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英雄長在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4617672
- 條形碼:9787514617672 ; 978-7-5146-176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英雄長在 本書特色
陳舜臣以創(chuàng)作推理小說、中國歷史小說叱咤日本文壇,與東野圭吾同為獲得江戶川亂步獎、直木文學(xué)獎和推理作家協(xié)會獎的“三冠王” 中國古代名著中主要英雄人物的紀行隨筆,呈現(xiàn)真實人物與虛構(gòu)角色之間的交替變化。 既有學(xué)術(shù)價值又有可讀性,具有雙重文化的意蘊。 國內(nèi)開創(chuàng)性地結(jié)集出版: 系列書目:《1964年的便箋》《披蝶而舞》《愛嘮叨的幸兵衛(wèi)》《麒麟之志》《隨緣護花》《桃李章》《雨過天青 》《三燈書齋》《仙藥與鯨》《東眺西望》《史林有聲》《九點煙記》《含笑花之樹》《英雄長在》……
英雄長在 內(nèi)容簡介
《英雄長在》是一本記述中國古代名著中主要英雄人物的紀行隨筆。陳舜臣先生的隨筆,既有學(xué)術(shù)價值又有可讀性,具有雙重文化的意蘊。他在書中探尋了《史記》《三國志》、唐詩、《西游記》《水滸傳》的舞臺,沿各位歷史人物的足跡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呈現(xiàn)給讀者真實人物與虛構(gòu)角色之間的交替變化,使讀者對那些耳熟能詳?shù)闹T位文武英雄,如司馬遷、張騫、關(guān)羽、曹操、劉備、諸葛亮、陶淵明、李白、白居易、玄奘、孫悟空、宋江等人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目前已出版的“陳舜臣隨筆集”系列書目:《1964年的便箋》《披蝶而舞》《愛嘮叨的幸兵衛(wèi)》《麒麟之志》《隨緣護花》《桃李章》《雨過天青 》《三燈書齋》《仙藥與鯨》《東眺西望》《史林有聲》《九點煙記》《含笑花之樹》《英雄長在》。
英雄長在 目錄
001 / 《史記》之旅
003 / 大旅行家司馬遷
007 / 出使大月氏國的使者——張騫
013 / 合縱連橫時代的游說家
020 / 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
024 / 病倒在路上的始皇帝
029 / 逃亡之旅
033 / 劉邦走向天下的旅程
037 / 三國之旅
039 / 三位帝王的故鄉(xiāng)
044 / 關(guān)羽的怨靈
049 / 赤壁之戰(zhàn)中的曹操
056 / 劉備與白帝城
064 / 丞相祠堂
071 / 決戰(zhàn)五丈原
075 / 唐詩之旅
077 / 陶淵明的故鄉(xiāng)
081 / 李白與杜甫的友誼
086 / 成都杜甫草堂
090 / 白居易與江南詩
096 / 憶長安
103 / 歌邊塞
107 / 怪才詩人
113 / 《西游記》之旅
115 / 孫悟空的誕生
120 / 唐三藏踏上旅程
124 / 大戰(zhàn)眾神
129 / 前往西域
135 / 綠洲中的小國
140 / 龍人傳說
144 / 在天竺的日子
147 / 翻越帕米爾
151 / 《水滸傳》之旅
153 / 平民英雄
156 / 酒肆之巷
160 / 梁山泊
166 / 作者的故鄉(xiāng)
170 / 山東大漢
175 / 遠征南方
182 / 英雄末路
英雄長在 節(jié)選
大旅行家司馬遷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當時屈指可數(shù)的大旅行家。 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年十歲則誦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yè)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xiāng)射鄒、嶧; 困蕃、薛、彭城,過梁、楚以歸。于是遷仕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筰、昆明,還報命。 以上是司馬遷的旅行經(jīng)歷,是他本人在《史記》末尾《太史公自序》中記錄的。據(jù)此記載,司馬遷在做官之前就曾遠游。做官后的出游,是以皇帝使者的身份,帶有公務(wù)性質(zhì),這自不必說。至于做官前、年輕時候的旅行,雖然在這段文字中并沒有提及,但具有奉父命外出收集資料的性質(zhì)。 