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wǎng)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近現(xiàn)代中外因明研究學術(shù)史(全2冊)

近現(xiàn)代中外因明研究學術(shù)史(全2冊)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時間:2023-06-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172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359.6(6.2折) 定價  ¥580.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近現(xiàn)代中外因明研究學術(shù)史(全2冊)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5822793
  • 條形碼:9787545822793 ; 978-7-5458-2279-3
  • 裝幀:精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近現(xiàn)代中外因明研究學術(shù)史(全2冊) 本書特色

因明是世界邏輯三大淵源之一,與中國名辯、希臘邏輯鼎足而立。因明源于印度,盛于中國,在盛唐時期就由玄奘門人及其后嗣弘傳于新羅國(古朝鮮)及日本。近代以來,因明研究更向歐美學界拓展。但是,我國的因明傳承曾一度式微,至明清幾成絕學。嗣后于清末至民國時期雖有中興,后又復歸沉寂。然因明畢竟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之一,故中國社會科學院近年將因明學列為亟待搶救的絕學學科。本研究課題的時間跨度為近現(xiàn)代,約一個半世紀。分前言、引論、正文四編,包括因明產(chǎn)生、嬗遞和東漸的歷史,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漢傳因明研究學術(shù)史,1949年以來因明研究的學術(shù)史,藏傳、蒙傳因明研究學術(shù)史,以及印度、日本、歐洲和俄羅斯、美國、蒙古國的因明研究;附錄有《中國學者的因明論文目錄》。全書整體結(jié)構(gòu)清楚、邏輯嚴密、敘述清晰、史料豐贍,具有史與論、概略與具體結(jié)合得較為完整的學術(shù)和形態(tài)特色。

近現(xiàn)代中外因明研究學術(shù)史(全2冊) 內(nèi)容簡介

因明是世界邏輯三大淵源之一,與中國名辯、希臘邏輯鼎足而立。因明源于印度,盛于中國,在盛唐時期弘傳于朝鮮半島及日本。近代以來,因明研究更向歐美學界拓展。但是,我國的因明傳承曾一度式微,至明清幾成絕學!嗣后,于清末至民國時期曾有中興,后又復歸沉寂。作為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之一,近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將它列為亟待搶救的絕學學科。
本書時間范圍為近現(xiàn)代,約一個半世紀。分序言、前言、引論、正文四編,包括因明產(chǎn)生、嬗遞和東漸的歷史,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漢傳因明研究學術(shù)史,1949年以來因明研究的學術(shù)史,藏傳因明、蒙古因明研究學術(shù)史,以及印度、日本、歐洲和俄羅斯、美國、蒙古國的因明研究;附錄有《中國學者的因明論文目錄》。

近現(xiàn)代中外因明研究學術(shù)史(全2冊) 目錄

上冊
序言
前言
引論 佛教邏輯的淵源、沿革與東漸 27
**章 古印度佛教邏輯的歷史 27
**節(jié) 古印度早期的兩部邏輯文獻 27
第二節(jié) 從足目至世親 28
