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精)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八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221945
- 條形碼:9787530221945 ; 978-7-5302-2194-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八品) 本書特色
侯登科獎得主、箸名攝影家嚴明文字代表作,“我們喘著氣,為的是那些讓我們喘不過氣的時刻”,胡歌、陳曉卿、張瑋瑋、汪涵、金鵬遠走心力薦,一本關于行路與相遇、命運與抉擇、從眾還是從己的動人之作。1.【破圈之作】--“詩人攝影家”嚴明用文字講述取景框背后的“我”與世界,暢xiao超10萬冊“我愿意和盤托出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以及點點思辨。這本書不教賺錢,不教人如何改變世界,我想談的是關于保本、關于如何不被世界改變!2.【人文關懷】--捕捉人文影像與時代情緒,記錄日常生活的褶皺與荒誕現(xiàn)實的呻吟嚴明懷抱著真誠和純粹行走守望,三峽的農(nóng)民、洋人街的玩偶扮演者、寶豐的大篷車歌舞團,嚴明用敏感關切的目光,在一座山上、一垛墻上、僧侶的衣襟上、鄉(xiāng)野村夫沉默的臉上,找到我們所在的家國“變”與“不變”的故事,這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曾看到或經(jīng)歷過的。3.【理想主義】--跳出標準人生的軌道,把自己放在社會的邊緣,逆流而上探求另類理想在“理想”一詞不再崇高的今日,嚴明的人生卻始終飽含理想主義的赤誠,他曾在教師、樂手、記者等多種職業(yè)身份中輾轉(zhuǎn),直到不惑之年才尋得內(nèi)心真正的所愛。為了別人嗤之以鼻的“理想”,他敢于把自己放在社會的邊緣,敢于走上一條離群從己的艱難道路。4.【攝影創(chuàng)作】--如何建立個性化的攝影風格?拍照前是否需要預設主題?靠攝影營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嚴明沉淀對攝影思維、創(chuàng)作經(jīng)驗、藝術審美等諸多方面的深度思考,對攝影愛好者的共性困惑,報以蕞坦率、真誠的回應。世界讀書日胡歌力薦書目,入圍新京報年度好書書單。新版首度披露多篇旅程手跡與速寫畫稿,精裝珍藏,浪漫重現(xiàn)。
(精)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八品) 內(nèi)容簡介
十年又十年,嚴明數(shù)度轉(zhuǎn)行,幾易人生,他站過鄉(xiāng)鎮(zhèn)高中的講臺,也曾躋身搖滾教父的樂隊,在紙媒輝煌的年代,他進入大報任職,又在三十出頭的年紀,遵從內(nèi)心的熱愛,一紙辭呈離開體制,手執(zhí)一臺相機,從此浪跡江湖。從水汽氤氳的三峽碼頭,到人頭攢動的北方廟會,攝影家在一次次出走中打磨思想與技藝,在一場場不期而遇中感念時代與眾生。
嚴明說,本書“是個機緣,如果可以,我愿意心懷惴惴地說出來。無意告訴別人我走過了多少路,倒是可以讓人知曉我在每一個路口的徘徊,哪怕是讓人看看這個不擅閃躲的人身上留下的所有車轍。這本書不教賺錢,不教人如何改變世界,我想談的是關于保本,關于如何不被世界改變!
(精)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八品) 目錄
我還站在這里
輯一抉擇
我的碼頭
我們都愛米妮
時間的姓名
永不出差
傷心的夔門
胡辣湯與三等艙
屌絲攝影住店指南
錢
輯二思量
誰先動心誰先死
打開正常之門
那些樹是應該砍掉的
“不讓拍”與“不許不讓拍”
藝術是空中的事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阿里車的心事
像薇薇安同志一樣
輯三因果
那個雪天,我被連夜運回中原
出門人
非誠勿擾
我沒有成為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目的地
我*終沒有融入廣州文化
我還是把他帶進了音樂的世界
張二相機店
輯四恩典
基因的故事
給我一枚雌蘿莉
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
我們的審美不拐彎
hello,鐵蛋!
竇娥還冤不冤?
你是怎么走上攝影這條不歸路的?