司馬遷之父司馬談一直有將歷史記載成文的愿望。他命兒子出游,其目的也是收集資料。司馬談在朝為太史令,職責在身,沒有隨意出游的自由。即便他申請休假,恐怕身體狀況也不允許他遠行。因此,他才讓從十歲開始就學(xué)習(xí)古文、受過專業(yè)訓(xùn)練的兒子去搜集各地的記載與傳聞。 司馬遷的出生地龍門,并非洛陽附近、因為石窟而名震天下的龍門。龍是水神,因此在中國,與水有關(guān)的地方多以龍泉、龍江、龍門等命名。除了上文所說的洛陽龍門以外,在四川、廣東、福建、內(nèi)蒙古、甘肅、湖南等地也都有被稱為“龍門”的地方。 司馬遷的出生地龍門,位于今天的陜西省韓城縣內(nèi),在黃河西岸。黃河的東岸則是山西省河津縣。打開今天的地圖,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叫禹門口的地方。據(jù)傳,上古圣人大禹曾在此鑿洞放水!端(jīng)注》記載,到南北朝的時候,仍能找到鑿孔的痕跡。雖然不能確定是否是傳說中大禹所為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上古時代確實有過如此大規(guī)模的治水工程。這里水流湍急,魚無法逆流而進,但是傳說魚一旦溯流而上,就能化身為龍。 “登龍門”這個說法,就是從這個地名而來的。那里離汾河和黃河匯合的地方很近,在古代史上也有著重要的地位。 由于父親在朝中任職,司馬遷應(yīng)當很早就來到了長安。等到二十歲時,他便游玩于江淮(長江與淮河)一帶。當然,所謂“游玩”也并非單純的游覽賞玩,他是在收集戰(zhàn)國時代的記載。那時候還沒有發(fā)明紙,他必須將木簡或竹簡上的記錄謄寫下來,這是一項難度極大的工作。 會稽山位于浙江省,離名酒產(chǎn)地、魯迅的出生地紹興很近。越王勾踐就是在會稽山被吳王夫差的大軍包圍的。會稽山西側(cè)的山體也叫龍門。既然叫龍門,那就少不了關(guān)于大禹的傳說。傳說,大禹死后就葬在會稽山的墓穴里。年輕的司馬遷所要探尋的便是禹穴的所在地。他在這一帶找到的吳越資料,想必在他后來撰寫《吳太伯世家》《越王勾踐世家》《伍子胥列傳》時得到了充分利用。 之后,司馬遷應(yīng)該是溯長江而上,造訪了湖南的九疑山,又泛舟于同樣位于湖南的沅水和湘水。傳說,九疑山是上古圣人舜的安葬之地。據(jù)傳,舜的兩位妻子得知丈夫的死訊后,悲傷過度,投湖自盡。 湘水注入洞庭湖。而在不遠處同樣注入此湖的汨羅江則是失意的屈原的自盡之地。司馬遷肯定在這里搜集過用于撰寫《楚世家》《屈原賈生列傳》的資料。 接下來,他又向北渡過了汶水、泗水。汶水是一條流入山東半島萊州灣的河流;泗水則流入同樣位于山東省的南陽湖,孔子的故鄉(xiāng)曲阜就在泗水流域。戰(zhàn)國時代,汶水和泗水分屬齊國和魯國。據(jù)記載,司馬遷曾在此地進行武者式的學(xué)術(shù)修行,觀察孔子遺風。他的活動主要還是以收集撰寫《孔子世家》所需的資料為主,漢代的儒者確實以此地出身者為多。泰山是進行封禪大典的重地,這段時間司馬遷搜集來的資料肯定對撰寫《封禪書》有所助益。 司馬遷在曲阜附近的鄒縣嶧山進行了鄉(xiāng)射禮。據(jù)傳,鄉(xiāng)射禮是周朝的一種儀式,是鄉(xiāng)里長老為了給周王舉薦賢能之人而舉辦的。司馬遷不僅收集到了相關(guān)記載,還親自實踐了這種古老的儀式。 從記載來看,司馬遷在山東半島的蕃、薛、彭城等地的旅行頗為艱難。之后,他經(jīng)過梁、楚之地,返回長安。想來這次旅行定然成果豐碩。 成為郎中(侍衛(wèi)官)后,司馬遷奉皇帝之命,前往巴蜀之地,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他環(huán)游了西南夷人的居住地域,教人歸化。這段時期的經(jīng)驗,對他撰寫《西南夷列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李白與杜甫的友誼 李白暫住于廬山是在至德元年(756),那時他已經(jīng)五十六歲了。這一年,令李白一生難忘的事情接連發(fā)生。前一年十一月,安祿山發(fā)動叛亂,十二月占領(lǐng)洛陽。安祿山在洛陽即帝位,稱大燕皇帝。李白到廬山的時候,已經(jīng)得知安祿山造反的消息。 同年六月,唐玄宗逃出長安。途中在馬嵬驛被士兵們逼迫,不得不賜死楊貴妃。這時李白正在廬山。同年七月,唐玄宗退位,皇太子繼位,為唐肅宗。時任江淮兵馬都督的永王李璘,為討伐安祿山叛軍而在湖北整頓軍隊,東渡長江來到潯陽。潯陽是今天的九江市,位于廬山山麓。 永王得知李白在廬山,于是招他當了幕僚。由于是討伐安祿山的勤王之師,李白接受了邀請,這件事大大改變了李白的命運。 看來,永王似乎打算借討伐安祿山之機,將長江下游物產(chǎn)豐饒的地區(qū)收作自己的勢力范圍,并割據(jù)一方。