第三節(jié) 陳那與商羯羅主 29
第四節(jié) 法稱及其后學 30
第二章 佛教邏輯傳入中國的三個時期 31
**節(jié) 古因明的傳入 31
第二節(jié) 新因明的傳入 32
第三節(jié) 藏傳因明的崛起
第三章 因明由中國傳入新羅(古朝鮮)和日本
**節(jié)新羅(古朝鮮)的法相宗與因明研究 37
第二節(jié) 日本古代的因明研究 38
一、接受期 39
二、探索期 39
三、成熟期 41
**編 晚清及民國時期的因明學研究 47
**章 漢傳因明之回歸與初習 47
**節(jié) 日僧顯常、慈周寄贈佛典的嘗試 47
第二節(jié) 楊文會刊行因明典籍 48
一、楊文會對佛學之弘揚 49
二、南條文雄贈書始末 51
三、楊文會對復興漢傳因明之貢獻 54
第三節(jié) 晚清名士對因明學之重視與提倡 58
一、宋恕與因明學研究 58
二、夏曾佑、蔣智由對因明學之重視 63
三、梁啟超之比較研究 66
四、章太炎與因明學研究 69
第四節(jié) 胡茂如譯大西!墩摾韺W》 74
一、大西祝及胡茂如之生平 74
二、《論理學》有關(guān)因明學的主要內(nèi)容 74
三、大西祝由同品除宗而引發(fā)的一系列誤解 77
四、余論 81
第二章 因明學研究之肇始(民國初期) 82
**節(jié) 樊柄清及其《明因明》 82
一、生平及其學術(shù) 82
二、《明因明》對因明學研究的普及作用 82
第二節(jié) 謝無量及其《佛學大綱》 85
一、生平及其學說 85
二、因明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及其不足 85
第三節(jié) 梁漱溟及其《印度哲學概論》 87
一、生平與學術(shù) 87
二、《印度哲學概論》中的因明學說 87
三、《唯識述義》對現(xiàn)量、比量之研究 89
第四節(jié) 呂澂與梁漱溟關(guān)于現(xiàn)量、比量之論諍 90
一、呂澂對梁漱溟之批評 91
二、梁漱溟之自我辯護 91
第五節(jié) 《新潮》有關(guān)因明之論諍 92
一、陳嘉靄及其《因明淺說》 92
二、梁漱溟與陳嘉藹之答諍 94
三、馮友蘭與陳嘉藹之答諍 96
四、梁漱溟與傅斯年之答諍 97
五、因明答諍的余波 98
六、因明論諍的意義 99
第三章 因明學研究之活躍期(二十年代) 100
**節(jié) 支那內(nèi)學院之研究 100
一、歐陽竟無與因明學研究 101
二、呂澂與章太炎關(guān)于現(xiàn)量、比量之論諍 116
三、支那內(nèi)學院之藏學與因明學研究 120
四、梵藏之學的先驅(qū)——黃樹因 129
五、呂澂之藏、梵、漢對勘研究 138
六、呂澂之因明教學與《因明綱要》 140
七、呂澂對《因明入正理論》的研究 146
八、《藏要》之編刊與《因明正理門論本證文》 155
第二節(jié) 武昌佛學院之研究 159
一、太虛法師與因明學研究 160
二、史一如及其《因明入正理論講義》 168
三、唐大圓與因明學研究 172
四、會覺法師對四相違的研究 176
第三節(jié) 有關(guān)“真性有為空”之論諍(關(guān)于因明作法的論諍) 177
一、因明作法論諍之經(jīng)過 177
二、有關(guān)清辨“真性有為空”比量的后續(xù)研究 180
三、聶耦耕傳略 184
第四節(jié) 北京大學之教學與研究 187
一、熊十力及其《因明大疏刪注》 188
二、熊十力與劉衡如之論諍 195
三、周叔迦對熊十力的批評 199
第五節(jié) 其他學者的研究 201
一、張元鈺《因明入正理論講義》 201
二、杜萬空之《*新東方論理學》 204
三、梅光熹及其《因明入正理論疏節(jié)錄集注》 207
四、欒調(diào)甫之研究 210
五、陳望道及其《因明學》 214
第四章 因明學研究的沉淀期(三十年代) 217
**節(jié) 閩南佛學院之教學與研究 217
一、虞愚及其因明學研究 217
二、常惺及其《因明入正理論要解》 224
三、仁林及其《因明大意》 226
第二節(jié) 密林及其《因明入正理論易解》 227
