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頭顱記
-
>
食南之徒
-
>
外國文學名著名譯叢書:漂亮朋友
-
>
(精)我們八月見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0冊:1972-1974
-
>
故事會;刀客
-
>
刀鋒
愛之逃遁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1、 施林克是當代德國屈指可數的享有國際聲譽、擁有現象級暢銷書的小說家,曾獲德國格勞澤推理小說大獎,每部作品都有多種語言版本,代表作《朗讀者》有超過三十種語言的版本,是**本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的德語小說,曾獲德國漢斯·法拉達文學獎、法國洛爾·巴塔永翻譯文學獎和德國《世界報》文學獎,由小說改編的電影獲2009年電影金球獎、奧斯卡金像獎。施林克也是德國深具國民度的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出版都會登上德國暢銷書排行榜,引發(fā)熱議!独首x者》及改編電影的影響力為施林克在中國累積了普遍的知名度。 2、 《愛之逃遁》是施林克的短篇小說集代表作,德文原版歐洲發(fā)行,德文版、英文版多次再版,曾獲選《明鏡周刊》*暢銷圖書,是兼具故事性與深刻性的作品。收錄的七篇小說以日常生活展開故事,講述人在現實要求與內心訴求沖突時的糾結,探究愛之下的隱情,內容又各有側重,各有話題性,涉及二戰(zhàn)反思、罪與罰、種族分裂、情感困惑、親緣關系、婚姻問題、選擇權、職業(yè)價值等,有對歷史的追溯、過往的反思,又有對現實的剖析,有我們熟悉的日常。
愛之逃遁 內容簡介
《愛之逃遁》是德國當代文壇的重要作家、小說家、暢銷書作家伯恩哈德·施林克的短篇小說集,收錄短篇小說七篇,講述的七個獨立故事有著共通的主題——愛之下的隱情。 故事一講述一個男人自幼年就被父親收藏的一幅神秘畫作吸引,長大后終于了解到畫作背后的秘密是父親在戰(zhàn)爭中的爭議身份。故事二講述一位來自西柏林的男人與一對東柏林的夫妻的尷尬友情。故事三是一個男人在妻子去世后發(fā)現多年的和諧婚姻下是妻子與另一個男人的戀情,他開始追蹤這個男人。故事四講述一位事業(yè)有成的建筑師周旋于三個女人之間,后來決定抽身而出,卻遭遇離奇變故。故事五講述一名父輩曾親歷戰(zhàn)爭的德國學生與猶太裔美國女孩相戀,屢屢受困于信仰的差異、歷史的陰影。故事六講述一位停戰(zhàn)觀察員,又一次踏上了危險的征程,他開始懷疑自己作為和平使者的角色,愧疚于自己未盡到做父親的責任,與兒子關系冷漠。故事七講述一個年過五十的德國男人與妻子感情日漸冷淡,決定一起去美國旅游作為銀婚紀念,借此拉近兩人關系,可一路上他猶豫不決,途中場景與他多年來反復出現的夢境重合,他中途下車,離開了妻子。 愛是如何發(fā)生又是如何結束的,誤會的產生與解除、欺騙的進行與真相的揭示,這些過程中的種種迂回,這是七個故事的男主人公經歷的事,他們面對的則是更為清醒、更為勇敢的女性。
愛之逃遁 目錄
女孩與蜥蜴
外遇
另一個人
甜豌豆
切割
兒子
加油站的女人
愛之逃遁 節(jié)選