旅程手跡
那本日記未寫滿
手跡
(精)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八品) 節(jié)選
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
拙是歡樂的關鍵
河南淮陽,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有一個巨大無比的廟會,廟會的主場是伏羲太昊陵和門前廣場,會持續(xù)一個月,人山人海。*近幾年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前去,感受那里的氣勢和神奇。如果說三峽一帶不出兩公里就有神人出沒,那么二月二的淮陽廟會上就能把距離單位“公里”改成“米”,可以說是“一地神人”。四面八方來此祭拜的人中,很多裝扮和表現(xiàn)都相當奇異,他們白天就在廣場上駐扎,擺攤設點有唱有跳,引得眾多人圍觀。我實在喜歡那個地方,總是提前幾天到,在那兒晃蕩,常在那兒一待一天。我們稱伏羲為人文始祖、人王、人祖,他創(chuàng)立陰陽八卦、結繩為網(wǎng)教人漁獵、始造文字、創(chuàng)造樂器……想想這些豐功偉績,后世粉絲們對他的膜拜方式再怎么神奇怪誕,我也不敢報以訕笑了。這是一種朝圣,可能正是奔放和充滿想象力的神奇構成了我們智慧和文化的源頭和生命力。
頭一次去淮陽時,我拍到了兩位扮成仙鶴參加巡游表演的老農(nóng)。乳白色的毛氈布做的連體衣服,背后還有兩片樹葉形的小翅膀,看上去更像兩個孩童;帽頂高高升起的有彈性的脖子連著鶴頭,好像每一次顫顫的抖動都可以作為它是活物的證據(jù);他們那褲腿下的舊舊的黑皮鞋,就顯得有些草率了,讓人感覺渾身的仙氣在*根基處缺了一點講究,漏了些氣。我們知道,鶴的意象在中國古代的繪畫中很常見,但是如此身體力行地穿著鶴衣出現(xiàn),實在是既萌又荒誕,很有超現(xiàn)實之感,真不知道出自他們村里哪一位有愛的巧婦之手。我想,在民間,他們就是這文化的主人,就住在文化的身體里。這正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關注。這兩位老漢的這身行頭,真是又巧又拙,“巧”代表了藝術的水準,“拙”是歡樂的關鍵。
古人說“性有巧拙,可以伏藏”。我們的藝術也會“顯拙藏巧”或“大巧若拙”,它們像陰陽八卦一樣,交叉變幻。我一直覺得我在做的,就是一種“拙事”,執(zhí)拗地拿著老相機和黑白膠卷奔跑于各地,只是在尋找日漸稀少的一點點美好的感念。我無法像國外攝影師那樣,來拍“隔岸觀火”式的中國現(xiàn)實風景,因為那樣并不能讓我的原鄉(xiāng)情懷落到實處。作為國人一分子,作為職業(yè)攝影師,對中國的感悟歸根結底有優(yōu)勢。少小以來一切所學所想,所有能稱得上技藝與情懷的東西,需要一個自然而然的出口。我們的歷史和文化是、也只能是我們做藝術的武器。不過,我在數(shù)年的游歷中發(fā)現(xiàn),潛行在大國血脈中的沉默的優(yōu)美、堅韌的放達、苦楚的浪漫,雖然是點滴的卻又是明確的。那些貫通古今的人情、場景仍在不經(jīng)意間與我的心境暗合,它們樸實的美好,給了我作為一個大國小民的非物質(zhì)的幸福感,我也希望自己能是這種人文氣息的領會者和延續(xù)者,而不是很多人誤以為的觀察者和記錄者。更多時候,我并不為沒有拍成什么照片懊惱,而這些叫作氣息、氣韻的東西顯現(xiàn)的尷尬、局促、荒誕會瞬間讓我心情不暢,像大石壓住胸口。
現(xiàn)實以越來越雷人的姿態(tài)翻江倒海,魔幻現(xiàn)實主義在中國已經(jīng)降格為現(xiàn)實主義。
經(jīng)濟大潮裹挾下,跌撞進這個時代的大國,人、事和景觀到處都在劇變。傳統(tǒng)為現(xiàn)代讓路,太多美好場景、情境正在以令人發(fā)指的速度被改變或消除。中國傳統(tǒng)的人文意境,涉及的不僅是簡單的審美問題,它還包含人的精神、智慧、氣質(zhì)、情懷等一系列對我們的現(xiàn)在和未來都不可丟棄的價值。它們正是在被忽略和被壓擠之下才呈現(xiàn)出荒誕和不易。我的好友,蘭州攝影師劉勁勛總是在看了我的照片拋出一句“嚴妖”,我也挺樂意他這么說,我覺得這種調(diào)調(diào)就是古典與現(xiàn)實荒誕的東西撞擊生成的,我喜歡這種撞擊,早已成癮。
荒誕是現(xiàn)實的呻吟聲
“時尚是年輕的古典,古典是永遠的時尚!