第三節(jié) 邱檗及其因明學研究 228
一、生平事跡略考 228
二、著述及學術(shù)考略 236
三、《因明正理門論斠疏》與《集量論釋略抄注》 243
第四節(jié) 周叔迦及其《因明新例》 247
一、生平及學術(shù) 247
二、《因明學表解》與《因明入正理論釋》 248
三、《因明新例》 249
第五節(jié) 覃壽公及其因明學研究 251
一、生平及學術(shù)思想 251
二、《哲學新因明論》之著述緣起 253
三、《哲學新因明論》之特色 255
第六節(jié) 韓清凈及其《因明入正理論釋》 259
第七節(jié) 王季同及其因明學研究 260
一、生平及學術(shù) 260
二、《因明入正理論摸象》之著述 260
三、因明學與邏輯學之比較 262
第八節(jié) 熊紹堃及其因明學研究 264
一、生平及學術(shù) 264
二、《因明之研究》 266
三、《墨辯之研究——用因明理法以組墨辯之一種嘗試》 268
第九節(jié) 妙闊及其因明學研究 270
一、入陜弘法,主持興教寺 270
二、復興慈恩宗,講授唯識學與因明學 272
三、《因明入正理論疏鈔》 274
第十節(jié) 許地山及其因明學研究 276
一、《陳那以前中觀派和瑜伽派之因明》之發(fā)表 276
二、若干不足之處 278
第十一節(jié) 陳大齊及其《因明大疏蠡測》 279
一、著述之緣起 280
二、內(nèi)容概述 281
三、主要特色 286
四、研究之局限 288
五、“除宗有法”說及其謬誤 289
第十二節(jié) 龔家驊及其《邏輯與因明》 296
第十三節(jié) 林彥明對喻支之研究 299
一、喻體為特稱命題說 299
二、日華佛教研究會之發(fā)起組織 301
三、《因明論式之批判》 302
第十四節(jié) 金克木譯《佛教邏輯序》及悲華《因明入正理論約旨》 305
一、金克木譯《佛教邏輯序》 305
二、悲華居士與《因明入正理論約旨》 306
第五章 因明學研究之停滯期(四十年代) 306
**節(jié) 芝峰及其《因明入正理論講座》 306
第二節(jié) 慧三及其《因明淺解》 308
第三節(jié) 王恩洋及其因明學研究 309
一、生平及學術(shù) 309
二、《因明入正理論釋》 310
三、《雜集論論軌抉擇疏》 314
四、《名學邏輯與因明》 315
第四節(jié) 各類邏輯學著作中的因明學 315
一、張子和及其《新論理學》 316
二、張延健《論理學》 316
三、高傭《名理通論》 317
四、王章煥《論理學大全》 318
五、張希之《論理學綱要》 318
六、林仲達及其論理學著作 319 下冊
第二編 建國以后的因明重興 321
**章 概說 321
**節(jié) 歷史的檢索 321
一、《因明論文集》出版 321
二、中國首次因明學術(shù)討論會 322
三、中國藏漢因明學術(shù)交流會(中國第二屆因明學術(shù)研討會) 322
四、首屆國際因明學術(shù)研討會 323
五、中國第三屆因明學術(shù)研討會 323
六、中國第四屆因明學術(shù)研討會 323
七、中國第五屆因明學術(shù)研討會 323
八、中國第六屆因明學術(shù)研討會 324
九、中國第七屆因明學術(shù)研討會.................................... .324
十、中國第八屆因明學術(shù)研討會........................................324
十一、中國第九屆因明學術(shù)研討會......................................324
十二、中國第十屆因明學術(shù)研討會 325
十三、中國第十一屆因明學術(shù)研討會 325
十四、中國第十二屆因明學術(shù)研討會 325
十五、第二屆國際因明研討會暨中國十三屆因明學術(shù)研討會.......
十六、中囯第十四屆因明學術(shù)研討會......
十七、名辯與因明前沿問題研討會.....
十八、中國第十五屆因明學術(shù)研討會....