身為唐玄宗的第十六子的永王,與其兄長唐肅宗的關(guān)系似乎并不友好。肅宗也許是覺察到了永王的企圖,命他返回蜀地,但是永王并未聽從?怪疾蛔窦礊橹\反,肅宗馬上發(fā)兵討伐永王。本以為參加的是勤王之師,結(jié)果卻變成了叛亂之師,這是李白絕對沒有想到的。 《永王東巡歌》(五首)是李白應(yīng)邀去永王帳下當幕僚的時候作的。我們可以想象,他在潯陽城內(nèi)遠眺著廬山,走筆如龍。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賢王遠道來。 二帝指的是玄宗和肅宗。玄宗退位成為太上皇,退到蜀地避難;肅宗則在靈武(甘肅)指揮作戰(zhàn)討伐安祿山。他們都還未能返回長安。提到五陵,一般指的是漢代五位皇帝的陵墓,但這里指的應(yīng)該是唐高祖之后的陵墓。玄宗是第六代皇帝,他們拋下祖墳,客居在外,諸侯群臣都無力奪回河南之地。這里的“河南之地”是指安祿山定都的洛陽。叛賊依然猖狂,可喜的是,值此關(guān)頭,永王這位賢王千里迢迢來到。 結(jié)果,李白如此贊頌的永王,卻因為與肅宗不和,被扣上了叛軍的帽子,面臨被討伐的命運。永王軍被力量上占據(jù)壓倒性優(yōu)勢的政府軍團團包圍。他本人戰(zhàn)死,李白在潯陽被捕,被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助賊反叛是大逆之罪,他已是命在旦夕。 幸好,由于郭子儀從中活動,李白被免除死罪,改判流放到西南邊境的夜郎。此時是他成為永王幕僚的兩年后,他已經(jīng)五十八歲了。長安和洛陽都由郭子儀奪了回來,肅宗幸得返都。收復(fù)都城的*大功臣郭子儀為了李白多方奔走,*終救了他一命,而李白的流放之刑也在他本人到達夜郎之前被赦免了。 從前后的經(jīng)過來看,非常明顯,李白根本沒有做出什么大逆之舉。對于肅宗來說,也是只要鏟除有覬覦帝位嫌疑的永王勢力也就放心了。如果是永王親信的話那另當別論,但李白不過是永王路過廬山時招攬的幕僚而已。李白得到赦免之詔是在著名的三峽白帝城,時為乾元二年(759)!对绨l(fā)白帝城》就是其此時所作。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江陵又稱荊州,長江(揚子江)在這一帶向南彎曲,位置大概是從岳陽起至武昌止的湖北中心一帶。與位于四川奉節(jié)縣的白帝城相比,江陵算是文明程度比較高的地區(qū)了。李白在湖北的安陸住過很長一段時間。本來李白是為了前往流放之地而溯流而上的,但由于接到了赦免之詔,就又順長江之流返回了。 心,已飛向長江的下游。 而且,那一帶的長江水流很急。 在更古老的游記里,也提到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順江急流而下,夜里就能到達江陵。李白的心情就像水流一樣湍急。 “還”這個字,可以說充分體現(xiàn)了李白此時的心境。輕舟在萬重山的夾縫中輕盈前行,而比那輕舟更輕松的則是李白自己。直到白帝城為止,他都還是個囚犯。而這時,被赦免的李白感受到了難以言表的解脫感。這種解脫感,賦予了這首詩一種輕盈靈動的氛圍。 就在那時,他的詩友杜甫因為饑荒而棄官不做,去了秦州。甘肅麥積山以石窟寺而聞名,秦州距此山不遠。當時食物匱乏,杜甫不得不撿橡子為食,情景可謂凄慘。雖然身處困境,但杜甫對被流放的李白依舊念念不忘,不時地做夢夢到他,并作有《夢李白二首》。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 讀這些詩句,不禁被二人的深厚情誼所打動。
英雄長在 作者簡介
陳舜臣(1924—2015),以創(chuàng)造推理小說、中國歷史小說叱咤日本文壇五十余載,但是其文化隨筆的價值卻常常被忽略。他善于挖掘中日文化在瑣碎日常中的諸多差異以及背后深刻的淵源,并將其用大眾化的語言表達出來,文風儒雅,筆觸生動而又富有哲思。其隨筆展現(xiàn)了不同視角及不同文化觀照下的中國歷史,在中國文化的傳播和中日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佟一,遼寧大連人,大連外國語大學(xué)池田大作研究所特邀研究員,日本廣島大學(xué)博士研究生。精通日語、英語,主要從事語言、文化、詞匯等領(lǐng)域的比較研究。著有《看海的日本人》(黑龍江出版社,2016年);譯著陳舜臣《三燈書齋》(中國畫報出版社,2019年)。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jīng)
- >
經(jīng)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xué)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