女孩與蜥蜴 一 這幅畫畫的是一個和蜥蜴在一起的女孩,他們在對視,又沒在對視,女孩用信賴的目光注視著蜥蜴,蜥蜴用模糊卻閃閃發(fā)光的眼睛注視著女孩。女孩半倚半臥在一塊長滿青苔的巖石上,凝神遐想。萬籟俱寂,就是在同一塊巖石上的蜥蜴也紋絲不動。蜥蜴抬著頭,吐著舌頭。 “猶太姑娘!泵慨斈泻⒌哪赣H談到畫上的女孩時就這樣說。當父母發(fā)生爭吵,父親站起來要退卻到墻上掛著這幅畫的書房時,母親便會喊道:“去見你的猶太姑娘吧!”有時她會嚷道:“這幅猶太姑娘的畫一定要掛在這里嗎?畫下面的男孩子一定要與這個猶太姑娘睡覺嗎?”這幅畫掛在長沙發(fā)椅上方,中午,父親看報紙時男孩就在沙發(fā)上睡午覺。 他不止一次地聽到父親向母親解釋那個女孩不是猶太姑娘,那頂緊緊地扣在她的一頭棕色鬈發(fā)上的、幾乎被頭發(fā)遮蓋住的紅色絲絨帽并不是宗教和民俗的標志,而是時髦的標志!芭敃r都是那樣穿戴。再說,猶太人是男人戴帽子,女人是不戴的! 那女孩穿著一條深紅色的裙子,一件黃色襯衣,下半部是淺黃色,上半部為深黃色,活像一件后背的帶子沒有系緊的緊身胸衣。女孩把她圓溜溜的小胳膊放在巖石上,支撐著下巴,衣服和身子的很大一部分都被巖石給遮擋住了。女孩看上去有八歲的樣子,一副孩子的面孔,但是,那眼神,那豐滿的嘴唇,那覆蓋在額頭、垂到肩和后背的一頭長發(fā)卻讓人感覺她不是孩子,是女人。面頰及太陽穴上的發(fā)影是個秘密,裸露的上臂消失在鼓起的、黑洞洞的袖子里,這又是一種誘惑。那塊巖石和一個小海灘后面的大海一直延伸到地平線,大海翻卷著巨浪,陽光穿透烏云,使部分海面和女孩的臉及胳臂閃閃發(fā)光。大自然充滿了激情。 難道這一切都是諷刺?包括激情、誘惑、神秘以及那個孩子身上的女人味?諷刺是那幅畫不僅讓男孩著魔而且讓他迷惘的理由嗎?他經常不知所措,當他的父母吵架時他不知所措,當他的母親提出尖銳問題時他不知所措,當他的父親抽煙、讀報、顯得放松和從容不迫時他不知所措,當書房里充滿這種氣氛時,男孩不敢走動,幾乎連大氣都不敢出。此外,母親對猶太姑娘的冷嘲熱諷也令男孩迷惘,他不知道一個猶太姑娘應該是什么樣兒。 二 久而久之,他母親不再提起猶太姑娘了,他父親也不再帶他在書房里睡午覺了。有段時間他必須在晚上睡覺的房間里睡午覺,再后來他干脆不用睡午覺了,他為此而感到高興。他那時九歲,被逼著去睡午覺的時間已經超過了任何一位同學或玩伴。 但是,見不到和蜥蜴在一起的女孩讓他感到很難過。他常常悄悄地溜進父親的書房,為的是看一眼那幅畫,與那個女孩聊會兒天。那一年他長得飛快,他的眼睛已經和那幅畫厚厚的金框一樣高了,后來與畫上的巖石一樣高,再后來就和女孩的眼睛一樣高了。 他是一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可謂人高馬大。當個頭飛長的時候,他笨手笨腳,并沒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相反卻令人生畏。他的同學都怕他,甚至在他們玩耍、打架斗毆而他去幫助他們的時候。他是個不合群的人,這個他自己也知道,但他不知道是他那人高馬大、身強力壯的外表使然,他認為那是他的內心世界造成的。沒有任何同學理解他的內心世界,當然他也沒打算讓任何人這樣做。假如他是個性情溫和的孩子,也許他會在其他性情溫和的孩子中找到玩伴和知己,但恰恰是這些性情溫和的孩子特別懼怕他。 他的內心世界不僅充滿了他在書中所讀到的、在畫或影片中所了解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而且也充滿了外部世界中的各種人物形象。他發(fā)現表面現象的背后還有未被表現出來的東西。他的鋼琴女教師有所隱瞞,深受愛戴的家庭醫(yī)生的友好不是發(fā)自內心,他偶爾與之玩耍的鄰居家的小男孩偷偷摸摸,這些他都覺察到了,而且是在小男孩的偷竊行為、醫(yī)生對小男孩產生愛慕之情和女教師的病變得顯而易見之前很久。對于尚未曝光的事情,他當然也不比其他人覺察得更快更清楚,他也不愿去追蹤這樣的事情。