第二節(jié) 漢傳因明的教學和培訓 328
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因明教學 329
二、佛學院的因明教學 331
三、因明專業(yè)委員會舉辦的培訓班 332
四、漢傳因明教育的形勢不容樂觀,人才仍有斷層的危險 333
第三節(jié) 國家和省部級社會科學基金的因明研究項目 333
第二章 因明研究的重興 335
**節(jié) 前三十年的因明研究 335
一、呂澂 335
二、虞愚 337
三、王恩洋 341
四、其他學者 342
第二節(jié) 重興時期因明研究概說 343
一、因明的比較邏輯研究 344
二、因明史的研究 344
三、對印度因明的研究 345
四、對漢傳因明經(jīng)典的研究 349
五、對日本漢傳因明著述的譯介 351
六、對因明經(jīng)典和著疏的挖掘 351
七、因明義理的深入探討 351
八、因明知識論的研究 352
九、因明辯學的研究 352
十、因明過失論的研究 353
十一、因明的其他比較研究 353
第三章 近四十年的因明學者和著述 (上) 354
**節(jié) 黃石村 354
一、因明是不是佛教論理學 355
二、全分、一分為量說 355
三、關(guān)于三支式與三段論的比較 355
第二節(jié) 韓鏡清 356
第三節(jié) 巫白慧 357
一、《印度哲學》 357
二、譯[意大利]杜芝的《初期佛教邏輯及其有關(guān)文獻》 358
三、《國外因明學研究》 358
四、《〈梨俱吠陀〉神曲選》 358
五、《梵本〈因明入正理論〉———因三相的梵語原文和玄奘的漢譯》 358
第四節(jié) 沈劍英 358
一、《因明學研究》 358
二、《佛家邏輯》 359
三、《中國佛教邏輯史》 359
四、《遮羅迦本集》的邏輯學說 360
五、《敦煌因明文獻研究》 360
六、《佛家邏輯叢論》 360
七、《佛教邏輯研究》 361
八 、沈劍英領(lǐng)銜主編《民國因明研究文獻叢刊》
第五節(jié) 劉培育 364
一、《因明論文集》 364
二、《因明新探》 364
三、《因明研究》
第六節(jié) 孫中原 365
一、[日本]末木剛博等著《現(xiàn)代邏輯學問題》 365
二、[日本]末木剛博著《東方合理思想》 365
三、[日本]末木剛博著《因明的謬誤論》 366
四、《日本學者末木剛博對因明的比較研究》 366
五、《中國邏輯研究》 366
第七節(jié) 韓廷杰 367
第八節(jié) 周文英 368
第九節(jié) 楊百順 369
第十節(jié) 周云之 370
第四章 近四十年的因明學者和著述 (下) 370
**節(jié) 巫壽康 370
一、論《理門論》體系內(nèi)的矛盾及解決辦法 370
二、關(guān)于陳那三支式的本質(zhì) 373
第二節(jié) 鄭偉宏 375
一、《佛家邏輯通論》 375
二、《因明大疏校釋、今譯、研究》 375
第三節(jié) 張忠義 378
一、《因明蠡測》 379
二、《漢傳因明史論》 380
三、《三支三物與證成》 380
四、《因明新論》 381
第四節(jié) 姚南強 381
一、《因明學說史綱要》 381
二、《因明論稿》 382
三、《因明辭典》 382
四、《因明新說》 383
五、《漢傳因明知識論要義》
六、對法稱因明的探討
第五節(jié) 剛曉 386
一、《漢傳因明二論》 387
二、《佛教因明論》 387
三、《因明學習指導》 387
四、《講記1》 387
五、《法云釋》 387
六、《正理滴點論解》 387
七、《正理經(jīng)解說》 388
八、《講記》 388
九、《解說》 388
十、《釋義》 388
第六節(jié) 順真 388
一、翻譯(日)武邑尚邦《佛教邏輯學之研究》 388
二、《釋量論成量品略解淺疏》 389
三、《釋量論自義比量品略解淺疏》 389
第七節(jié) 宋立道 390
一、翻譯(俄)舍爾巴茨基著《佛教邏輯》 390
二、翻譯(英)凱思《印度和錫蘭的佛教哲學》 391
三、翻譯(英)凱思著:《印度邏輯和原子論》 391
四、《因明入正理論譯釋》 392
五、《因明的認識論基礎(chǔ)》 392
第八節(jié) 姚衛(wèi)群 397
一、《印度哲學》 397
二、《古印度六派哲學經(jīng)典》 398
第九節(jié) 肖平 398
一、翻譯(日)武邑尚邦《因明學的起源與發(fā)展》 399
二、翻譯(日)桂紹隆的《印度人的邏輯學》 399
第十節(jié) 梅德愚..........