人們手持著外來高科技產(chǎn)品,領受便捷、新鮮、時尚的資訊的刺激,加入到消費主義的全民狂歡,更新、升級、優(yōu)化是我們對未來生活的濃情渴盼,而不知不覺與我們自己含蓄的、風骨的、節(jié)制的、智慧的一切作著了斷。經(jīng)濟軸心飛速運轉(zhuǎn),巨大的離心力讓那些在我們的棲息之所與我們相伴千年、滋養(yǎng)過、溫暖過我們的東西向四面甩開,飛散。社會忙不迭地背棄過去、建構無法降解的新面孔,再也不在意可以保留多少能讓我們記得住的鄉(xiāng)愁。
近些年,收藏業(yè)興盛,大家都喜歡老物件、舊東西。我也常因為一些廟宇太新而不太想進去看,雖然也知道,佛在于靈驗與否,又不在于新舊。但是,我們面對被毀壞、中斷過的東西,當它重新回來時總會選擇懷疑。
我們在戲中常見到在寺廟里許愿的人,懇切地對菩薩說:若能保佑心愿達成,弟子定來還愿,一定“重修廟宇,再塑金身”!雖然是許愿,但從開出的支票來看,可能菩薩自己也是喜歡新裝的,那我們何必堅持認為舊的好呢?可能菩薩也是實用主義,新衣輝煌又耐久,菩薩處理人間事務那么繁忙,是無暇懷舊的吧。同樣有意思的是,香客在廟里捐了香油錢之后跪拜,值班人員會起身擊磬或敲鐘,同時說些祝禱的話,像是給百忙中的佛祖提醒:此人是交了錢的。沒捐錢的我經(jīng)常在旁邊傻看著,想不明白。你看,縱然你心中篤信,在尋求庇佑的路上還是被別人用一點小錢活活抄了近道。
錢能綁定好多事,竟然包括內(nèi)心的事。各地行走,我也驚奇地發(fā)現(xiàn),在很多地方寺廟已經(jīng)被私人承包,自負盈虧。猜想喜新厭舊、見利忘義,都不是菩薩的本意,一定是我們的心上蒙上灰塵。
有道是,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有一年我來到河南滑縣的老爐殿,遠遠看到其中的一間殿內(nèi)供奉著四位威武莊嚴的大神:關公、藥王、財神、二郎神。哪知走近細看,發(fā)現(xiàn)它們只是貼在墻壁上的戶外廣告噴繪畫布。這還不算完,更令我無語的是二郎神的畫像竟然是直接取材于網(wǎng)絡游戲里的造型,并且圖片原文件不夠大,線條邊緣還出現(xiàn)了鋸齒。這樣也能祭拜!看得出畫已經(jīng)舊了,似乎幾位大神已經(jīng)在這兒上班挺長時間了。這又讓我想起早前在重慶長壽縣江邊見到的王爺廟,當時已破敗不堪,只剩個空房子,屋頂還是漏的。進門就看見兩個老太太對著一面墻在念經(jīng),墻上是她們自己畫的三幅極簡單的頭像。而那作為神仙被祭拜的人物頭像,我敢打賭,你一眼就能認出來,它們是天線寶寶。
老爐殿和王爺廟,像是精神災害時期搭建的臨時抗災帳篷,只希望他們的為難能感天動地,引來投資善款,請來真神入駐,還原佛法莊嚴。廟和神像從新舊問題,降格到有無問題,從威嚴跌落為荒誕。能看到這種荒誕,我?guī)缀跏且獞c幸的了,畢竟還有在相信的心,畢竟那些心上還有一層善念的包漿。
荒誕是現(xiàn)實的呻吟聲,一直提醒我們,痛在哪里。
我決定認命
重慶的大佛寺,寺外新平整的土地上飄來了一堵云一樣的花墻,讓我喜愛有加。我在一篇日記里這樣寫:古典和浪漫的情懷,分明還行在這片土地上,還飄在天空中,還流淌在那位決定這么干的工匠身上。很多人看到這張照片會提出荒誕感這個詞,是的,有荒誕感的,但它也是有浪漫的姿態(tài)的。我認為荒誕感也是現(xiàn)實的一部分,傳統(tǒng)的去與留,變與不變的掙扎會通過荒誕感顯現(xiàn)出來,它們也是這個時代的心電圖,昭示著我們精神的挺拔與萎靡,隱忍與超脫。內(nèi)在基因遺落得過多,長相就會不再有特色。各地樣貌趨同,是作為攝影師的我走了那么多地方*怕的事。如火如荼的上樓工程、造城運動在釜底抽薪般地慢慢毀了我的神游大夢。各個城市都變得越來越像:差不多的建筑、差不多的廣場,掛著差不多的廣告畫的商城和街道,一切都讓我常常忘記身在何處。哪怕是到很西部、很北方的城市,街上廣告牌上的明星也是一樣的,不斷能見到他們在各地兜售著美酒與家私、西裝和電動車。耳朵邊飄來的流行金曲也是一樣的,他們哭號著孤獨但誓不落伍……這個世界真的被扯平了,很平很平。
建筑學者黃居正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他曾在瑞士蒙特卡羅索小想讓后來人只能在我們的影像中游園驚夢。都說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而這就是我們的時代。與它相遇,不是緣分,是我們的命。
我決定認命。
因為,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
(精)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八品) 作者簡介
嚴明,攝影家。70后,安徽定遠人。大學學的是中文,畢業(yè)后曾做過中學老師、搖滾樂手、雜志編輯、唱片公司企宣、報社記者。2010年辭去公職,現(xiàn)生活在廣州。2014年—2015年出版有攝影隨筆集《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大國志》及同名攝影畫冊;2018年憑借《我在故Gong修文物》獲第2屆京東文學獎年度傳統(tǒng)文化圖書獎;2019年出版攝影隨筆集《長皺了的小孩》;2021年出版攝影作品集《昨天堂》。攝影作品由多家藝術機構及海內(nèi)外收藏家收藏。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