他喜歡任想象馳騁,因為想象出來的東西更豐富多彩,比真情實況更激動人心。 在男孩眼里,家人與外人之間有一定距離,這個距離正好相當于他的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之間的距離。盡管他的父親——本市法院的一位法官——是個腳踏實地的人,但男孩還是發(fā)現,父親對其位置的重要和顯赫感到欣慰,樂意去參加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的定期聚會,樂意對本市的政治施加影響,樂意在教區(qū)被推選為長老。父母也參加本市的社交活動,去參加狂歡節(jié)和仲夏化裝舞會,應邀赴宴,或宴請別人。當然也為孩子過生日,五歲生日請五位客人,六歲生日請六位客人,如此這般。應該做的一件也沒落下,而且都是以五十年代應有的方式——拘泥和疏遠——來做的。男孩感到,家人與外人之間的距離不是這種拘泥和疏遠,而是其他東西。父母好像總是有所保留或有所隱瞞,他們處處留神。當人們講笑話的時候,他們不會馬上笑,而是等到其他人笑了之后才笑;在聽音樂會和看演出的時候,也是在其他人鼓掌后他們才開始鼓掌;在與客人交談時,他們先保留自己的觀點,直到其他人把同樣的觀點說出來,他們才隨之附和幾句。有時父親不得不闡明立場,發(fā)表觀點,這時他會顯得很疲倦。 或許父親只是出于禮貌而不想硬打斷別人的話?當男孩長大了一些,更加清醒地看到父母謹小慎微的言行時,他向自己提出了這個問題。他也在想,父母為什么堅持要擁有自己的私人房間。父母不允許他進入他們的臥室,在他很小的時候就不允許。雖然父母不把臥室的門鎖上,但他們的禁令卻是毫不含糊的,他們的權威是無可爭議的,至少直到男孩十三歲時一直如此。那年,有一天他趁父母不在家,打開房門,看到了兩張分開擺放著的床、兩個床頭柜、兩把椅子、一個木柜和一個鐵柜。難道父母想隱瞞他們不同床共寢的事實嗎?他們想以此使他明白隱私及尊重隱私的意義嗎?至少他們從未不敲門就進入他的房間,而且總是等聽到“請進”之后才進入。 三 男孩不再被禁止出入父親的書房,盡管那幅和蜥蜴在一起的女孩的畫中隱藏著秘密。 當他上中學三年級的時候,老師曾留過一次描述一幅畫的家庭作業(yè),畫可以任意選擇!耙欢ㄒ衙枋龅漠嫀韱?”一位學生問道。老師做了個不用的手勢!澳銈儜敯涯欠嬅枋龅檬刮覀冏x文如看畫!睂δ泻碚f,描述和蜥蜴在一起的女孩那幅畫是理所當然的了。他為此而感到高興,他為能夠仔細地去觀察,去用詞句傳達并將在老師和同學們面前介紹那幅畫而感到高興。他也為將要坐在父親的書房里而感到高興。書房面向一個狹窄的院子,白天的光線和街道上的嘈雜聲到這兒都變弱了,靠墻擺滿了書架和書,房間里籠罩著一股濃濃的、嗆人的煙味。 父親沒有回家吃午飯,母親吃過午飯之后馬上就進城了。這樣,男孩沒有征得任何人的許可就坐到了父親的書房里,邊看邊寫起來:“在畫上可以看到大海,大海的前面是一片沙灘,沙灘的前面是一塊巖石,或許是一座沙丘,上面是一個女孩和一只蜥蜴!辈,老師說過,描述一幅畫要從前景到中景再到背景!爱嫷那熬笆且粋女孩和一只蜥蜴在一塊巖石或沙丘上,中景是一片沙灘,從中景到背景是大海。”那是大海嗎?大海在波動嗎?但是大海不是從中景向背景波動,而是從背景向中景波動。此外,中景這個詞聽上去真難聽,前景和背景聽上去也好不到哪兒去。而且那女孩——是女孩嗎?關于那女孩要說的就這么多了嗎? 男孩又重新開始!爱嬌嫌幸粋女孩,她在看著一只蜥蜴!边@還不是關于那個女孩的全部。男孩繼續(xù)寫道:“女孩臉色和胳膊蒼白,有一頭棕色的頭發(fā),上身穿的服裝有點淺淡,下身穿了件深色的裙子!本褪沁@樣他還是不滿意。他又重新寫道:“畫上畫著一個女孩在看一只蜥蜴怎樣曬太陽!边@對嗎?那個女孩在看著蜥蜴嗎?