第五章 臺灣地區(qū)的漢傳因明研究 402
**節(jié) 陳大齊后期在臺灣的因明著作 403
一、《印度理則學(因明)》 403
二、《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 405
第二節(jié) 水月法師的因明研究 406
一、《因明文集》 407
二、《明燈抄》會本 408
三、《因明新引》 409
第三節(jié) 林鎮(zhèn)國的因明研究 409
一、對陳那《集量論》的髙度評價 410
二、林鎮(zhèn)國的佛學研究方法學 411
第四節(jié) 臺灣其他漢傳因明學者和著述 412
一、慈航法師 412
二、李世杰 412
三、法峰 412
四、其他的因明論文集 412
第六章 香港地區(qū)的因明研究 413
**節(jié) 羅時憲 414
第二節(jié) 李潤生 414
一、《正理滴論解義》 414
二、《導讀》 414
第三節(jié) 霍韜晦 415
第四節(jié) 吳 汝均 415
一、《佛教的知識論》 415
二、《早期印度佛教的知識論》 416
三、其他有關(guān)因明的著作
第五節(jié) 悟謙法師 416
第七章 重興時期的因明論諍 417
**節(jié) 關(guān)于因三相問題的探討 417
一、關(guān)于因三相的含義 417
二、因三相在因明規(guī)則中的地位 418
三、因三相和言三支的對應關(guān)系 419
第二節(jié) 關(guān)于“除宗有法”問題的探討 419
一、關(guān)于“除宗有法”及三支式的邏輯本質(zhì) 419
二、由“除宗有法”而引生的對百年因明研究的評價 429
第三節(jié) 關(guān)于因明性質(zhì)和論式的探討 431
一、因明是否為邏輯 431
二、因明是否就是佛教邏輯 432
三、陳那三支式與三段論的比較 433
第四節(jié) 其他問題的探討 434
一、量論還是因明 434
二、關(guān)于玄奘的“真唯識量” 435
三、關(guān)于法稱對陳那因明的改革 436
第八章 新世紀中國因明研究展望 438
附錄:重印和出版的漢傳因明典藉 第三編 近、現(xiàn)代藏傳因明及其在蒙古地區(qū)的傳承和研究...................... 442
**章 藏傳因明的發(fā)源和早期研習 442
**節(jié) 藏傳因明的發(fā)源地桑樸寺 442
第二節(jié) 小俄譯師俄·羅丹喜饒廣興因明 445
第三節(jié) 恰巴·卻吉桑格開創(chuàng)藏傳因明的論辯模式 446
第二章 宗喀巴師徒及格魯派的因明研習 448
**節(jié) 藏傳因明辯經(jīng)之父宗喀巴大師 448
第二節(jié) 佛教寺院的因明研習 449
一、甘丹寺的因明研習 449
二、色拉寺的因明研習 451
三、哲蚌寺的因明研習 452
四、扎什倫布寺的因明研習 452
五、薩迦寺的因明研習 453
六、夏瓊寺的因明研習 454
七、塔爾寺的因明研習 455
八、隆務寺的因明研習 457
九、拉卜楞寺的因明研習 458
第三章 近代藏傳因明的主要學者.......
**節(jié) 工珠·元旦嘉措
第二節(jié) 普覺強巴嘉措
第三節(jié) 格西華銳·羅桑饒布薩
第四節(jié)班智達格登·洛桑拜旦
第五節(jié) 吉美丹曲嘉措
第四章 現(xiàn)代藏傳因明研究概述 461
**節(jié) 現(xiàn)代藏傳因明學發(fā)展綜述 462
第二節(jié) 藏傳寺院的因明教學和改革及其社會影響 468
一、寺院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二、十世班禪因明學院的學制改革....
三、寺院扎倉辯經(jīng)式教學活動的社會實踐和影響....
第三節(jié) 藏傳因明現(xiàn)代教學 472
一、中央民族大學的因明教學 472
二、西南民族大學的因明教學 472
三、西藏大學的因明教學 473
四、西北民族大學的因明教學 474
五、青海民族大學的因明教學 478
第五章 現(xiàn)代藏傳因明的學者和著述 478
**節(jié) 法尊 478
第二節(jié) 王森 478
第三節(jié) 毛爾蓋·桑木旦 478
第四節(jié) 黃明信
第五節(jié) 波米·強巴洛卓 479
第六節(jié) 楊化群....
