了哲學本身,重視哲學也是為了哲學本身……他好像沒有理解,我的觀點并非圍繞哲學本身的價值,而是現(xiàn)在誰會得到研究哲學的機會這種有實際意義的問題。牛津真是夠了。 目的 這兩封信引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哲學的目的、意義或研究對象到底是什么?實際上我們正在努力做的是什么?腦中靈光一現(xiàn),我想起蘇格拉底曾說過,思維懶惰威脅人類生存,但他并未提到?jīng)]有反省的思考或未經(jīng)細究的言語同樣后患無窮。蘇格拉底在*后一場演講中為性命辯護,在*后一段,他告誡人們,不知反省的生命不值一活(anexetastos bios)。從整體審視生命、理解生命,為人生答疑解惑,化解矛盾,一直以來,這就是傳統(tǒng)哲學的主要任務(wù)。只是近年來,一種異于傳統(tǒng)哲學研究的模式流行起來。這種模式仿照物理學研究,有人尊稱這種模式為研究(Research)。 在物理學研究領(lǐng)域,科學家通過實驗有所發(fā)現(xiàn),接著又有所發(fā)現(xiàn),科學上的進步有時可以看做是一連串事實的簡單堆積。人們單純地以為這樣就能笑到*后,開辟光明前景,拿到德高望重的諾貝爾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跨過的障礙僅僅是流逝的興趣。與科學研究無關(guān)的東西就會被丟棄。很多物理學家對以往的物理發(fā)現(xiàn)不大感興趣。物理學家總是著眼于下一項發(fā)現(xiàn),這樣他們就能在*新期刊上發(fā)表獨家發(fā)現(xiàn),做“尖端(cutting-edge)”弄潮兒,“尖端”這個隱喻真是有趣?茖W家腦中的研究是如何“切割(cutting)”的呢?或許,像雕塑、手術(shù)抑或是屠宰?無論如何,這樣看來,科學的目標可真的是慘不忍睹——拋棄一切無關(guān)的因素,抹去骯臟的、遮擋視線、阻礙人類打到獵物的污漬。這當然算不上創(chuàng)造性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現(xiàn)指的是理解世界的新方法。 若想知道如何用哲學解決問題,那么花一點時間向真正的哲學家請教絕對不虧,比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馬爾克·奧列里烏斯、霍布斯、休謨、尼采、威廉·詹姆斯,因為這是他們的專業(yè)。而且,用哲學解決問題的腳步永不停滯。首先,哲學可以化解分歧,即人類生活的分歧,它就像是島嶼與大陸之間的距離,永遠存在。人與人的誤解總有現(xiàn)實理由,觀點不同也會輕易擾亂理智,比如理性與感性、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邏輯分歧。因此,人類永遠需要工程哲學 (philosophical engineering)。
哲學有何用 作者簡介
瑪麗·米奇利( Mary Midgley,1919—2018),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哲學高級研究員,20世紀道德哲學家之一。寫作廣泛,涉及人性、科學道德、動物以及環(huán)境等,著作有《獸與人》《心與思想》《惡意》《動物的重要性》《你是幻覺嗎?》等。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煙與鏡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