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靈元氣社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
>
厭女(增訂本)
-
>
這樣學習才高效/楊慧琴
-
>
心理學經典文叢:女性心理學
-
>
中國文化5000年
什么是教育 本書特色
理想的教育是什么樣子的?雅斯貝爾斯關于教育的洞見。
什么是教育 內容簡介
本書涉及了教育的本質、類型、任務、方式、可能性與邊界, 特別是大學教育的理念和任務等等。書中充盈著雅氏關于教育的洞見, 如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識的堆集和智識的訓練, 而是人的教育, 靈魂的教育, 整全的教育 ; 他提倡蘇格拉底式的教育方式, 強調師生間的平等尊重、互相照亮 ; 他說一個民族的未來, 取決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自我教育。一個民族培養(yǎng)了什么樣的教師, 如何尊重教師, 以及在何種氛圍中以何種尺度和自明性生活, 都將決定這個民族的命運。
什么是教育 目錄
目錄
第01章?教育作為必不可少的基本關系?
第02章?教育的基本類型?
第03章?直接傳達與間接傳達?
第04章?可在有限范圍內計劃的教育?
第05章?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張力之中的教育?
第06章?依存于整體的教育?
第07章?教育的意義與任務?
第08章?教育的可能性與界限?
第09章?教育的必要性?
第10章?作為教育之源泉的真正權威?
第11章?教育與語言?
第12章?教育與文化?
第13章?作為過程的陶冶?
第14章?科學性的陶冶?
第15章?大眾的陶冶?
第16章?對教養(yǎng)的批判?
第17章?教育與傳承?
第18章?大學的觀念?
第19章?大學的任務?
文獻縮寫對照表?
譯后記?
什么是教育 節(jié)選
如果不考慮社會和歷史因素,那么教育有如下三種可能的基本類型。 1. 經院式教育?這種教育僅限于“傳遞”(tradere)。教師的職責只是照本宣科,其本人稱不上是富有活力的研究者。一切知識已被系統化。某些作家和書籍被奉為權威。而教師的角色是非個性化的,他只是一個傳聲筒。教材內容已被條條框框限定。在中世紀,教師以口授和評講的方式教學。口授的方式如今已不再被采用,因為它完全可以用書本替代。但其內涵還是留存了下來。學生委身于一個可為其提供庇護的整體,但不聽命于任何一個特定的人。知識已被固化。人們普遍懷有這樣一種想法:去學校就是學習固定的知識,掌握現成的結論,“將白紙黑字帶回家”。 — 這種經院式教育是西方理性主義傳統不可或缺的基礎。 2. 師徒式教育?在這種教育中,舉足輕重的不是非個性化的傳統,而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個性力量。學生對教師的敬愛帶有服從的色彩。這種服從的距離,不只是源于等級和代際差別,而是本質性的。教師人格的權威具有神奇的力量。這種力量滿足了人們順服他人而放棄自身責任的需要,使人在一種聯結中獲得依附的輕松感,增強自我意識,實現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嚴格教育。(Idee?III,?84;???hnl.?II,?47?f.) 3. 蘇格拉底式教育? 在這種教育中,教師與學生處于同等地位。雙方都追求自由的思考。沒有固定的教學方式,只有無盡的追問與對絕對真理的無知。由此,個人的責任被*大程度地喚起,并且絲毫不會松懈。這是蘇格拉底“助產式”的教學方式,即喚醒學生的內在潛力,促使學生自其內部產生一股自發(fā)的力量,而不是自外施加壓力。在此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的,不是以某種特殊方式呈現的偶然的、經驗性的個體(Individuum),而是在無止境的探索中實現的自我(Selbst)。 蘇格拉底式的教師一貫抵制學生將其視為權威的愿望,他使學生的注意力從教師身上轉向自身,而他自己則藏匿于自相矛盾的假面之后,變得不可捉摸。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充滿善意的切磋琢磨,在這種關系中沒有屈從和依賴。教師明白自己也不過是凡人,并告誡學生不要把凡人當作神靈。 這三種教育都要求學生懷有敬畏之心。在經院式教育中,這種敬畏的核心是社會等級制度中的傳統;在師徒式教育中,學生敬畏的是教師的個人人格;而在蘇格拉底式教育中,學生對精神的無限性懷有敬畏之心,這種精神的無限性賦予人超越自身存在的重任。(Idee?III,?85)
什么是教育 作者簡介
卡爾﹒雅斯貝爾斯(Karl?Theodor?Jaspers,?1883—1969),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精神病學家、教育家。有《存在哲學》《時代的精神狀況》《尼采》等著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