第七節(jié) 格西·益希旺秋…………………………………………………………………
第八節(jié) 多識仁波切…………………………………………………………………………
第九節(jié) 劇宗林...
第十節(jié) 祁順來...
第十一節(jié) 阿旺丹增...
第十二節(jié) 萬果...
第十三節(jié) 鄭堆...
第十四節(jié) 噶爾哇·阿旺桑波...
第六章 臺灣地區(qū)的藏傳因明研究 497
**節(jié) 藏傳佛教的傳播 498
一、中華佛學研究所西藏佛學組 498
二、漢藏佛教文化交流研究班 499
第二節(jié) 藏傳因明的傳入和發(fā)展 500
一、介紹時期(1957-1980) 500
二、推廣與建立群眾基礎(chǔ)(1980-1997) 507
三、藏傳佛教僧侶與團體的推廣(1997-) 511
第七章 藏傳因明在蒙古地區(qū)的傳承和研究 515
**節(jié) 藏傳佛教的傳承與佛經(jīng)的翻譯 515
一、藏傳佛教的傳入 515
二、佛經(jīng)的翻譯 516
三、蒙古文大藏經(jīng) 517
四、蒙古文大藏經(jīng)的基本結(jié)構(gòu) 519
第二節(jié) 蒙古學者對因明的研究 521
第三節(jié) 蒙古因明學家阿旺丹德爾概述 526
一、阿旺丹德爾的生平 526
二、阿旺丹德爾的著作 527
三、阿旺丹德爾因明思想研究概述 530
第八章 改革開放以來藏傳因明在蒙古地區(qū)的研究 536
**節(jié) 蒙古因明的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536
一、從事蒙古因明研究的學者們所屬單位或機構(gòu) 536
二、蒙古因明研究的前期成果 536
三、對蒙古因明學具有歷史性貢獻的學者洛桑初辰 539
四、歷史上曾設(shè)有因明教學及授予相關(guān)學位的學問寺.....................540
五、內(nèi)蒙古地區(qū)開設(shè)因明課程的佛學院、高校 544
六、設(shè)立碩士、博士學位點的佛學院、高校 544
七、以蒙古因明為研究方向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學員 544
八、完成和進行的課題情況 544
九、學術(shù)年會情況 545
第二節(jié) 藏傳因明與蒙古化因明的異同以及蒙古學問寺的辯經(jīng)原理 545
一、因明蒙古化 546
二、藏傳佛教與蒙古佛教辯經(jīng)形式的異同 555
三、蒙古學問寺的辯經(jīng)原理 558
附錄一:西北民族大學藏學院因明學教學大綱(翻譯自藏文稿)
附錄二:譯成藏文的古印度因明著作目錄 566
附錄三:歷代藏族學者的因明著作目錄 569
附錄四:在西藏發(fā)現(xiàn)的貝葉經(jīng)梵文因明原典....
第四編 近現(xiàn)代國外的因明研究 582
**章 印度近現(xiàn)代的因明研究 582
引言 582
**節(jié) 威提布薩那 (Vidyabhushana) 583
第二節(jié) 伽特吉(S. C. Chatterjee) 584
第三節(jié) 羅睺羅 (Rahul Sankrityayana) 585
第四節(jié) 穆克紀(Satkari Mookerjee) 586
第五節(jié) 夏斯特利 (D. N. Shastri) 587
第六節(jié) 潘迪(R. C. Pandey) 588
第七節(jié) 巴林戈 (S. S. Barlingay) 589
第八節(jié) 巴特(S. R. Bhatt)和梅赫羅特拉(Anu Mehrotra) 590
第九節(jié) 普拉薩德 ( Rajendra Prasad) 593
第十節(jié) 特里帕提(C. L. Tripathy) 594
第十一節(jié) 巴拉德瓦伽(V. K. Bharadwaja) 595
第十二節(jié) 谷克樂(Pradeep Gokhle) 596
第十三節(jié) 普拉薩德(H. S. Prasad) 598
第十四節(jié) 秦喬芮(Mangala R. Chinchore) 599
第十五節(jié) 馬提拉(Bimal Krishna Matilal) 600
第二章 日本近現(xiàn)代的因明研究(上)——明治時期的因明研究 604
**節(jié) 總體的傾向 605
第二節(jié) 日本的近代化與因明的應用研究 607