難道她不是在越過它而遠望,或穿過它而透視?男孩一時舉棋不定,后來覺得無所謂,因為他在**句話的后面接著寫道:“女孩很漂亮。”這句話沒錯,從這句話起,他的描述開始順暢起來。 “畫上畫著一個女孩在看一只蜥蜴怎樣曬太陽,女孩很漂亮。女孩的臉很清秀,額頭很光滑,鼻子筆直,上嘴唇上有一塊凹痕。她有一雙棕色的眼睛,一頭棕色的鬈發(fā)。這幅畫實際上就是畫的這個女孩的頭,其他一切都不那么重要,譬如蜥蜴、巖石或沙丘、沙灘和大海! 男孩感到很滿意,F在他只須把這一切分別插到前景、中景和背景中去。他對用了“譬如”這樣的字眼感到自豪,它聽上去很雅,像成年人用的詞。他為女孩的清秀漂亮感到自豪。 當他聽到父親在開起居室的門時,他坐著沒動。他聽到父親放下文件包,脫下大衣掛上,向廚房和起居室里張望了一下,然后去敲他房間的門。 “我回來了!”他大聲說道,然后把散放的草稿整整齊齊地放在一個本子里,并把自來水筆放在旁邊。父親的寫字臺上原本擺放著卷宗、紙張和筆。 “我坐在這兒是因為老師給我們留了一個描述一幅畫的作業(yè),我正在描述這幅畫!边沒等門完全打開,他已經開始進行解釋了。 父親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澳姆?你在做什么?” 男孩又解釋了一遍。從父親站立的姿勢,從他看畫和看他的眼神,從他皺著眉頭的樣子,男孩意識到自己又做錯了什么!耙驗槟悴辉,我想……” “你已經……”父親在用壓低的聲音講話,男孩想,那聲音馬上就要失控,就要變成咆哮,于是他屈服了。但是父親沒有咆哮,他搖了搖頭,然后坐到一把轉椅上,轉椅位于寫字臺與另一張用來堆放卷宗的桌子中間,男孩坐在這張桌子的另一邊。那幅畫掛在父親背后的寫字臺上面,當時男孩沒敢坐在寫字臺前!霸敢獠辉敢獍涯銓懙臇|西讀給我聽聽?” 男孩開始朗讀,非常自豪,同時又有些害怕。 “你寫得非常好,我的孩子,把那幅畫準確地呈現在了我眼前。但是……”他猶豫著,“這幅畫對其他人來說什么都不是,為其他人你應該描述其他畫! 父親不但沒有對他咆哮,相反卻以信任與和藹的口吻和他交談,這使他感到非常高興,他準備一切按父親說的去做。但是他不明白,為什么那幅畫“對其他人來說什么都不是”呢? “你有時不是也有一些不便告訴別人的事情嗎?難道你做任何事情都希望我們或者你的朋友在場嗎?僅僅考慮到嫉妒這個因素,一個人也不應該把他的寶物展示給別人,因為他們或者會傷心,你所擁有的他們沒有;或者會變得貪得無厭而想要奪你所愛! “那幅畫是寶物嗎?” “這你自己知道,剛才你把它描述得那么美,如數家珍! “我是說它值得讓別人那么羨慕嗎?” 父親轉過身子,看著那幅畫說:“是的,它非常有價值,如果有人產生盜竊之心,我真不知道是否還能保住它。誰也不知道我們擁有它,這樣不是更好嗎?”
愛之逃遁 作者簡介
伯恩哈德·施林克(Bernhard Schlink, 1944— ) 德國小說家、法學家,曾任波恩大學、法蘭克福大學、洪堡大學法學教授,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憲法法院法官。以推理小說開始寫作生涯,曾獲德國格勞澤推理小說大獎。著有十多部小說作品,1995年出版的《朗讀者》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為其贏得世界聲譽。 施林克身兼法學家與小說家的雙重身份,以法理思維、思辯貫通文學書寫,他的小說以呈現人的復雜性,探討人性與秩序的邊界著稱,有著簡潔利落的語言風格、戲劇反轉的故事情節(jié)、細微的多層面情感表達相結合的寫作特色。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