一、“議論世界”中因明的應用 607
二、作為“普通學”的因明 608
三、與西洋論理學的比較——與“希臘論理學”的優(yōu)劣及起源的論爭 609
第三節(jié) 云英晃耀的因明學 612
一、云英晃耀的生涯 612
二、以言論為目的的因明 615
三、因明的優(yōu)益性及新新因明 617
第四節(jié) 以“新論理學”為目標--大西!墩摾韺W》 618
一、大西祝的生涯與《論理學》 618
二、因明的演繹法式的理解 620
三、欠缺認識論的因明 620
第五節(jié) 作為“普通學”的因明―村上專精《活用講述因明學全書》 621
一、村上專精的生涯及其因明學的地位 621
二、對因明起源的探究 623
三、與西洋論理學的比較 624
四、有關(guān)思想與真理 625
第六節(jié) 從傳統(tǒng)的因明學脫離——今福的印度論理學史 625
第三章 日本近現(xiàn)代的因明研究(下)——明治之后的因明研究 627
**節(jié) 漢譯所傳因明論著的近代研究 628
一、《方便心論》 628
二、《如實論·反質(zhì)難品》 629
三、陳那(Dignāga)造《因明正理門論》(Nyāyamukha) 629
四、商羯羅主(?a?karasvāmin)造《因明入正理論》(Nyāyaprave?a) 630
五、有關(guān)因明的其他論著 630
第二節(jié) 基于梵語原典、藏譯的因明論著研究 631
一、世親(Vasubandhu)的邏輯學著作《論軌》《論式》《論心》 632
二、陳那(Dignāga)的邏輯學著作 632
三、法稱(Dharmakīrti)的邏輯學著書 635
四、法稱以后的佛教邏輯學者 646
第三節(jié) 藏傳佛教因明研究 655
第四節(jié) 漢傳佛教因明研究 657
第五節(jié) 因明與邏輯的比較研究 659
第四章 歐洲和俄羅斯的因明研究 661
引言 661
**節(jié) 英國的研究 663
一、凱斯(Arthur Berriedale Keith) 663
二、蘭德爾(Herbert Niel Randle) 664
三、昆斯特(Arnold Kunst) 665
四、馬蒂拉(Bimal Krishna Matilal) 665
五、嘎內(nèi)日(Jonardon Ganeri) 667
第二節(jié) 意大利的研究 668
杜耆(Tucci) 668
第三節(jié) 法國和比利時的研究 670
一、萊維(Sylvan Lи?vi)、普桑(Louis De la Vallи?e Poussin)、拉莫特 (И?tienne Paul Marie Lamotte) 670
二、德米偉(Paul Demiи?ville) 671
三、魯格(David Seyford Ruegg) 671
第四節(jié) 德國的研究 672
一、瓦樂瑟(Max Gebhard Lebrecht Walleser) 672
二、斯密陶森(Lambert Schmithausen) 672
三、維特(Tilman VETTER) 672
四、凱爾納(Birgit Kellner) 673
第五節(jié) 瑞典和丹麥的研究 674
歐克(Klaus Oetke) 674
第六節(jié) 奧地利的研究 676
一、弗勞瓦爾納(Erich Frauwallner) 676
二、斯坦因凱勒(Steinkellner) 677
三、克拉瑟(Krasser) 678
第七節(jié) 荷蘭的研究 679
一、斯達爾(Fritz Staal) 679
二、博朗侯斯特(Johannes Bronckhorst) 680
第八節(jié) 瑞士的研究 680
鐵樂曼(Tom Thielemans) 680
第九節(jié) 俄羅斯的研究 681
一、舍爾巴茨基(Stcherbatsky) 681
二、羅森堡(O.O.Rosenberg)和歐本米勒(E.E. Obermiller) 683
三、帕里波克(Andrey Vsevolodovich Paribok) 683
四、巴扎羅夫(Andrei Alexandrovich Bazarov) 684
五、安德洛索夫(Valery Pavlovich Androsov) 686
六、扎博洛尼(Elina Leonidovna Zabolotnych)和卡奈娃(Nataliya A. Kanaeva) 686
七、里森克(Victoria Georgievna Lysenko) 687
第十節(jié) 俄羅斯的藏傳及蒙傳因明研究 688
第五章 美國的因明研究 690
引言 690
**節(jié) 美國因明學研究的文化背景簡介 691
一、美國大學開放的佛教研究課程 691
二、美國開始佛教研究的緣由 692
三、威斯康辛大學的作用 692
四、夏威夷大學的比較哲學中心 692
五、美國的兩個具有影響力的學會 693
第二節(jié) 因明學研究者討論什么問題 693
一、美國佛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694
二、《印度哲學百科全書》中的因明學 694
三、波特和齊思貽用西方數(shù)理邏輯解釋印度邏輯及佛教因明 695
四、對陳那的研究 695
五、卡魯帕哈那(David Jinadasa Kalupahana)的因明研究成果 699
六、有關(guān)詮釋方法以及龍樹理念的解釋 700
七、威曼(Alex Wayman)的佛教邏輯研究成果 701
八、亨廷頓(Huntington)對龍樹及中觀派的研究 702
九、布魯門沙(James Blumenthal)對中觀派的研究 703
十、德雷福斯(G. Dreyfus)對法稱的研究 705
十一、鄧恩(John Dowling Dunne)對法稱的研究 705
第三節(jié) 藏傳佛教的量論研究 706
結(jié)論 712
第六章 近現(xiàn)代蒙古國的因明研究 712
**節(jié) 蒙古佛教哲學家的思想研究成果 713
一、《蒙古哲學史的某些問題》 713
二、《蒙古智者們的哲學作品選集》 713
三、《蒙古佛教文學》............................................... 714
四、《天高任鳥飛》 .............................................. 715
五、《蒙古智者名錄》.......................................... 715
第二節(jié) 蒙古國各佛教寺院的因明學習 716
一、創(chuàng)立宗教大學及經(jīng)院扎倉等 716
二、哲學扎倉學校的三個學習階段 716
三、大庫倫的蒙古佛教寺院教育 717
第三節(jié) 蒙古智者卻吉兀色 718
第四節(jié) 庫倫的俱舍論哲學 718
第五節(jié) 因明五部大論的研究 719
一、中觀論的研究 719
二、對《丹珠爾》中有關(guān)佛教邏輯學典籍的研究 720
第六節(jié) 佛教邏輯史的主要研究方法論 721
附錄:《中國學者的因明論文目錄》(1949.10-2017. 6)
參考文獻 722
一、中文 722
二、藏文 723
三、蒙古文 724
四、英文 725
五、日文
展開全部

近現(xiàn)代中外因明研究學術(shù)史(全2冊) 作者簡介

沈劍英,字涵之,現(xiàn)為華東師范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中國邏輯學會因明專業(yè)委員
會顧問。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著有《因
明學研究》《佛家邏輯》《敦煌藏經(jīng)之凈眼法師因明
論疏寫卷》(線裝書,一帙兩冊)、《因明正理門論譯
解》《敦煌因明文獻研究》《佛家邏輯叢論》《佛教
邏輯研究》,主編《邏輯學》《中國佛教邏輯史》
《民國因明文獻研究叢刊》(總24輯)等,合著有
《中國歷史上的邏輯家》《中國邏輯思想史》《中國沈劍英,字涵之,現(xiàn)為華東師范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中國邏輯學會因明專業(yè)委員
會顧問。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著有《因
明學研究》《佛家邏輯》《敦煌藏經(jīng)之凈眼法師因明
論疏寫卷》(線裝書,一帙兩冊)、《因明正理門論譯
解》《敦煌因明文獻研究》《佛家邏輯叢論》《佛教
邏輯研究》,主編《邏輯學》《中國佛教邏輯史》
《民國因明文獻研究叢刊》(總24輯)等,合著有
《中國歷史上的邏輯家》《中國邏輯思想史》《中國
邏輯史》(唐—明卷)、《玄奘研究》等,在海內(nèi)外
發(fā)表論文逾百篇。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